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權主義, 大家怎麼說?
Herstoria 提問[你以什麼立場來看待平權]後收到了很多關注者的回復,於是我們做了一個相關匯總。
歡迎評論文章, 積極討論, 發表你的看法。
(一)左翼:晚期資本主義與男權的共生體
(1)@賀羽:
「我籠統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資本主義本質是父權的,雖然資本主義的大工業生產方式使得大量婦女被推入社會化生產序列里,和無產階級男性擁有對等的經濟地位,這是女權運動興起的前提,但資產階級男性掌握絕大多數社會生產資料和意識形態機器,不僅僅剝削了廣大女性無產階級,並建構出一系列男權話語來規訓各階級的女性、通過消費主義物化(客體化)並且消解女性反抗的意志。
從人類歷史來看,父權的橫跨度比資本主義更廣,但父權的神聖光環逐漸被大工業生產給抹去了,有產或有閑階級出身的女性能夠去解構掉傳統父權建構起來的話語,但這只是一部分女性擺脫了規訓,絕大多數無產階級女性依舊在經濟上和精神上要被父權奴役著。這是資本主義現有框架下無法解決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解決資本主義的問題後,女權還是應當繼續推進。」
(2)@是我的鍋:
「我以一個無產階級女性的立場支持並爭取性別平等。這兩重身份無疑是資本主義父權制下最大的受壓迫者,無產階級身份首先使我不迷信個人奮鬥的神話,更重要的則是女性身份讓我拒絕資本主義性別分工的要求,拒絕成為家務勞動的免費勞動力,最終失去經濟權利,淪為第二性。另外,我也不想聽從消費主義下的性別規訓,提倡性別多元化。就我有限的認識來看,我的邏輯應該是傾向於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3)@Wenqi 文祺:
「齊澤克在the perevert『s guide to cinema 開頭就說,慾望(desire)從來不是自然的自發的,而且人工的,問題不是人的慾望是否被滿足,而是人的是怎麼去欲求。人們需要被教導去欲求。而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場景。晚期資本主義商品一直是過剩的,所以需要不斷刺激消費,不斷喚起剩餘快感。於是需要重建的是自發的欲求和行動的聯結關係--即思想的運動。思想的運動想要轉化為運動的現實就不僅僅是純粹的婦女運動所能解決,甚至資本主義的推翻都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這場最漫長的革命絕非必然在前進之中,即便付出巨大的犧牲與努力,成功或許也只能寄希望於僥倖而已。」
(二)右翼:共和主義視角公民自由依賴於性別平權
(1)@李耀東:
「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建構起來的共同體中,比如社區、民族國家和「世界社會」。
為了實現人的政治自由,其中每一個體的經濟活動和政治實踐都是必要的。因此,對其中任何一部分人打上「弱勢」標籤,規定其分工,是不利於個體也不利於共同體的。
我不喜歡好端端的一個個人被規定成「男人」或「女人」。想把人從那種規定中解放出來,就需要人自己去定義自己。這種理想,需要通過政治自由而不是理性機器的暴力改造去實現,因為在交往實踐中,人才能意識到對方的主體性與多面性,而不是通過貼標籤刻板地認識他人。
而實現這種理想的途徑,就是用平權社會的權威取代父權社會的權威,通過對公共領域的復興實現對獨斷的自上而下的暴政的取消。
參與公共領域,才能捍衛自己的私人領域不受暴力機器的侵害,人人擁有可靠的而不是被施捨的自由,這才是社會的良性運轉。
平權帶給我的益處,就是可以消除那些對男性的限制(比如不能細膩),並解放出更多可以一同暢談思想、改造社會的女性。
我需要請女性和我一同建設公民社會,所以我支持平權主義。」
(2)@Herstory:
「「集體參與公共領域,同時才能捍衛自己的私人領域不受暴力機器的侵害」讓人很有感觸,引發我一點思考:我認為這句話涉及了三方面——公民的私人領域,公共領域和公權力領域——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
