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調研 | 中國需要一個「矽谷」嗎?

美國舊金山市中心,一間富有極客風格的辦公室里,來自以色列的Itai一邊敲著代碼一邊說:「如果你想做人工智慧,必須來這裡。」

2個街區之外,正在孵化俄羅斯、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等新一批團隊的孵化器HAX合伙人Kate Whitcomb說,「如果你想快速得到全球風投資金,只有來這裡。」

30多英里之外的矽谷,開了兩家創業公司的斯坦福終身教授崔屹說:「全球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地方,像這裡一樣把人才、資本、高校等資源用得那麼好。」

舊金山市區

根據今年5月《福布斯》網站發布的「2017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排名前十位的科技公司分別是:蘋果、三星、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字母表」)、IBM、英特爾、思科、甲骨文、富士康以及facebook。 其中,六家來自美國舊金山灣區。

舊金山灣區特別是矽谷的成功令人艷羨,然而長期以來,世界各地都曾想再造一個「矽谷」卻均告失敗。為什麼矽谷難以被複制?中國需要一個「矽谷」嗎?走進三大世界級灣區,我們試圖尋找其背後的創新創業「密碼」。

「空氣里都是創業的味道」

「我們團隊上個月搬到舊金山的孵化器,希望在這裡找到更多技術人才,獲得更多融資。 」在孵化器Startsup 500開放式的辦公區,Itai告訴記者,幾個月後他們將迎來第一場路演,期待能有好的表現。「Startsup 500上一家孵化的企業估值超過了一億美金,大家都希望能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說起「獨角獸」企業,全世界的目光自然都聚焦到了舊金山灣區矽谷一帶。

「矽谷」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記者Don Hoefler在1971年一篇報道中提出,如今矽谷已經成為了全球電子科技巨頭以及創新企業的集聚地。在地理位置上,矽谷通常是指位於舊金山灣區南部的聖塔克拉拉縣,包括該縣下屬的帕羅奧多市到縣府聖何塞市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地。

矽谷知名企業分布

一家從俄羅斯來到HAX的初創團隊負責人維克多說,在矽谷,大家都在談論創業和VC(風險投資),「空氣里都是創業的味道,不是在準備路演,就是在去路演的路上」。

「因為矽谷集中了大量科技創新企業,在很多人看來矽谷代表了整箇舊金山灣區。」 估值超過20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WeWork美國西岸總經理 Jon Slavet說,事實上現在許多科技公司總部及分部也搬到了舊金山的城市中心,整個灣區像個磁鐵一樣吸引全球科技企業匯聚。

據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Insights評選的全球獨角獸企業名單,截至2017年11月13日,在全球216家獨角獸企業中,美國獨角獸企業數量為108家,其中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獨角獸企業有52家,佔美國獨角獸企業的48.1%。

硬體孵化器HAX 合伙人Kate Whitcomb認為, 矽谷擁有大量的先行投資,這是創業團隊最想獲得的。她說,HAX孵化的一個初創團隊在本周內已經參加了三個風投機構舉辦的活動,對接了不少投資機構和意向客戶。「舊金山灣區是創意落地的最佳場所,如果團隊有了成熟的想法和產品,那麼他們第一站就該選在舊金山。」

為什麼「獨角獸」企業都喜歡在這裡扎堆?估值超過310億美元、共享經濟鼻祖Airbnb的聯合創始人Nate的一句話或許能代表企業們的心聲:「這裡(舊金山)所有人都在談論創業,我找不到不創業的理由。」

為什麼「矽谷「難以被複制?

目前,舊金山灣區依然是高科技技術以及風險資本最集中的地方。據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和PitchBook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加州有580家公司接受風險投資,居全美第一。緊隨其後的紐約有188家,佔加州總交易數量的32%。

「在資本支持產業創新方面,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的邏輯截然不同。」對比兩大灣區,紐約龍門資本總經理朱麗潔表示,舊金山灣區更多考量的是這是不是一個好的idea,能不能形成好的模式;但紐約灣區更關注企業的營收數據和營業能力。「這種差異表現在了兩個灣區的創業者的穿衣風格上。舊金山矽谷的創業者一般都穿著隨意,而紐約創業者大多數西裝筆挺。」

美劇《矽谷》非常寫實地描繪了矽谷碼農的生活工作狀態

《華爾街之狼》劇照,講述了華爾街名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傳奇故事

而在東京灣區,情況有點不太一樣。

「日本在經濟發達國家裡面是創業率最低的,這與日本大企業普遍實行終身僱傭制有關。」 亞洲經濟研究所新領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丁可表示,日本企業在傳統製造業有很強競爭力,但在新經濟布局上卻相對落後。「舊金山誕生了這麼多獨角獸,包括粵港澳大灣區也湧現了那麼多創業企業,這在日本是很難想像的。」

東京大學教授丸川知雄說,此前日本政府曾經想在筑波打造「日本科學城「——一個日本版的「矽谷」,把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搬到這個地方,甚至為此舉辦了1985 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覽會。但因為筑波缺乏產業基礎,這個嘗試最後並未收到預期的成效。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以及世界各地都曾仿照矽谷建立了很多科技園,但再也沒有出現能與之相媲美的創新之都。它們和矽谷的差距在哪裡? 換句話說,為什麼「矽谷「難以被複制?

