兩種愛情
被稱為「愛」的情感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面對所有人類乃至所有存在物的無差等的愛,有時候我們也稱之為「博愛」;二是面對親戚、朋友、伴侶等親密關係對象的有差等的愛。許多時候,我們用「愛情」這個詞特指針對相愛的伴侶之間的情感。
無差等的、不論親疏地對所有人都一致的愛本質上是自愛。愛是理解與尊重。當一個人真正意識到「我」的價值,不再以任何外在標準去評判自己,將自己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會自然生出「自愛」。當個體能夠這樣時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感受到自己所有微小的情緒及念頭的可貴,眼中的世界便也整個生機勃勃起來,每一次葉落、花開、每一次與陌生人的擦肩而過、每一次對枕邊人說的「早安」,便也有了獨特的、常新的、讓人時時感受到美妙的價值。這樣的人不需要「特意」地做出尊重別人的樣子,僅僅是因為對「我」的深愛、對生命的歡喜,便會自然在生命的每一刻體現出對整個世界的尊重與愛。這種愛主要存在與觀念及習慣之中,最抽象、最本源、也最不需要消耗能量。因為不消耗能量,所以個體的精神可以永葆青春,愛同樣。
無差等的愛不需要回報,或者說,因為事實上愛的對象是「我」,所以本身不存在向外的付出,當然也不存在回報。與之相對,有差等的愛若要持續存在,總需要以一定的「互動」為基礎,這種互動體現在個體付出時,總需要直接或間接從愛戀對象身上獲取某些價值。比如,一些父母為孩子付出金錢與時間,獲得孩子的依戀與信任;一些孩子對父母盡孝,獲得道德感與歸屬感;一些男性追「女神」,獲得性資源,或者對方「回眸一笑」時的極大精神滿足,等等。
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覓」,人與人之間所能交換的最大價值,不是任何外在的可以隨意用金錢衡量之物,而是內在的精神價值。血緣、財富、美貌都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兩個人的聯結,但最能使二人之相愛日久彌新的,是傾聽與理解。這是最容易提供的價值,因為只要認真思考就夠;這也是最難以提供的價值,因為認真思考、深刻理解太難——太多人說過「只要讓我省心,讓我做什麼都好」這樣的否定自身精神性潛能的話。
若想讓二人關係持續存在,「付出總有回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對所謂「社會契約」的遵循,更是對所選擇的特定的愛之對象的尊重。如果對某一個人總是單向付出而不求回報,事實上有不把對方當「人」的意味,即,認為對方沒有同理心而無法理解別人的付出,或是缺少道德心而無有回報意識,或是缺少能力而無法為自己提供任何價值。由此深入思考,期待回報的本質是尊重,是相信對方與自己有相當的思維能力與道德水平。
不管是「博愛」還是「親愛」,其根基都是對「人」的理解。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感受有差異、聯想到的事物有差異、理解也有差異;所有人又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是否上升到意識高度,每位個體在內心深處都一樣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認同。
兩種類型的愛互相促進。擁有博愛能力的人更可能獲得美好的親密關係,因為他們蓬勃的活力很容易使自己從背景中脫離出來,成為讓人矚目的存在,所以潛在的三觀相合的人,也更容易發現自己。相應地,身處美好親密關係中的人,會從對方的反饋中更加深刻理解自己的美好,對自己的認同與喜愛也會逐日加深,而「自愛」與「博愛」本為一體。
如果不知如何開始感受「愛」,或許可以拿出一面鏡子,對自己微笑,欣賞臉上微小皺紋的美好,或者關上電腦、手機以及房門,給自己1、2小時的時間,發獃也好,在白紙上亂寫也好,與「我」相處的時間足夠長之後,那些潛在的被忽視的美好,便會慢慢一點點凸顯出來。
願我的朋友們都可以在此時此刻感受到愛的美好。
.
李慧敏,2018.01.07,於縉雲山
作者簡介:李慧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人本取向,關心每一個靈魂最深處的吶喊。相信每一個體都有內在的追求美好的力量,反對抗抑鬱葯。
推薦閱讀:
※你能接受開放式關係嗎?| Yummy員工大公(si)開(bi)
※原來跟你接吻這麼好玩
※人有哪些行為讓人覺得很討厭?
※如何正確地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