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築信息模型(BIM)——回歸理性思考?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中國已經推廣了一段時間了,但效果還是不理想,若干年前有些跟風的企業最近又丟下BIM,回到CAD時代,這是為何?

回想起大學時期一段經歷以及寫過的一篇文章,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住建部發布的《2011—2015 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建築業企業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對建築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通過統籌規劃、 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強建築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建築業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提升。《綱要》的發布對工程建設領域推廣信息化以及BIM技術起到重要作用。 有了國家層面的重視,行業開展BIM也有理有據有底氣了。

記得2012年被稱為中國的BIM元年,通過互聯網的傳播,2012年BIM一下火了起來。一些學者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場變革,一場比CAD代替圖板更為徹底的變革。在高校,工程管理領域的研究人員往往能夠最先捕捉到建築業新興技術和思想帶來的變化和趨勢,與設計師和工程師不同,工程管理領域的學者很早就認識到BIM技術不僅僅是設計工具的改變和提升,而是上下游信息交換方式、工程管理模式,項目團隊協作模式的改變。高校作為工程建設領域人才的培養者有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和行業發展, 源源不斷地輸送行業需要的人才,培養一批掌握新技能具備新思想的有為青年,有些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開設了工程信息管理課程,使學生能夠了解工程項目的信息種類和工程信息的管理等內容,這些課程內容對引入BIM思想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但是BIM的這場變革爆發在全球信息化時代,由於行業技術和人才需求變化很快,因此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也應不斷變化以適應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當下的許多高校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學內容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僅僅是課堂的理論講解,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土木工程學科中的許多課程都需要有較多的實踐和現場實習,由於課時有限和其他原因等實踐教學很難有效開展,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在此背景下,為了改變教學現狀,需要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條件基礎上,對工程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探索, 這樣便有了大學時期寫過的文章《基於 QQ 平台的工程信息管理教學模式應用》,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想出來的教學方法真的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2011年,還沒有如今這麼多的BIM協同平台,App等,想讓學生真真切切理解什麼是信息交換,協作有什麼好處只能從大家都會用的QQ上做點文章。教學模擬活動歷時 9 天完成,所有資料都被QQ群記錄下來。通過事後整理,群共享中共享文件數量包括《立項說明書》《設計招標文件》《設計中標文件》《設計合同》《監理招標文件》《監理中標文件》《監理合同》《施工招標文件》《施工中標文件》《總包合同》《分包合同》《監理報表》《質量驗收記錄表》《監理細則》《監理單位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工程質量保修書》 等在內的 49 個文檔文 件, 設 計 單 位 使 用 Google SketchUp 和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當時Revit還是三個專業各自一個軟體) 的兩個設計文件, 施工單位使用 Microsoft Project 生成的進度安排文件, 用廣聯達圖形算量軟體和廣聯達計價軟體產生的工程算量文件和預算文件。

工程信息共享資料

BIM生成的圖紙文件

雖然這種方式現在看起來有點土,但是從教學實踐本身來看,當時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就像曾寫過的文章描述的那樣:

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條件, 選擇學生便於接受易於操作的 QQ 平台, 通過對該平台提供的功能進行合理組織與設計, 探索一種新的可行性教學模式。通過理論教學階段的教師引導和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學生在實踐模擬過程中自主開展學習, 從工程模擬活動的發起到項目立項階段、 設計階段、 施工階段, 再到竣工驗收階段, 整個模擬過程在學生的自我組織與管理下有序進行, 親身體驗工程信息的產生、傳遞、加工, 融會貫通地掌握理論知識。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的選擇範圍更廣,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合理選擇並進行設計、組織,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

這次教學方法的嘗試也是為了應對BIM變革而引發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複合型人才,這正是BIM時代所需的,現在行業能夠認識到,BIM來臨之後,設計階段需要各個專業的協作,這種協作就需要每個專業的設計師不僅考慮自己的設計,還要兼顧其它專業的設計,要有全局觀。在全壽命周期也是同樣,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之間的協作更是需要設計單位在設計時要懂得施工的知識,設計要有可施工性,施工單位也要理解設計的意圖,真正的按圖施工。

雖然在教學上,9天就可以模擬整個工程建設過程的信息傳遞,但是實際項目開展起來卻問題很多。很多人也提到,行業內上下游單位的協作意識不強,對新的技術排斥等原因阻礙了BIM的推廣。縱觀很多新興的技術採納,例如3D列印,AI等,從新技術的誕生到普遍應用一般遵循下圖所示的S曲線:

新技術採納的S型曲線

曲線的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新技術採用率。創新的最先採用者當然先是由創新者本身,然後由早期的接受者,後期的接受者,最後達到飽和。對於BIM來說,預計已經到了S型曲線的最後兩個階段,即到了接受這個新技術的後期。上圖說明的是新技術的擴散速率,另外對於新技術的期望值,還有另外一個曲線,被稱為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hype cycle(光環)曲線

在hype cycle(技術循環曲線)中,橫軸是指時間,縱軸是指新技術期望或者成熟度,技術循環曲線是指新技術、新概念在媒體上曝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一般而言,新技術要經歷科技誕生的促動期 (Technology Trigger),過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穩步爬升的光明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實質生產的高峰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經歷過BIM的人都能夠參考上圖看出,BIM這個新技術剛剛度過「過高期望的峰值」這一時期,行業對BIM的期望正在走向下坡。新技術的不成熟以及採納者自身水平的限制,導致了新技術帶來的期望從最高峰開始跌落。在最高峰時期接受BIM的企業中有一些其實是非理性的,是盲從的。

如今建築業企業對BIM的採納變得理性很多。希望企業能夠打好基礎,為BIM的再次應用奠定堅實基礎,因為穩步爬升的光明期和實質生產的高峰期正在等待著堅持BIM技術的企業到來,掌握正確的方法,在合適的時間採納BIM技術的的企業一定會藉助BIM帶來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 科學網-新技術傳播速度為什麼有快慢? - 韓健的博文
  • 技術成熟度曲線_百度百科
  • 李忠富,李曉丹.基於QQ平台的工程信息管理教學模式應用[J].高等建築教育,2013,22(03):126-131.

推薦閱讀:

BIM類證書
BIM在路橋基建的一波流應用專欄即將開通
BIM雙軌制
[Revit]新手入門指引v0.9 Part2
如何系統的學習BIM

TAG:BIM | 工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