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博弈論來分析運營商的套餐?
謝謝福爾摩斯推薦的《思考的樂趣》,謝謝Richard 提供的經濟學視角。希望知友們能多多提供不同的視角。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博弈人生,更多「博弈論」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首先聲明,機制設計是博弈論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不像大家平時最常接觸博弈論時看到的那樣用博弈樹或收益矩陣來表示,主要討論對象包括但不限於拍賣、委託-代理模型、價格歧視等等。
因為目前攜號換品牌或者是換號都不方便,導致大家一般就固定在一個運營商下面,選擇這個運營商提供的不同服務,所以大體上可以將運營商視為壟斷經營。對於壟斷商家而言,假如沒有辦法區分不同的用戶,而對所有人收取統一的價格,那就將數量控制在MR=MC的地方,設定相應的價格,可以達到正收益(這個在這裡不是重點就不贅述了,參考任何經濟學原理級別教科書即可)
如果能夠區分不同的用戶,而且這種區分是非常specific的,可以具體到每一個人,那麼運營商可以進行一級價格歧視(或者叫做完全價格歧視),對於每一個人,收取恰好等於TA所有的surplus的費用(比如你覺得你用移動的手機各類服務總共給你創造了100元的效益,換句話說,如果給你100塊錢,你願意這個月不用手機,但如果給你99.9元你卻選擇用手機,那運營商就收你100塊,這時候你覺得用不用是無差別的)。
但是實際上運營商不能夠做到這麼詳細的調查(如上所述,運營商不可能每個人都試著給你100元看你用不用手機),那麼這時候他們的一個可行操作就是進行二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是根據數量(或者質量,這裡不展開)來分隔人群的一種價格歧視,比如你選擇用100分鐘市話+200條簡訊的套餐時,其實間接地表明了你的手機使用習慣(也就是消費者的type,方便起見,我們認為使用手機創造效益較小的用戶type較低,反之type較高,一般情況下假定運營商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為常數,前者使用手機各類服務的量較小,後者的量較大),如果運營商能夠針對性地給這個套餐設定一個價格,使得每個人都選擇恰好符合自己使用習慣的那個套餐,那麼運營商同樣可以增加收入。
不過,套餐種類是有限的,所以運營商其實只是將所有的用戶分成了幾個離散的類別,分別指定一個相應的套餐(作為補充,還有比如流量加油包之類的東西,其實也是為了豐富套餐的種類),但這已經比單一定價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了。
但是,這還沒有完。在實際設定套餐和定價的過程中,給低type用戶的套餐其實比他們實際使用習慣中的量都要少,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套餐和運營商根據不同用戶收費(完全價格歧視)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就是套餐是擺在明面上任君選擇的,一個高type的用戶,也可以選擇低type的套餐(如果高type的套餐給他額外多出來的使用量不足以彌補高type套餐和低type套餐的差價的話)。因此,運營商為了保證高type用戶選擇高type套餐,以此獲得更多收益(畢竟高type用戶如果用高type套餐要給運營商多付錢),必須給高type用戶一點甜頭(稱為information rent,信息租金)。
如果我們考慮只有兩個type的場景,大致如下:
(x軸是數量,y軸是價格,兩條斜線是需求曲線,橫線是邊際成本曲線~)L表示低type用戶,H表示高type用戶,如果按照實際的使用量定價,給低type用戶QL的用量,費用是土黃色部分,給高type用戶QH的用量,費用是土黃色加粉色部分。藍色部分就是information rent。這時候,低type用戶所有的消費者剩餘都被運營商拿走了,而高type用戶有一部分沒拿走,就是藍色部分。如果我們讓高type用戶在現在的基礎上多付一點錢(從藍色部分拿一點點出來),會怎麼樣呢?他們會轉而選擇低type套餐,運營商完全損失了粉色部分,得不償失。那運營商怎麼做呢?他們把QL降低到QL
兩強或多強相爭在環境條件平等此局面下,當前的套餐肯定是相對於運營商是最優平衡。
如果某運營商方存在優勢,那麼該方
A,實行壟斷,攫取最大利潤。
B,相同價格,拉攏消費數量
C,降低價錢傾銷打擊對方。
相反,對方運營商肯定也會用自己對策應對:
1,放棄市場,在自己優勢市場進行拓展,
2,蟄伏提升技術,將自己提升門檻加入競爭局面
選1,雙方分化,市場趨於壟斷局面,比如以前中國移動掌無線,中國電信掌有線。對於市場來說是不利,因為門檻過高,雙方各自攫取壟斷利潤,消費者不敢消費,市場經濟運作缺乏刺激。
選2,雙方競爭,市場趨於公平,如現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擁有無線+有線,只要不存在價格聯盟,則套餐價錢必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再加上競爭增加性價比,對於運營商和消費者都是最優的動態平衡。但如果存在價格聯盟,那麼用戶流失的那方必然會退出聯盟,加強競爭。在不斷的競爭之中,則處於均衡狀態。對於整體環境的最優解。
因此,運營商的套餐,如果是技術領先帶來的套餐,比如主流10M寬頻時代,推出100M寬頻新套餐,則該套餐屬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優勢,按照ABC方案對比,如果比10M價錢高很多,則屬於A方案市場壟斷,非必須生產力消費負擔,不建議納入。如果比10M價錢相同或者更低,則屬於B C方案,消費者此時可以選擇進場,屬於合理或者性價比高消費。
以上個人愚見
關於運營商的套餐其實只有一定的人群才能享受實惠。它用一個看起來廉價的價格,讓人產生可一種錯覺,就是我買到了這個東西。其實,你只是擁有使用這些定量的權利,你真正用掉的才是你買到的,沒用掉的,就是運營商的純利潤。另外有人會覺得,現在流量能有限的沿用,那麼我想問,在忙於使用流量,來讓自己不至於利益受損的時候,有沒有人計算過為這件事投入的時間成本?投入這些時間成本值得么?所以不要盲目的去佔便宜,很多時候可能真的不便宜。
這麼長時間回來又看了一眼,真是感慨
請參考matrix67大牛的《思考的樂趣》,推薦這本書的理由:通俗易懂,有很多精妙的證明。
這個題,其實是在現實中遇到幾個問題:
1、其實企業內部也有博弈,一線希望l h越多越好,而市場營銷部門希望簡化減少套餐數量,如何思考?
2、與客戶的博弈中,過去那種獲取消費者剩餘的模式,面對用戶壓力越來越大,可否改變博弈模式?3、存留的上千種l h反而使得用戶使用習慣被遮蓋了,如何疏理……等等吧我個人對經濟學,微觀,計量的建議:把這些基本模型放到國內通信,零售,能源,金融,民航,醫療等民生類行業,深入分析一下,比較好。
以上行業里金融,一部分零售企業還行,其他行業都太薄弱了。
反過來,沒有大量行業的支撐,經濟學就成了空中樓閣了推薦閱讀:
※做博弈論的同學如何評價《琅琊榜》第 37、38 集梅長蘇與夏江的對話?
TAG:博弈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