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一個學術概念需要考慮哪些要素?

從實踐操作角度來說,對某項技術已經很熟悉,但之前就是沒有見識過官方經典定義。假如在應試考試碰到問及具體概念比如像名詞解釋、問答等變態題型時,該怎樣最大概率接近所謂」標準答案「?

正經問題是:專家對一個概念下定義時,需要考慮哪些東西?學術定義有什麼共同特徵嗎?和如何將模糊觀念和經驗總結為具體概念,並對他下個白字黑字的定義?

謝。


謝邀

這個題目把我嚇了一跳,定義一個學術概念需要考慮哪些要素,這個題目太大了吧。

為了更好的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畫了張圖,形象一點。

紅色的圓假設是我們要描述的現象,那麼學術上,最好的是能夠按照黑色圓圈下定義,也就是描述準確,不重不漏。

我們在提出一個新概念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原則,盡量準確的描述。根據這個描述,任何人都能找到紅色的圓,而不會想到別的地方去。

而定義不準確的情況,就是另外幾個圈了。

藍色:漏掉了該描述的現象

橙色:漏了描述的現象,引入了沒有的現象。

黃色:說了一句大廢話,把什麼東西都說完了。

在考試中,你如果把書上的黑色圓圈背下來了,那沒話說,你肯定得分了。

而怎樣最大概率接近所謂」標準答案「,那就根據你對名詞的理解,按照剛才說的原則,盡量準確將這個範圍描述出來,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你理解正確的。

不過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改卷的問題。

老師改卷和研究生改卷的區別。我是很反對研究生改卷的。

因為實際操作過程中,研究生一般會根究標準答案,如果和標準答案不一致,就會丟分。

而老師能比較好的評估學生答案,給一個比較合適的分數。

每次考試,我都能看到一些奇思妙想的答案,也照樣給滿分。


從邏輯上來說,概念有內涵和外延,給概念下定義就是闡明概念的內涵。形式邏輯關於如何給概念下定義有一定的規則,比如不能用否定方式下定義等。最基本的下定義方式是「屬加種差」的方式,至於給學術上的概念下定義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應該沒有確定的答案,不管考慮什麼,唯一的標準和原則是要闡明概念的內涵,從而外延明確,符合二值邏輯的非此即彼的要求,也就是說你下的定義必須能保證給定任意一個對象人們能夠判定是否屬於你所定義概念。

如果你定義自己的概念,滿足上面的就差不多了。至於你說已有的學術概念自己如何在考試過程中闡述出來,一方面也要滿足上面所說的原則,另一方面,你闡明的概念的外延還要與原有的外延一致,這個就比較難了。


最後一問可能是tz的主要疑問吧。將經驗轉變為具體概念?比如,我是在做腦電實驗的,要我對腦電實驗的技術:ERP技術做一個定義。

條件1:假設我之前沒有讀過相應的定義。雖然我讀過~

條件2:我有大量從事這個實驗技術的經驗,包括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結果

接下來,讓我來下個定義,

ERP技術是採集刺激呈現誘發的相應腦電波 進行疊加排除噪音 得到相應腦電信號 的技術

回過頭來看,就是收集數據-刺激誘發的腦電波,分析數據-疊加原理,得到結果-腦電信號

所以,下定義要抓住本質特徵,是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做的?這三問在樓上已提,希望結合例子,對tz有所幫助。

如果有時間,可以把它的重要特徵附加上。

比如,ERP技術是採集刺激呈現誘發的相應腦電波進行疊加排除噪音,得到相應腦電信號的時間精確性很高的技術。


推薦閱讀:

陝西省公布2017年一建違規考生處理結果
現在放假在看網課自學韓語想考topik初級可現在還是沒什麼概念 一定要報班上么 ?用什麼書呢?
如何看待考教師編製的這一股浪潮?
沒有考試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考試自己憑真本事認真答題,對於那些作弊的讓自己感覺非常不公平不舒服,如何調整這樣心情? ?

TAG:學習 | 考試 | 學術 | 方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