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很多北方人習慣把部分「w」的音發成「v」?

如「晚」,會把「wan」讀成「van」;又如「問」,把「wen」讀成「ven」。


普通話里零聲母合口呼的字/?/是其聲母的free variation, 僅此而已。

BTW, 在一部分官話語區如晉方言和關中片中官,/u/→/?/貌似不是無條件的,我直觀的感覺是古疑母和明變微母的開口呼一般會自動流向 /?/,比如我的一個西安朋友,『為』就只發 /u?i/而所有的『味』卻都是 /??i/


微母保持獨立。


中古漢語微母獨立的只有關中片,北吳語文讀,洛陽話,據說還有雲南一些西南官話

關中片微母獨立讀v聲母的字有

襪va

尾味未vi

無武舞霧務巫vu

物勿vo

萬晚va?

問文紋吻蚊汶玟刎聞ve?

忘望亡網惘妄罔輞v??

(以上的字,中古至唐代之前都是m聲母,唐五代時期就都變成了?,也就是mv聲母)

非組止攝有另一組讀音

尾=以,味=喻,飛非肥費=希/虛

(一組特化的顎化層次,非組止攝)

這些字從我小時候就可以分別出來與別的零聲母u合口不一樣

雖然我家鄉話日母合口讀v,但是從普通話仍可以分辨出來,那些是ru-變得v,那些是非ru-變得v

晉語的話,基本也都是開口u,不管是影母疑母雲母,和微母v都合併的,晉語除了汾西和汾陽,其餘沒有微母獨立的點。

其實我很討厭別人唱衰關中片的這些讀音,說什麼這些層次快消失了怎麼怎麼樣的,哪裡的年輕人不都一樣,把自己的方言說的很爛,更何況微母獨立其實在關中活性還是非常大的,關中片不是只有西安,求你們別再拿西安來否定全部的關隴了好嗎,就像別用新南京話代表整個老江淮一樣,西安市區已經1000%是北京官話西安小片了,入聲歸派都能比北京還亂,入派四聲


困惑我好多年了,我是南方人,在北方呆了十多年了,現在驚奇的發現自己也說「V」這個音了。

個人感覺就是:省力!不用噘嘴。


以我老家汾陽的說話習慣,w和v應該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韻母吧。比如萬發v,碗發w,不會混著用。


方言影響吧,在方言志方言詞典上,好多地方的方言都有v音,另外一個常見的是[ni]這個音,國際音標是n加捲舌。所以在發普通話的時候,就不自覺的發出來了。我的語文的文的發音被大學室友嘲笑了四年,除了聲母發v,後門的en還發成鼻化的e。


這個問題我還特地做過調查,研究北京人的這兩個發音,現在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可以分享一下。發[v]的集中在兩種人,一種是50+的沒文化的男性(生活在北京的農村),一種是文化程度非常高的女性。有趣。


這兩字古代聲母都是m,而非w


因為天冷,嘴唇上下一合就能粘起來,所以用牙齒髮聲,方便而且俏皮。


把蚊標成wen是形式的問題,讀成ven是實質的問題,因為在漢語拼音中沒有v這個零聲母,所以,不管它實際上是讀成w,還是讀成v,都得標成w。另外,
蚊子你可以讀成ven,但是蛙可以讀成va嗎?不可以,這表明把w讀成v,是受後面的韻母影響的,有些韻母能讀成v,有些不能,這也表明在漢語中,v和w
可以看成是w這個音位的兩個條件變體。w與前高、前半高母音拼才會讀成v,與後母音就不能。至於為什麼北方人會這樣,我水平不夠,請大神來回答


推薦閱讀:

漢語舌根音齶化之際時人有沒有發表出困惑,議論或者看法呢?
相對於英語中的省略字,為何漢字的簡略表達現在幾乎沒人用了?
十條中文冷門小知識 對外漢語教師的你都知道嗎?
為什麼「俺」這個詞讓人感覺土裡土氣?
如何看待鏘鏘上歐陽江河講到現代漢語是個「受傷的漢語」?

TAG:漢語 | 語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