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敦煌不會被遺忘?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為什麼敦煌不會被遺忘?

NO.384-敦煌文化之旅

作者:冷夜寒星、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白鷗

今年九月我局曾經介紹過一座西北小城,敦煌。儘管只是酒泉下轄的一座縣級市,敦煌在很多中國人心目中的文化歷史地位卻無比崇高。這裡有令無數藝術家動容的藝術瑰寶,有令無數史學家矚目的古籍文獻,有令無數旅遊者驚嘆的大漠奇景。

能把這些奇觀熔於一爐的,只有敦煌。

敦煌的文化成果令人嘖嘖稱奇,如何濃墨重彩地介紹也不為過。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覽敦煌瑰麗的文化。

錦縹細展墨花翻

河東二柳敦煌索

作為絲綢之路咽喉的河西走廊,一直是歷史文化資源富集的區域,甘肅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便有三座位於河西走廊(武威、張掖、敦煌)。這其中,屬敦煌的歷史遺迹資源最具價值。

連接東西的河西走廊

要了解敦煌的文物遺迹,我們得先來複習一下敦煌的地理條件和歷史。敦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北面的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南面則是與祁連山相連的阿爾金山。

這種東西向走廊通道地形是河西走廊向西的延伸,但是這樣的延伸也差不多止步於敦煌。西面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不易穿越的地形阻隔。敦煌於是成為了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最後一個節點,這裡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通往漢區、南疆、柴達木和北疆,天然就是絲路的樞紐。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同時也是通向南疆、北疆、青海的樞紐

(可橫屏觀看)

黨河則是維繫敦煌綠洲的生命線,敦煌的大多數人口和農業種植區域也都分布在黨河的沖積扇上。附近的綠洲農業不僅讓這座邊陲小城能夠自給自足,更讓來往的商旅軍隊能夠獲得前進的給養。敦煌於是成為當時的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被譽為「華戎所交,一都會也」。

從深山中流向敦煌的黨河

儘管漢人中央王朝在強盛時總能把敦煌作為扼守西出通道的最後一道大門,但畢竟處於各種文明的影響範圍之內,敦煌的文化並非單純的漢文化,而是相當多元的混合文化。

壁畫上的商賈隊伍

東晉時期,漢人豪族大舉外遷,其中一些就來到了敦煌,帶來了大量儒家文化的影響;來自西域的商賈,有些在此定居,為敦煌烙上了西域的印記;安史之亂爆發後,來自青藏的吐蕃佔據河西走廊,把神秘的藏文化帶來敦煌……

古代農耕文明在此處並不能保持持久的優勢

歷代佔據敦煌的政權,都把敦煌作為重要的基地經營,不僅發展農商業,也開發了很多驚艷的文化標誌。頻現於文人騷客詩句卷宗中的陽關、玉門關,矗立於時間的風蝕中,見證了兩千多年的絲路興衰。埋藏於地下的懸泉置,其「流沙墜簡」的歷史封存讓解憂公主等各國來往使團的形象變得清晰而生動。

陽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

而這些歷史遺迹中,最富有歷史文化價值和代表性的當屬敦煌莫高窟,持續1000多年的石窟開鑿,讓這千年內紛繁複雜的歷史風雲無不一一鐫刻於岩壁的塑像和壁畫當中。

莫高窟

篋中寶物朽欲死

誰從柯亭裁新籥

在莫高窟第323窟發現的《重修莫高窟佛龕碑》(唐代李克讓修復莫高窟佛龕時所著),就記載了這座石窟的始建歷史和緣由。

公元366年,兩位僧侶樂尊和法良行經敦煌鳴沙山,突然見到山頂有金光籠罩,宛如千佛現身,立即四處募捐,就地建造了第一座石窟,以作紀念。

鳴沙山

自此,這一千多年間便不斷有人在敦煌開鑿石窟,最多時數量達千餘個,已被清理髮現的也還有700多個。

這其中,很多石窟中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

第257窟中的九色鹿本生故事早在1981年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成了動畫片《九色鹿》,成為了一代80年的童年記憶。

第257窟中的九色鹿本生故事

動畫片《九色鹿》

第400窟中的飛天是敦煌藝術中最生動活潑的形象。飛天神像衣帶飄舉,其輕盈多姿,飄逸美麗的形態令人印象深刻。今天甘肅旅遊標誌的主體設計正是取自敦煌飛天的形象。

敦煌飛天

甘肅旅遊標誌

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極具美學、藝術學、哲學、宗教學、歷史學、建築學、人類學、社會學研究價值。

因此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後,隨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騙取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

在洞中揀選經書

這位學者以600兩白銀為代價

獲取了1萬多件堪稱菁華的敦煌文書

有鑒於缺乏文物保護意識造成的文物流失,新中國非常重視敦煌歷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時常關心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在困難時期先後於1951年和1962年撥款搶修敦煌莫高窟,保住了燦爛的敦煌遺迹。

極負盛名的卧佛

這種保護政策延續至今,近年來敦煌研究院更是投入大量資金,先後對石窟進行主體加固,並在外圍設置防沙網,延緩這些傳奇藝術品的老化。

除了政府撥款,要解決敦煌遺迹的保護難題,適當的旅遊開發還是必須的。但旅遊旺季時,石窟內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監測表時常爆表。遊客和文物面對面的過程,也是不可避免地傷害文物的過程,新的保護方式看來勢在必行。

來自莫高窟官網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成,使莫高窟的開放和旅遊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數字敦煌」電影和球幕「虛擬洞窟」展示,莫高窟絢麗多彩的石窟藝術和氣勢恢宏的歷史場景被全方位展示。其中,「虛擬洞窟」清晰的實拍、縮放式拉近講解等讓遊客有好過現實參觀的感受。

數字展示中心的建成後,已經能夠與洞窟交替接待遊客和學者(即數字展示中心展示的洞窟在莫高窟中不再開放),減少了洞窟開放數量。在增大遊客參觀容量的同時,為文物保護和修復提供更大的空間。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播放的佛陀石窟造像

另一方面,在文化產業不斷繁榮的今天,敦煌文化則以舞台劇、歌舞劇、紀錄片等諸多藝術形式被搬上舞台和熒幕,讓觀眾不用千里迢迢趕赴當地就能領略其魅力。

從1979年將莫高窟壁畫經典形象「反彈琵琶」搬上舞台的民族舞劇《絲路花語》,到現今極具視覺震撼的實景劇《敦煌盛典》和情景融入式演出《又見敦煌》,乃至更嚴肅的紀錄片《敦煌》,國內的文創產業爭相與敦煌產生聯繫。

敦煌,幾乎已經成為中國古文化遺迹保護的金字招牌。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紋身圖案分享第五期 敦煌壁畫題材
想去莫高窟看敦煌壁畫,有相關的書籍推薦嗎?
在莫高窟當講解員是什麼體驗?
從敦煌到蘭州需要多長時間?
七月初去敦煌青海湖 穿衣 行李上有什麼建議嗎?

TAG:敦煌 | 丝绸之路 | 中国西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