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外籍勞工在新加坡
大城市的運營和管理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個複雜敏感的問題。人們在享受大城市繁榮和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一系列弊端和問題。大城市既希望吸引「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低端」勞動人口,為大城市的繁榮和便利提供支撐和保障。
新加坡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自開埠以來,新加坡就大量吸納外籍勞工,以填補本地勞動力短缺。到2016年底,新加坡已有勞動力367萬多人,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為外籍,絕大多數是所謂的「低技能/無技能」(low skilled/unskilled),從事建築、製造、物流、家政等「臟、累、險」的「3D」(dirty, de-meaning, dangerous)職業。
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一樣,新加坡既依賴這些「低端」外籍勞工,同時也採取一些措施加以管控和限制。總體而言,新加坡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大量吸收「低端」外籍勞工助推經濟,但在經濟波動和下滑時期則收緊政策關口,限制他們流入。
三方面的管理措施
新加坡管控「低端」外勞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頒發工作準證(work permit)。新加坡規定,月收入在2000新元以下的外籍勞工,只能通過企業申請工作準證。該准證有效期2年,經過延期後可以達到6年。外籍勞工持工作準證期間不能變更工作,家屬也不能來新加坡。
其次是徵收勞工稅(work levy)。根據招募外籍勞工性質和數量的不同,新加坡向企業徵收數量不等的勞工稅。其中,對於大量招收「低端」外籍勞工的稅率更高。
第三是實施配額限制(dependence ceiling)。根據行業性質的不同,新加坡政府給予企業外籍勞工工作準證的數量也不同。在製造業中,配額數量可以達到40%,而在建築業中,配額可以達到80%以上。對於招募勞工數量超過規定配額的起企業,則需要向政府支付更多的勞工稅。根據經濟形勢不同,通過調節勞工稅率和企業的配額限制,新加坡可以對外籍勞工的總體數量和分布進行調節,達到總體調控的目的。
外籍勞工的作用
外籍勞工對於新加坡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研究發現,外籍勞工使新加坡的勞動力結構更為完善,幫助新加坡經濟實現多元化,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也貢獻頗多。在1992-1997年新加坡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外籍勞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9.3%。而在亞洲經濟危機新加坡經濟增速降至3.1%期間,由於新加坡限制外籍勞工流入,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僅有0.1%。
外籍勞工在填補新加坡勞動力空白的同時,事實上也促進了新加坡本地勞工就業增長。
研究進一步發現,持工作準證的「低端」外籍勞工數量每增加1%,新加坡本國的高技能和低技能就業群體數量分別增長2.6%和1.4%。這其中一些是使用外籍勞工而直接增加的就業機會,另一些則是外籍勞動力參與就業給新加坡本國群體帶來的收入溢出效應。同時,外籍勞動力特別是「低端」外籍勞動力的使用,也讓新加坡降低了整體工資水平,增加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負面影響和應對策略
儘管如此,新加坡也認為「低端」外籍勞工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方面,大量使用「低端」外籍勞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過多,影響新加坡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近年來新加坡普通市民對外籍勞工的排外情緒也有所上升,各類矛盾衝突也時有發生。2013年時,新加坡還曾發生南亞裔勞工騷亂事件,在新加坡歷史上相當罕見。
與此同時,一些「低端」外籍勞工在新加坡還面臨被剝削、勞動權益無法得到完全保障等問題,引發國際勞工和人權人士批評。
鑒於此,新加坡通過主動調節產業結構、推動製造業自動化、提高最低工資鼓勵本地勞動力進入服務業市場等方式降低「低端」外籍勞工比例,已取得一定效果。
妥善疏解安置「低端」勞動力,只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個方面。從新加坡的例子可以看出,提前進行研究籌劃,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的緩衝作用,利用政策進行長期的引導調節,要比單純的行政命令、短期的「運動式」執法有效地多,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矛盾激化。在很多時候,「善為」要比單純「有為」更重要。
參考文獻
Chia Siow Yue 「Foreign Labor in Singapore: Trends,Policies, Impacts, and Challenges」(2011). Philippine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2011-24
推薦閱讀:
※一隻「熊」帶火日本一個縣 | 讀城
※一女孩去了個陌生的城市,還沒找到工作也沒什麼親人朋友,她感到很不安,我該怎麼去安慰她?
※宋代的汴梁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論文大燜鍋:JEG論文速遞 軍事衝突與歐洲城市的崛起 by Edward Glaeser
※國家為什麼要設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