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技術與雲計算有沒有根本性矛盾?

在我的理解中,p2p技術需要眾多計算設備的參與,需要每一個終端計算力的支持,而雲計算將計算與數據高度集中,極大弱化了終端的功能。所以當我看一篇文章《p2p技術是雲計算的未來》時,我感到無法理解。我想知道,p2p技術與雲計算是不是有根本性矛盾,我對雲計算和p2p的理解是不是有偏差?謝謝!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

P2P與雲計算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對「雲計算」三個字的理解。從廣義上來說,雲計算指的是使用網際網路規模的分散式系統為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的模式。從狹義上看,由於其發展現狀與互聯網巨頭的長期宣傳需要,目前被定義為服務提供商使用大規模計算集群為終端用戶提供的網路服務,包括IaaS, PaaS, 與SaaS等類型 [1]。分散式計算技術實現了利用大量廉價計算設備提供媲美高性能計算能力的目標;虛擬化技術令自動化部署、調整、遷移系統服務成為可能,使得服務的部署與優化更加靈活;分散式對象存儲系統保證了面向海量用戶的大吞吐量與可靠性;類MapReduce的數據處理框架利用分散式計算系統實現對海量數據的高效分析,這些是當代雲計算服務的根基,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滿足了用戶對計算彈性的要求,實現了資源共享與動態分配,也使得Amazon,Google這類公司能夠對計算資源進行計價,作為商品銷售。

題主提到「雲計算將計算與數據高度集中,極大弱化終端的功能」這個論斷可以算作部分正確,其正確性在於目前我們看到聽到用到的有關雲計算的一切均基於一種模式,即上面提到的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構建計算資源,並將其以商品出售的模式。這種模式下,數據中心包攬了計算與數據存儲的工作。數據的集中也為大數據分析創造了可能,使用MapReduce此類分散式計算框架,可實現對海量數據進行高效地統計分類。但云計算的概念本身並沒有明確定義計算髮生的位置與分布,這也不是雲計算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了利用個人設備日益增長的計算能力,有人提出了P2P雲的概念 [3]。P2P雲簡單說來就是整合PC、手機等設備的計算資源,提供高效計算性能的系統,雖然仍處在研究階段,但不可不謂之另闢蹊徑。所以P2P和雲計算不存在本質上的矛盾

黃的P2P文我之前沒看過,看到問題之後特地去搜了一下。這個標題《P2P是雲計算的未來》給我一種十分武斷的印象。其中提到的語義P2P應該算是一種節點組織與查找的方法,但因此就聲稱將成為雲計算的未來實在有些自賣自誇的意思。

不可否認的是P2P由於其眾節點對等的特點,可以極大緩解中心化計算中伺服器的壓力,同時將數據始終保存在本地也保障了數據隱私安全 [2]。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比如對連通性要求高、難以進行信息檢索等。早年有人嘗試使用P2P技術實現社交網路 [4, 5],但與現有社交網路模式相比,不可避免的問題即難以實現高效的信息檢索及難以保證數據長期可用,雖然可以通過複雜的緩存加以緩解,但還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系統的實現難度。黃在文中還提到隨著ipv6的普及,所有智能設備都將擁有公網IP,因此智能設備都可以加入全球化P2P網路形成「智慧地球」此一論斷,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片面的。若要實現此一願景單靠語意P2P遠遠不夠,從網路層面上看,除了需要可以唯一標識設備的公網IP之外還需要考慮設備的連通速率、連接的價格、連接的能耗等諸多因素,這些都不是光ipv6就可以解決的。再說ipv6何時可以全球普及?即使ipv6普及了,此種基於P2P的方案在計算效率、可靠性程度,實現難易以及用戶體驗等指標上能否媲美現有基於數據中心的方案都需要打上問號,何談在5年內被廣泛採用呢?

雖然本人不看好P2P技術可以在短期內取代現有雲計算模式此一想法,但題主需要了解到,廣義上的P2P是指一種通訊模式,即節點之間對等的通信,而並不限制通信發生的渠道、用途與時機。由於現代大多智能設備具備一種或多種通訊模塊,為了奠定普適計算的通訊基礎,有人提出了MANET,即移動自組網,及其變種VANET,即車輛自組網的概念,其本質也屬於P2P的範疇,是現代物聯網研究的一個方向 [6]。黃在文中以「所謂雲計算與物聯網」云云,將兩者混為一談,也是不夠嚴謹的。

綜上,雲計算與P2P在理論上並不矛盾。現有雲計算模式短期內不可能被P2P取代。P2P的通訊模式在物聯網領域被廣泛使用,不可與雲計算混為一談。

References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oud_computing

[2] Growing Privacy Concerns When Cloud Computing

[3] Babaoglu, Ozalp, Moreno Marzolla, and Michele Tamburini.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2p cloud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ACM, 2012.

[4] Buchegger, Sonja, et al. "PeerSoN: P2P social networking: early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CM EuroSys Workshop on Social Network Systems. ACM, 2009.

[5] Mani, Mehdi, A-M. Ngyuen, and Noel Crespi. "Whats up: P2P spontaneous social networking."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2009. PerCom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6] http://www.embedded.com/design/real-world-applications/4426949/Direct-to-device-connectivity-in-the-Internet-of-Things


用P2P網路,或者說用巨量個人閑置計算能力解決大數據處理,我在想或許是個好研究方向。但是這裡有很多的問題,問題複雜到難以下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功能強大的手機都能做得很小,而對講機卻又大又重?
為什麼手機收不到4G信號的時候總是可以收到3G2G信號?
通信領域的科學大廈是否已經蓋好?上面還有令人不安的烏雲嗎?

TAG:雲計算 | 互聯網 | P2P | 通訊技術 | 雲計算演進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