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興趣班如果能給孩子帶來這個好處就沒白上
01
某日,我和一位朋友相約公園溜孩子。溜著溜著發現公園裡有一處展廳,正在辦畫展,遂饒有興緻地帶著兩個孩子進去轉了一圈。
我們走到一幅畫前,兩位小朋友大約看了這幅畫兩秒,就欲走開。我和朋友見狀覺得應該想點辦法,讓兩個孩子欣賞一下。於是我說,你們看這幅畫畫的像什麼?兩個孩子又多看了兩秒,說像山,說完又欲走開。我朋友趕緊說,你們看這幅畫和旁邊那幅畫,你們喜歡哪一幅?兩個孩子又多看了五秒,然後一人指了一幅,再次欲走開。我和朋友兩人對視一下,都再也問不出什麼問題來,只好任兩個孩子跑向下一幅畫。就這樣,我們大概在每一幅畫前面會停留不超過10秒。我問一遍像什麼?他問一遍喜歡哪一幅?然後就完事了。一圈逛完出來,朋友嘆了一口氣說,孩子不懂繪畫,欣賞不了,我們父母不懂繪畫,也引導不了。02
我小時候唯一上過的非語數外的興趣班,是14歲的時候,父母送我去學了一年田徑。送我學田徑並非因為我對此有多大愛好,最大的原因是教練的媽媽和我媽媽是朋友,教練在學費上給了很大的優惠。
教練帶的幾個隊員都是附近小學的體育特長生,只有我一個初中生。我興沖沖地就去了,但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個有點殘酷的事實——雖然我比普通孩子跑得快一點,但我的天賦是沒有可能成為一名田徑運動員的,即使參加業餘比賽也是不夠格的。和我一起訓練的有一位10歲的小姑娘,身高才140cm,50米竟然可以跑到7秒3,小小年紀已經各級比賽金牌銀牌傍身。我想想自己10歲的時候,50米大概跑9秒吧。也就是說,如果我10歲的時候和這位10歲的小姑娘比賽50米會被拉下10幾米。有一天她問我,哥哥你100米能跑到11秒多嗎?我說,不能。她瞪大眼睛,非常詫異地看著我說,我參加市裡比賽時,看見有些姐姐都能跑11秒多啊!我一時無言以對。教練在我練了半年短跑後,讓我先後改練了跨欄、跳遠、三級跳遠等幾個項目。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我看得出來,他認為我天賦不行,所以只能嘗試一些天賦比重小一點、技術比重大一點的項目。我學這一年田徑,如果從功利的角度看完全是浪費時間。其他隊員後來都靠著體育特長直接上了重點中學,而我還是只能靠數理化拿分。如果從不那麼功利的角度看,我提升了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當然是很明顯的,但我覺得最意外的一個收穫是我感受到了田徑運動的魅力。從那時候開始,世界田徑錦標賽、黃金聯賽、奧運會田徑比賽都是我必看的賽事。又由於我練過好幾個單項,所以田徑比賽一看就停不下來,似乎每個項目都好看。高中時有一天在家看比賽,邁克爾約翰遜以43.18秒打破了塵封多年的400米世界紀錄,我興奮得跳起來。然後逐個給我的好朋友打電話,說邁克爾約翰遜破紀錄啦!他們每一個都非常平淡地回答,哦,怎樣?那時候,我意識到另一個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田徑比賽的。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看不懂。誰跑了第一肯定能看懂,但是具體的技術環節能看懂的就不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下圖是一張百米比賽的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運動員的大腿基本是抬到水平的?
可能大家乍一看覺得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實際上未經訓練的普通人是做不到這樣的。
另外如後腳跟全程不著地、擺臂的姿勢、起跑的技術等,這些都是要通過長時間的專項訓練才能做到的。所以,每當我在比賽中看到這樣的場面,都會由衷地讚歎這些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真的是美如畫啊!現在我有孩子了,我也發揮了自己略懂田徑的優勢,在觀看田徑比賽時,給小朋友充當解說,解釋一些技術環節給他聽,也帶他試試比如後腳跟不著地的跑法。這個在我另外一篇文章中有詳細介紹,參見小朋友不愛運動怎麼辦?樹立偶像是一種不錯的套路所以,我小時候這一年田徑興趣班的經歷,雖然沒有使我成為運動員,但卻使我成為了更好的田徑比賽觀眾。03
我的很多朋友聽說我兒子在學架子鼓,都熱情地對我說,以後長大又多一個搖滾青年。我都會開玩笑地回一句——你這是罵人啊!
