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模式對未來科學研究的影響?影響有多大?
我正好是一個接觸過科研和金融皮毛的人,首先說結論:我個人不看好。
眾籌是從大家手裡拿到錢,然後投到科研項目上,乍一看和從大家手上收到稅以後通過學校和科研機構的撥款落實到科學研究項目上,資金流動模式差不多,但其實兩者差得很遠。眾籌的概念在什麼是眾籌模式? 中已經有較詳細的說明。
問題出在以下地方:
眾籌本質上來說是功利的,要求拿了眾籌的錢以後要做點什麼出來,最好能夠提供出一個產品或者一個服務。但是既然用到科學這個字眼,那麼首先它在大概率上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沒有直接關聯的,就好像很多小夥伴紛紛抱怨微積分工作以後完全沒用處一樣。如果一個研究大爆炸的宇宙學家發布了一個眾籌項目,我想研究出來的可能對大眾來說最多有點哲學意義(前提還得是這位科學家文筆還得很好,能把這些東西用日常語言描述出來才行)。而且很大概率上,什麼結果也沒有。科學,尤其是實驗科學,是大量的失敗鋪出來的。所以眾籌基礎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大多數的項目得不到任何有意義的結果。群眾會很憤怒,我tmd出錢養你你連個毛都沒弄出來?
那麼投資和日常生活有直接關聯的工業技術(其實已經和科學這個初始出發點有一些距離了),如何?通常來說,一項成熟的工業技術需要非常多的失敗和錯誤,以及非常大量的資金。而且,這些資金需要持續投入,因此只有政府資助的學術機構和大型公司才能做得到。眾籌資金一不穩定,二不夠大,不用多說了。
當代的科學技術研究是一種需要高度組織性和大量資源投入的社會活動,一個人能產生革命性突破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也逐漸開始和資源投入呈現正相關,眾籌這種新興模式短期內還遠遠達不到能夠支持組織高新科學技術研發工作的要求。而且科學研究工作呈現出很強的外部性,即研發成果往往被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搭便車,通常而言能歸屬於科學技術之上的經濟利益也很難把賬算清,因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科學研究,尤其是前沿科學與技術,還是將主要出現在政府資助機構和大型公司的範疇內。
首先,個人意見是:比較看好這類行為,但是引發後果不能想像。
從眾籌的角度來說,眾籌就是大家出錢搞項目,未來的人群受教育程度必然很高,對於科研類的行為自然會有所關注,再加上眾籌行為通俗易懂,所以如果金額不高,但是科研內容有相對意義或者價值,引發關注是一方面,由關注帶來的眾籌投行自然是計劃之中的事。
眾籌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看發起方對項目的具體籌劃,開發實力等等,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社會不僅會慢慢轉型,這個過程中,讓眾籌適應其過程,從而更好的運用於生活中,甚至科研中的這樣一種行為實際上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
然後,是眾籌資金安全的問題。
這裡我只說未來(因為標題設定的時間就是未來啊= =,
未來,從交易平台的改變和資金流動的模式都不可能維持現在這個狀態,必然有所改變。再加上科研項目若是由國家掌控,那麼資金的安全必然一手掌控在國家的手中,若是幾個億的科研眾籌未能成功,科研方捲款走人的概率基本為零(想想後果,國家也不可能冒這麼大的險。。。我們現在看到的眾籌,是舶來品沒有錯。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演變,每種模式都不可能永遠保持一種姿態。所以即便是眾籌在國內現在處於功力的、不可信賴的狀態,也無法預測未來其有可能做出的改變。但是根據現在國家對於餘額寶或者支付寶所做出的措施(也是醉)私以為眾籌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安全係數是逐漸會收緊的,所以未來眾籌項目對於科研的影響,我認為會是積極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