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從別的國家的文獻里發現關於我們沒記載的另一個位面的中國歷史?

比如阿拉丁是中國人,中國皇帝和夜鶯,緬甸千萬大軍征華,國性爺合戰一類的


後明天德帝朱元曄驅除韃虜,復辟明朝。

日本嘉永六年,日本對馬島大名對馬守宗義和上報幕府,其藩在朝鮮的藩吏探知大清發生土賊內亂。不久,長崎奉行便得到唐風傳書並上呈幕府,使幕府了解到大清土賊之亂已經全面惡化,舉國已陷入了內戰。這一唐風傳書由名為江星畲和楊少棠兩位唐船船主提供,稱大明皇裔朱天德於廣西舉兵,意在反清復明,大軍揮師北伐,略地無數云云。幕府聞報大驚,便派出幕吏詳加打探,方知其中內情。

廣西復明義軍舉兵

原來這位大明皇裔姓朱名華字元曄,生於四川,後遷居廣西,以賣炭為業。其為人沉穩正直,仁慈敦厚,為鄉里所稱譽。後所在盜起,朱元曄不忍鄉里塗炭,便傾家財予賊,勸賊勿暴掠鄉眾。盜賊魁首洪武龍為其大義所折,又知其為明室貴胄,竟俯首謝罪而去。然而腐敗的大清縣令貪圖朱元曄家財,見盜賊自去,便以朱為盜賊魁首,將其逮捕下獄。眾賊聞朱被囚皆大為憤怒,便由洪武龍率領,聚眾攻破監獄救出朱元曄,奉為盟主。於是朱元曄便穿上明服,舉兵反清,以復明為號,傳檄四方,自稱新王。後又得浙江妖女李伯玉為謀主,以賊首洪武龍為將,發兵北上,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義軍攻破江南諸城後,定都於江寧,更稱南京。於是,朱元曄便即皇帝位於南京,國號大明,年號天德,史稱後明。

天德帝登基,後明立國

據幕吏回報,後明立國後,便即刻興兵北掃幽燕之地,大清派出蒙古將僧格林沁迎戰,兩軍連年交兵,戰事陷入僵持。而後清主咸豐帝親征亦不能勝,英國近日亦與後明結盟,恐清廷傾覆,指日可待了。此事日本《海防續匯議》、《續太平年表》、《近事紀略》、《清明軍談》、《外邦太平記》等諸書皆有記載。

現附《近事紀略》關於後明天德帝的記載如下:

賊魁曰朱天德,廣西省潯州府高平縣炭賈也。道光季年,鄉邑漸失炭利,往往破產。天德家素富,為傾財賑濟之,頗樹私恩。時所在盜起,所過抄略,將及天德。鄉民廉之,其夜相率聚天德家,請以死捍之。天德曰:「寧舉家亡之,不忍使諸君裹瘡。」乃傾室取財,盡露積之,張宴以俟焉。既而群盜果至,天德揚言曰:「唯吾財聽汝所欲,勿復暴掠鄉眾。」盜聞之心動,忽俯首謝罪曰:「不意君之高誼如此。願長為爪牙,操縱惟命。」遂傾意屬之。自此天德之死黨倍眾矣。事泄,縣令疑其有異,捕天德系之獄。其黨大憤,乃毀牢舍奪天德,擁立為盟主。詐稱明室胄裔,蓄全發,襲明服,以興復朱氏為號,移檄四方,大煽亂民心。又有王寶者,亦倡亂廣東,於是兩廣之間,率為賊黨。先是北京遣諸將討之,數不利。既而王寶敗死,而廣西之賊,勢益猖獗。進陷南京諸城,據以為巢窟,四處寇掠,所在罹禍。諸省發兵擊之,連年不能平。客歲蒙古僧格林沁,封敕討賊,乃率精兵數萬,連戰奏捷,遂與江蘇守兵,勠力協謀,收復諸城。賊之蕩平者,什已七八,南京之克複,在近日矣。而其冬英夷之爭又起,未知息肩之期焉。

日本史書《近事紀略》中關於後明的記載


有啊

蒙古人說朱哥官人是順帝的大臣,反叛建明。

也先請到的皇爺不是哥哥英宗而是弟弟。

克什米爾地區有個湖,傳說唐朝大軍來當地奪寶回程被凍死在湖冰里。


波斯旅行家賽義德寫過一本《中國紀行》 ,描寫了他在明朝的所見所聞,把明朝寫的非常富庶安寧,我當時感覺很奇怪,為什麼要把一個卡費勒統治的國家寫的這麼好,後來作者寫到他覲見大明皇帝,發現他其實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只是因為國情不敢公開,當時我就明白了,作者絕對是明黑,太黑了。


有,緬甸著作《琉璃宮史》曾經記載大明出兵三百萬攻打緬甸,對,三百萬!


唐太宗李世民被棒子射瞎了一隻眼 , 還跪地求饒


謝謝題主邀請,不是專業人士,只能拋磚引玉。

有的,但是主要原因是古代交流不暢,路途遙遠,兩個國家在因為地理上的阻隔,道聽途說,會產生一些認識上的偏差,有時候一些旅行家到達中國,得到的記錄偏差就會小一些。

題主可以去找伊斯蘭世界寫的一些地理志和遊記,一窺究竟,十分有趣,在此推薦

中國紀行 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哈塔伊

中國印度見聞錄

世界境域志等

有興趣可以在百度搜索更多伊斯蘭世界地理志

手頭只有世界境域志,姑且截個圖


瀉藥,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因為如果單單是他國強加於我國的歷史那真是數不勝數,對日戰爭期間,日本方面就發明了些歷史:例如孫中山的中日盟約。

但如果是文獻記載,那麼這就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我國對於抗日戰爭史的一大材料來源就是日本。

澎湃新聞:

楊奎松:學界缺令人信服的抗日戰史著作

很多年前我就有一個印象:《抗日戰爭研究》雜誌很少發表研究戰爭史的文章。現在看,這一傾向近幾年可能還越來越明顯了。查2010-2015年《抗日戰爭研究》的發表目錄,可知只有很少幾篇沾了一點兒戰史的邊兒,其他文章都是談這場戰爭方方面面的影響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抗日戰爭研究》雜誌本身的問題。但我相信,所有關心抗戰史及中日關係的學者都能理解,一方面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30多年來抗戰歷史宣傳的熱度持續升高,許多史實和數字明顯失真;一方面是中國學界始終沒有拿出建立在可靠的交戰各方檔案文獻史料基礎上,可以讓中日及國際學界信服的戰史研究著述,這絕對是中國抗戰史研究工作者的恥辱。

最近的一個例子,對於淞滬會戰,以及南京保衛戰,資料已經很是詳盡的情況下,中間的一切顯得那麼陌生,日軍從上海到南京經歷了什麼,國軍的防線如何,對日軍造成了多大的困難?很難回答。

但前不久出現了一篇論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85244/answer/157161465?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這就是一個例子。

@施特默爾曼 為了保持動態停止,我還是匿名吧。


有啊,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朝鮮戰爭,中國史料只是一筆帶過,因為對大明實在是不重要。但朝鮮和日本那裡的資料很詳盡。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三教九流」與各國古典的社會等級,哪些身份與職業遭遇「現代化」發生地位的顯著社會地位升降改觀?
為什麼義大利軍隊的實力似乎反而不如黑手黨的實力強大呢?
盤點五個古裝影視劇常犯的錯誤:之一.炮彈會爆炸
舊影瑣憶·蜜絲佛陀先生
從《俠嵐》的成功談談動畫中的傳統文化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學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