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基本素描關係相關的一系列問題(2)——增補與舉例

我意識到前一篇文章所解釋的內容一方面可能顯得過於繁瑣;另一方面尤其是灰面的變化問題相對細微而難以察覺,因此特拿出此篇來舉例分析和說明 材質的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的表達

在這裡,我必須解釋一下,本系列文章,雖然看似都是研究的相對基礎的表達問題,但是實際上針對的是學畫一到兩年左右,對素描的表達問題還未完全理解,正處於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階段;但是應當已經基本了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和作畫方式的朋友。針對零基礎的,或者剛入門的學習者,我可能會開另外一個系列。


一、灰面問題中物體受光與觀察受光的分析與運用

在上一篇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物體受光觀察受光二者。

但是這是一個我自己個人總結出來的概念,很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者無法理解這兩者在作畫過程中的運用,或者無法意識到這二者的的重要性。

所以我嘗試用一些作品作為範例,進行分析:


首先粗略分析下圖,整個裙撐部分,近似一個半球體,我們也可以很簡單的找到高光的主要位置,在這裡,我們只提出乳白色絲綢部分分析:

右圖中橙色部分即為高光主要位置

然後根據高光位置和形體走向,用上篇中高光位置的分析,可以逆推出大致的光源方向:

右圖中橙色箭頭,即為粗略的光源方向

那麼這個時候,可以從畫中找到這樣兩個灰面,而這兩個面,其與光源方向所成角度——即物體受光是近似相等的;而與此同時,這兩個面的觀察受光角度相差頗大:

右圖中,藍色部分,與綠色部分基本與光源所成角度相近,而與觀察者視線所稱角度差別較大

這個時候,再看原圖,就能理解為什麼藍色部分的灰面明度如此低了。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得到這個理論基本的適用方法:

當且僅當我們遇到物體受光相近的灰面,無法得到明度對比結果時,應當對比這兩個面的觀察受光角度的差異,從而得到其明度對比結果。

(那反過來能不能用呢?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由於絕大部分物體,物體受光的影響都強過觀察受光,所以總是先從物體受光的分析開始。

那麼這樣來看,如果遇到類似拋光金屬球、反光度很強的物體等等類似材質的物體時,可以嘗試先分析觀察受光)


二、材質對受光的影響

在上面方法的補充括弧里,提到物體受光與觀察受光的強度問題,並且申明其與物體的材質有關。

那麼接下來我們也通過幾個例子,來分析基本的 材質反光度 對受光的影響。

先看圖:

上圖中,左圖為反光度較弱的布料,右圖為光滑反光度強的絲綢。

當然,左圖光源和觀察角度都略偏正面,右圖則更側一些。但是,通過我們上面分析方法簡單分析光源和受光面之後,很顯然,右圖光滑的絲綢材質,其受觀察受光的影響要大得多。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越是光滑、反光度強的物體,總是讓我們覺得「素描關係」變得更弱了。

其實並不是素描關係變弱,只是傳統的分析過程中,我們並沒有或者很少的考慮觀察受光問題。

——注意:應該很多人都了解,畫光滑物體一般是通過加強反光,加強環境影響來表達,但是,這裡我們只聊觀察者所接收的光的強弱問題,至於反光和鏡面效果,那是另一回事。


三、觀察受光對細節表達的影響

觀察受光是一個影響相對細微的,但是卻完全無法忽略的部分,在很多的素描習作中,差距往往就是這麼一些細節的處理問題。

接下來我大致舉例出幾種比較常見的細節處理的錯誤。

而以下內容,都是很細節的問題,所以可以說包含了很多我之前完全沒有提到過的一些內容,簡單的講就是以下有超綱內容,看不懂的話,可以以後再看


1.觀察受光對結構表達的作用

當然,這裡涉及到對繪畫中結構二字的理解問題。但是我想把這個問題放到以後再聊,這裡只需要粗略的理解一部分定義就夠了。

(結構就是指物體的主要走向趨勢,因為我們表達的總是三維空間中的物體,那麼三維物體的表面則是一個有起伏的二維面——這個面雖然不可能只有一個方向,但是我們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是把其中起伏變化最小的一個方向稱之為結構方向。)

在聊如何通過分析受光理解結構之前,還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觀察受光的強弱除了受到面的角度關係影響外,還會不會有別的影響到最終的明度關係?如果有,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使得觀察受光最弱呢?

