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剛剛在中國普及時,大家的生活產生了哪些變化?
歲末年初正是回憶往事的好時候。雖然今年並非整數周年的大日子,但也很適合做一個回顧。因為距離電腦開始在中國普及,也過去了幾乎兩代人的漫長歲月。
在電腦最早進入中國的時候,它是一種時代精神和現代化的象徵圖騰;在 90 年代初,電腦通過辦公文字處理的應用,演變成為一種具有實際用途的生產工具;世紀之交,電腦全面進入人們的工作,娛樂和生活各個方面,和中國人發生了「親密接觸」。
根據我國編程教學泰斗 譚浩強教授的自述 ,從 1980 年代電腦最早被引入中國,到現在到 21 世紀初,一共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普及浪潮。而對我們比較陌生的主要是前兩次,分別發生在 8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
1981 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普及委員會和中央電大聯合舉辦計算機知識普及講座,由譚浩強向全國講授 BASIC 語言,當年收看人數超過 100 萬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數超過 300 萬人。
經過這次電腦熱的積極推動,經過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國內大學當中普遍的開設了計算機課程。
同時,另一些面向中小學生教育的入門級語言,如 Pascal 和 Logo,也在我國的校園內開始流行。
1984 年 2 月 16 日,在首屆少年兒童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獲獎的叢霖和李勁,在上海展覽中心為鄧小平做了表演。鄧小平當場表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那一年,計算機課程首次進入上海的高中課堂,翌年成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
《新民晚報》的回顧文章 描述了當時的情況:
按照計劃,叢霖先用單板微型計算機做了團體操隊形變換表演。接著,李勁操作一台連接了 14 英寸彩色電視機顯示屏的蘋果電腦。
屏幕先是打出「熱烈歡迎」的中英文字樣;很快,畫面上出現了一個方頭方腦的機器人,閃著大眼睛,唱起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歌聲剛結束,一枚鐫刻著「中國製造」的巨大火箭,呼嘯著升空,屏幕上打出幾個大字:「中國,飛向宇宙!」整個表演一氣呵成,「有人給鄧小平遞了張椅子,讓他坐下,他馬上揮揮手,堅持要站著看完。他興緻很高,也不想打斷孩子的表演。
設計的 3 分鐘表演結束,見鄧小平沒有離開的意思,李勁又用自己設計的程序和電腦下了一盤黑白棋,電腦贏了。
80 年代是開放的中國在思想上狂飆突進的年代,在那個時候大家都非常嚮往與西方接軌,快速使中國進入四個現代化。而其中「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各種宣傳當中,計算機總是離不開的一種象徵符號,和火箭、衛星、原子符號等搭配出現。
在當時,學好計算機主要指的是學習編程,雖然大家都不太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但都是為了祖國現代化服務的一種高尚的理想,更多於探尋其實用目的。
進入 90 年代的計算機新一次普及,與上一次不同的地方在於,計算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逐漸開始真正的發揮作用。
80 年代,和其他國家基本同步地,中國開始了中文輸入的研究。王選院士的激光照排自不必說;而在辦公室領域,由北京四通集團製作的打字機風行,此後逐漸被 IBM 兼容 PC 所替代。
聯想和求伯君分別開發的「漢卡」,是可以讓當時的 IBM-PC 識別漢字字型檔的硬體。有了這樣的鋪墊以後,90 年代初期,電腦加印表機的組合開始應用到更多的辦公場所。
漢字輸入也有了更快捷的方法。經過不斷的摸索和試驗,由王永明開發的「王碼」五筆字型在 90 年代得到大規模普及。當時人們要報電腦培訓班,進去主要練習的就是五筆輸入法。
你可以試著問問 50-60 年代生的你的父母或祖父母輩,問問他們是否對「王旁青頭戔五一」有印象。在掌握電腦操作技能之後,年輕人就可以充當文員,專門進行文字錄入的工作。
短短几年之後,中國人迎來下一波電腦普及浪潮,還是在圖形操作界面被大規模應用開始。
1992 年,微軟針對中國市場首次推出中文版的 Windows3.2 操作系統,而 1995 年 Windows 95 面世後,中文版和其他市場基本做到同步發售,這一切都導致操作電腦的難度級別,下降到了普通人也能隨便學會的水平。電腦對中國人而言,再不神秘。
同樣在 90 年代中期,適合普通人的互聯網服務也開始逐漸的向下普及。雖然當時的撥號上網費和電話費都貴得驚人,但是從比較富裕的家庭開始,互聯網也在中國有了群眾基礎。
1999 年 9 月,由 10 多家媒體聯合主辦了一場「72 小時網路生存測試 」,12 名參與者需要體驗如何使用當時並不完善的電子商務,在獨立的房間內,通過網路來滿足他們的飲食起居需求。
這是現在國內大部分網民不了解的那段歷史的終點。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了。
2017 年 8 月發布的 CNNIC第 40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7.51 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同時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 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4.6 個百分點。
但換個角度看,這其實意味著我國仍有接近一半的國民,即使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中依然和電腦「絕緣」。如果他們不能掌握這一新時代的必備技能,就毫無疑問會被時代拋下,一旦他們同時陷於貧窮——這幾乎是肯定的——那麼他們將逃不出貧窮的詛咒。
讓全中國每個人都能平等地進入信息社會,跟精準扶貧的大目標一樣任重而道遠。
(題圖:《想一想我們為四個現代化做了些什麼》邢占奎 作)
推薦閱讀:
※女生怎樣學會安裝電腦系統?
※能否通俗地解釋或者是舉例說明交換機是做什麼用的?
※只會做加法的CPU如何將二進位文件和字母,圖片,聲音,甚至視頻聯繫起來?
※電腦開機後卡,過一段時間後又不卡了?
※機器學習進階的五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