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之後有辦法制定出能夠避免二戰的協定嗎?

既然法國人一眼就看出凡爾賽協定只是一個二十年停戰協議,那麼以今天的視角重新審定那段歷史的話,有沒有可能制定出完全避免二戰的協議呢


手機簡要答一答。

我毫不懷疑,若沒有核武器,三戰必然爆發。

二戰的爆發與凡爾賽條約沒有直接關係,日耳曼沙文主義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相反,它一定程度上成功束縛住了德國的手腳,比如德軍重新進入萊茵緩衝區時希特勒是不安的,那時候的德國遠沒有實力向法國宣戰。一如日本今天的和平憲法,我們只能加強其突破的阻力,但終究還是有突破的一天。

一戰,二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固有矛盾的體現,帝國主義國家作為高度發達的壟斷資本主義形式,早已不滿足於對自己國民的那點剝削,它遲早會將利益的觸角伸向全世界。而當利益的延伸受到阻礙時,什麼都可能發生。戰爭這是一場用鮮血與意志做籌碼的博弈,Winner takes all


這個假設很精彩,一戰後的凡華體系,對於德日意做了限制,卻沒有真正的將真正的苗頭根源消除,有歷史的偶然性當然更多還是必然性,我先拋磚引玉一下。

法國想要將德國完全切割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前的諸侯國狀態,但是切割後的德國,跟一戰後受重創的蘇聯完全無法對法國保持均勢,這樣法國一家獨大,法國再次謀得歐陸霸權的可能性是英美無法接受的。於此同時,英國人的表面光鮮但實則全面衰退和法國天然的經濟結構缺陷,導致雖然對德國進行了巨大的限制(英法基本要掏光德國人的家底),但在經濟上卻需要德國人的工業經濟來為英國人、法國人的金融投資與借貸來提供市場和利潤,也就是說德國人的製造業需要製造新鮮的血液來滿足英法的資本的貪婪,而保留一個相對統一的德國,限制其武裝,這樣的計劃是最美妙的。而恰恰這樣就為戰後德國經濟的復甦提供了最基本條件,所以最後肢解的只有奧匈帝國這個巨大而僵化的國家,因為資本在其身上吸不到多少血。或許,當初肢解德意志可以更好地限制德國統一的時間,但是民族統一和民族主義的覺醒,統一最後還是早晚的問題,但是可能給英法更好的休養生息,而德國的再次崛起也更晚,歐洲戰場說不定不會再出現……

日本從最初的征服朝鮮、到征服滿蒙再到共榮圈,其胃口越來越大,中國和俄國的戰敗也給了日本爆棚的信心,所以,陸軍的北進和海軍的南進都是要滿足其不斷貪婪的慾望,只有一場大敗才能敲醒發熱的頭腦,對於日本人來說,本來華盛頓海軍條約,拯救了日本的經濟,但是卻被日本人認為是對於自身發展的限制……對於這種中二的國家,只有蘇聯和美國才能打斷日本的美夢。條約無法限制太平洋戰場的出現……

至於義大利,呵呵。

以上,愚見


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從德國自身的層面來看,一戰是在國力沒有完全耗盡,境況還沒到絕望的情況下就終止的。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中下層軍官並不願意承認自身的失敗,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英法同樣也脆弱得隨時都會崩潰。這就造成了德國人由心底里衍生出來的不服氣,以及渴望整個民族的重新崛起。這也是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這樣的極端民粹主義能上台的根本原因。

第二,從德國外部環境的層面來看,德國之所以能恢復國力,甚至不受大衰退的影響,很大程度上與英、法、美等國的大力支持不無關係。而為什麼要扶持這個曾經的敵人,因為在歐洲大陸的東面,一個未知的「敵人」正在崛起——沒錯,就是蘇維埃政權。人類總是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已經警惕甚至敵視的態度,這種警惕甚至直接導致二戰後冷戰的長期對峙。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蘇德台事件發生時,英法會如此容忍希特勒的行為。

而二戰之後為什麼德國變乖了?因為德國是羅斯福「無條件投降」政策的唯一受害者,真心是徹底被打怕了!因此即便經歷了二戰後出於防備蘇聯向西擴張而重新武裝的德國,也確確實實變得更懂「規矩」了。

PS:當今歐盟可以說是以德國為首,並且一定程度上在抗衡美國對歐洲事務的干預,算是間接實現了小鬍子的願望。

而日本則是另一回事,美國對於日本的顧及可以說直到今天都未曾真正放下過,雖然在防備蘇聯乃至我兔的擴張上,日本是美國在遠東極其重要的據點以及軍事力量,但卻並不代表美國就有過絲毫的放鬆。時至今日,日本在軍事方面的擴張,始終都受到美國的嚴格管制,從而確保不會再次觸發三戰的可能。


推薦閱讀:

中國有沒有從別的國家的文獻里發現關於我們沒記載的另一個位面的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三教九流」與各國古典的社會等級,哪些身份與職業遭遇「現代化」發生地位的顯著社會地位升降改觀?
為什麼義大利軍隊的實力似乎反而不如黑手黨的實力強大呢?
盤點五個古裝影視劇常犯的錯誤:之一.炮彈會爆炸
舊影瑣憶·蜜絲佛陀先生

TAG:歷史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世界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