孵化器500 Startups合伙人Edith Yeung認為,在矽谷有一個很特別的創新生態圈,人才、投資人以及互聯網巨頭都在這裡集中。

「在舊金山灣區,你可以輕鬆找到從谷歌、蘋果、facebook等巨頭企業出來的中高層以及技術團隊,而且投資人也大部分擁有技術背景。」Edith Yeung說,「更重要的是,天使投資人和創業者是同一路人。即使初創團隊暫時不賺錢,也有大公司去併購。」這樣的生態圈帶來了人才的培養與流動的良性循環, 原來的獨角獸企業成長為巨頭後,又孕育出新的獨角獸企業。

這種鼓勵創新和人才流動的價值觀有多深入人心?吳軍所著的《矽谷之謎》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2011年加州政府起訴蘋果、Google、英特爾和Adobe四家公司,原因居然是它們之間相互不挖角,最終四家公司被判決賠償4.15億美元。為何加州的公權力要支持甚至鼓勵公司之間相互挖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才流動,從長遠來看促進技術進步。

「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矽谷」

記者在uSens聖何塞辦公室體驗VR眼鏡。

「科技企業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在美國矽谷和中國深圳同步創業的AR/VR技術解決方案公司 uSens (凌感科技)創始人何安莉說,uSens將技術人才放在舊金山灣區,研發、組裝以及供應鏈放在深圳,銷售市場則在美國和歐洲。

灣區內科技企業向全球化產業鏈發展

對比全球三大灣區,正在建設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學習什麼?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美國創業公司Airacer創始人王雯認為,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業環境是關鍵。「建議重點提供專業的法律和會計服務,這兩部分花費對初創者而言佔比很高。此外,可以做好全方位的信用體系建設。「她說,比如在美國每個人的身份證上都有「社會安全號」,涵蓋個人在消費、交通以及住房等信用狀況,以供投資人對創業者作出更全面的判斷。

當初創團隊壯大之後,尋求上市是很多科技企業的選擇之一。但在國內A股以及港股,處於戰略投入期的科技創新企業由於盈利情況往往達不到上市要求。 對此,某大型保險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紐約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對推動紐約灣區的高新科技企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它有非常完善的退出制度,包括持續性的監管和完備的法律體系。這些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借鑒學習。」

「矽谷的產學研機制非常完善。「崔屹說,從他辦公室出來,在斯坦福旁邊的沙丘路上就有300多家風投機構,他幾乎每周會見兩三個風險投資人。而且斯坦福有科技成果轉化的專利辦公室,談判機制非常成熟,從教授研發出專利項目、風投談判,到成立新公司,一周時間可以搞定。「這樣整箇舊金山灣區創新生態圈就形成了一個閉環: 政府、產業聯盟、高校科研機構、資本、人才、孵化器六個最核心的要素環環相扣,產生了很多創新。」

斯坦福大學

中國需要一個「矽谷」嗎? 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前所長肖恩·倫道夫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很難有一個地方完全再去複製它。事實上,也沒有這個必要。」

他解釋道:「舊金山灣區是一個長期自然生長起來的、有機的系統,很難依靠政府的計劃或政府的政策來實現它。每個區域都是建立於自己的資源稟賦之上,取代矽谷並非一個真正值得樹立的目標。「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非常完善的供應鏈和製造能力,這是舊金山灣區沒有的,「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矽谷。」

【主筆】彭琳 江瑜

【調研團隊】吳哲 唐柳雯 彭琳 肖文舸 陳曉 唐子湉

【製作團隊】王佳欣 丁曉然 江瑜 張倩瑜 陳小慧 梁鍶明 曾妍

【製圖】柏詩曼


推薦閱讀:

中關村很多,矽谷只有一個
斯坦福籃球場:矽谷精英的社交圈
當學二代遇上運動天才,矽谷就這樣走上了正軌
現今矽谷最酷的CEO(7)

TAG:粤港澳大湾区 | 硅谷 | 区域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