第一個問題太簡單了,顯然物體受光才是最主要的,觀察受光總是讓位於前者。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考慮一個特殊的情況:強逆光情形下,是否還能分析觀察受光?

我們在第一篇文章中聊到過畫面的明度表現是有極限的,這也是為什麼高光即使在球體上,也是呈現一個有面積的面,而非一個小點,那麼同樣的,當光源方向與觀察者方向大於九十度,甚至接近180°的時候,高光面會越來越接近物體邊緣輪廓,同時由於受到透視變形的影響,球體上的高光圓斑的視覺面積還會被壓縮變小,但是,強度卻會相對變高(因為射入眼睛的光總量是不變的,但是面積變小了)。

那麼,也就是說,當高光斑運動到靠近邊緣一定程度的時候,雖然理論上的高光點絕不會出現在邊緣上,但是由於明度極限的存在,導致邊緣出現了高光,這個時候,觀察受光雖然還存在,但是實際上已經看不到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再結合上一篇文章的分析,我們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結論就很清楚了:光源方向與觀察者方向角度越大,觀察受光就越弱。

這基本就是我們反覆提到的讓步原則的具體表現了。

理解了這個讓步原則,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請仔細觀察圖中,暗部里的各種形體邊緣線表達。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畫面中的形體邊緣總是有虛有實,有邊緣用對比較強的明度差別區分開來,但有的位置卻是逐步向邊緣變暗,退入陰影中。

很顯然,清晰邊緣的位置,我們可以聲稱這些位置是觀察受光讓步的位置。

那麼,既然觀察受光讓步了,那就必然有這些暗部反光的光源方向與觀察方向的角度逐漸變大的現象,我們舉一個位置來分析一下:

上圖位置,我們先分析了這裡反光的光源位置。

分析:

再在這張圖中,仔細考慮藍色光源線,可以知道,這些反光顯然是越向畫面深處,越是與觀察方向角度增大。

可以說,通過這個清晰邊緣的細節,作者在成功表達胸部隆起的同時,還藉助反光表達了手臂是從身體後側伸出來的。

這就藉助一個細節,表達了兩處形體結構。

那這裡又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條清晰邊緣下面,為什麼就變虛了?

同樣的道理,既然變虛了,那麼必然是與前者相反,這裡的 反光-觀察角度 ,並沒有隨形體變大。

看圖:

分析:

首先,角度分析上,顯然上文所說的反光-觀察角度並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這就說明,至少物體受光並沒有明顯的使觀察受光讓步;

其次,分析光源可以發現,最外的反光光源,是手臂的直射點位置,光最強,向內逐漸就進入灰面和暗部——也就是說,在這裡,物體受光的變化趨勢,與觀察受光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我們可以看到,通過這個虛的邊緣變化,作者可以清晰地表達形體結構向內的凹陷轉折,與此同時,還能通過這種與手臂主結構呈交錯角度的結構轉折,暗示手臂的圓柱形形體結構。

結論:

通過上面對虛實兩個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初步的得到一個結論,當我們想表達的兩個形體結構相交錯時,通過表達形體邊緣的觀察受光強弱,就能夠表達兩個形體間的關係。

具體的方法就是:①當我們要表達隆起的形體時,通過降低觀察受光,使邊緣清晰,;當我們要表達凹陷的形體時,通過增強觀察受光,使邊緣模糊。

②當我們要表達兩個相近方向的結構時,通過降低觀察受光,使邊緣清晰,從而拉開兩個結構的空間前後關係;當我們表達兩個相交錯的結構時,通過增強觀察受光,時邊緣模糊,從而強調兩個結構之間的相互影響。


2.灰面豐富度與畫面完成度

儘管畫面完成度並不由會面的豐富程度所決定,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要想讓灰面變化顯得豐富,從素描關係來講,實際上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多考慮觀察受光來分析相近受光面。


這個專欄轉眼一年多沒更新了,實在是我既散漫,又遭了各種事情的罪。不過,好歹現在工作和住宿都算是暫時穩定了下來。

原本以為能一直做老師,但是說實話做職業的老師比做業餘的老師多了太多跟工作無關的不如意。

但等到真正離開那個行業,才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真的可以作為一個理想來考慮,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總之,不多說閑話,只是想說,這個專欄還活著。

寫完這篇,總覺得寫的有點費勁,大家能看且看,有毛病的地方,大家還是評論區指正吧。

推薦閱讀:

如何讓畫面顏色更加自然
繪畫0基礎入門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60+眼睛的畫法

TAG:素描 | 绘画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