有一次我去聽一位架子鼓老師的公開課,他說,學架子鼓,水平低的時候打流行和搖滾,水平中等打放克、布魯斯、巴薩諾瓦之類,水平最高打爵士,總之就是水平越高打得越小眾。我當時委實吃了一驚,原來我每天聽得最多的流行歌和搖滾歌,其實技術含量是最低的。有一部很出名的影片叫《爆裂鼓手》,講爵士樂隊中鼓手的故事。其中有一幕,鏡頭給到了練習室牆上的一幅標語,字幕組翻譯得很有中國味——少壯不努力,長大玩搖滾。可見在鼓手圈子,打搖滾是什麼樣的地位?周杰倫在一次編曲公開課上講到——大家有時候聽流行歌總覺得似曾相識,其實不是作者抄襲,而是流行歌尤其副歌就這四個和弦,寫來寫去很容易重複。
那麼,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一種類型的歌曲會容易流行,並被冠名為流行歌?或者我們再問一句,為什麼所有的流行歌都是有人聲的?
我個人對此的想法是,理解音樂、欣賞音樂是一種能力。未經訓練的廣大普通人,其實只能理解和欣賞音樂世界中一個很小的子集。比如就只能欣賞那幾個和弦,就只能欣賞那幾個節奏型,就只能欣賞有人聲的歌曲。所以,音樂人專門就寫出了屬於這個子集的歌曲,以便於大眾更容易接受,好在大眾中流行起來。那麼有一定音樂訓練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相比普通人能理解和欣賞更多的和弦、節奏型、旋律等,也就是更有能力看到音樂世界中更多的風景。其實,我從來沒想過我兒子將來打鼓要打成大師,當音樂人之類的。不說別的,要打過手機都難啊。在 iPhone 上裝一個蘋果公司開發的 GarageBand,選一位大師,手指拖一拖,就能生成這位大師風格的鼓曲,各種參數隨便調,打出來都是和諧的,而且拍子永遠是準的。
我只是希望他能夠借著學鼓,提升自己對音樂的認知,讓自己有能力去看到更大的世界。注意,我並不認為欣賞爵士樂就比欣賞流行樂高級,但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是父母應該考慮的。
有一天,我在車上放著流行歌,我兒子突然說,這歌不就動次打動、動動打次從頭打到尾嗎?我知道,流行歌已經不能滿足他了。04
說實在的,父母投入金錢給小朋友報興趣班,花時間接送陪伴,自然是對上興趣班有所期待。
但一個客觀的現實是,現在上興趣班的孩子,沒有幾個長大了會從事對應的職業,就算要成為特長生,在升學時獲得加分,都是極少數天賦異稟的孩子才有可能。那我們到底抱有一個什麼程度的期待才合適呢?我個人以為,不管什麼興趣班,如果能讓孩子了解這件事情的門道,發現這件事情閃光點,未來成為更好的觀眾,那麼這個興趣班就沒白上。
「成為更好的觀眾」聽起來好像不是什麼特別高的要求,但其實不然。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了,比如我們這些普通人看體操比賽最喜歡看人在空中飛,落地站沒站穩,而對十字支撐、連接加分往往沒有感覺;看跳水比賽就知道看看水花大不大,而對其他的一無所知;看乒乓球比賽,可能也根本看不出來哪個球是弧圈球,只能欣賞扣殺;買張票去聽交響樂,散場後除了好聽二字,再也說不出什麼來……所以說,觀眾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的!而很多事情,要成為內行,最有效率的辦法,就是親自去參與。你參與了,才知道那些專業人士看起來波瀾不驚的行為,往往普通人怎麼也做不到,進而才能知道什麼地方是值得欣賞的!再舉一個我兒子的例子。橄欖球是一個瞬間的項目,雙方隊員準備半天,然後一開球,大多數情況,十秒不到這個回合就結束了。不了解橄欖球的人往往覺得很乏味,就看見運動員們突然撞到一起,然後就結束了。但實際上橄欖球有上萬套戰術,可能是團隊要求最高的運動之一。某天,我和兒子在家看比賽,他突然跳起來高呼,說他們剛才做了一個假交替,然後表現出特別興奮的樣子。為啥他能看出來,並如此興奮呢?其實很簡單,他學了一段時間橄欖球了,在訓練中跑過假交替這個戰術。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幾樣和謀生無關的事情,有能力深入進去,讓自己獲得快樂,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情!我希望能給小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接觸更大的世界,然後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推薦閱讀:
※自費疫苗接種攻略
※如何幫孩子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地獄幼兒園:誰來救救我們的孩子?!
※你遇到過的小孩做過什麼很可愛的事?
※三個月的寶寶可以吃蛋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