公共空間的出現、個體經濟實力增強帶來的利益取向、個體之間的互動為公共領域的產生創造條件,在公共領域裡私人因為共同交流覺知的共同利益和目標,與公權力領域的規則、秩序、利益發生衝突,以此來捍衛自己的私人領域不受侵犯,導致公權力運用金錢、權力與暴力機器(或者說監督機器)打壓公共領域的擴大和影響力,並試圖在個體間創造距離。
如果參與公共領域的個體沒有被很好的組織起來,覺知共同訴求和利益並且為之行動,公權力對私人領域的侵佔是不會停止的。所以我覺得@李耀東的話,按照我的想法,可以進一步表述為「集體在明確共同利益和訴求的前提下,組織起來參與公共領域,才能私人領域不受公權力侵佔」。只不過寫到這裡突然想,公共領域之所以是「公共」,也許它本身就帶有「在共同利益下形成」的「公共」之意。但是我看到很多情況是個體在公共領域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訴求,與公共利益無關。」
(三)泛左翼:左翼自由觀與社會改良正義
(1)@黃子貞:
「我的平權的訴求或出發點是十分樸素的。我不過是覺得目前的社會限制了所有人的自由發展,讓人的成長朝向一個狹隘的領域,就像為了成為一顆螺絲釘那樣。
成為螺絲釘或棄子的人都不符合我心中人的理想形象。一個健全的人應該既能夠通過勞動養過活自己,能夠參與社會政治,也能夠做批判——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
(2)@ All is Well:
「馬克思的思想對女性的解放的作用是重大的。女權主義的思想流派是很多的。比如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建立在存在主義的思想基礎上的,並且也對婦女思想解放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當然,這樣的解放僅限於一部分的婦女)。我更關注的是如何能將理論與現實結合,並且逐步對社會現實的改善產生積極的影響。」
(3)@52赫茲:
「往大的方面來說,我認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應該以能力、人品而不是性別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從我自身出發的話,我希望可以自己自由選擇想要的生活,不被「女孩子不要這麼好強」「女孩子讀太多書沒有用」「女人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個好男人嫁了」…之類的話綁架。
其實我覺得只要是正常的人,在看到有無數的人(尤其是女性)受到了男權社會的壓迫和摧殘,出於道德和良知,都應該支持女權主義(平權主義)。」
(4)@菲.:
「作為一名女性,起初對女權的追求只是簡單地發自「想要得到和男性同等的權利」這一點。但在參與到女權話題的相關討論後,逐漸意識到在一個話語權和選擇權壟斷的社會結構里,不僅女人的性別角色是構建而成,而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並沒有機會發展其完整的個體性。女權運動是對父權社會的顛覆,對女性權利的追求並不應該是將父權社會裡男性已擁有的施捨給女性,或是在現有的制度下反抗。理想的狀態下,我認為女性主義者反對父權時,不應只局限於「父權社會中以性別為劃分的男性/女性職責」、以及「父權社會中男性和女性被對待的方式」,而應有意識地將革命擴大到父權社會本身,構建新的秩序。」
(5)@此木不煩:
「我並沒有系統觀點,參加過黃油社&微思客在廣州舉辦的的「女權行動家遇上女權理論家」活動,自知了解甚少,不敢妄稱自己的理解為「主義」。1、女權實質是實現兩性平等,內容包括政治權利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等等。由於各國普遍存在對女性在許多方面的歧視,對女性正當權利的侵害也遠遠比對男性正當權利的侵害常見,因此女權一詞有其價值,所謂的「應該叫平權不應該叫女權」的觀點沒什麼營養。2、兩性生理差異存在,但是「兩性存在邏輯思考差異」等有關智力的論斷就跟人種優生學一樣可笑。目前公眾觀念中的生理差異其實也有相當大部分是傳統的性別行為觀念產生的,比如從小忽視對女性的體育培養。具體兩性生理差異多大、有什麼影響,我沒有清楚認識。3、蕩婦羞辱、性侵受被害人譴責、就業和其他社會對女性歧視普遍存在。4、「田園女權」跟「白左」「聖母」一樣是一個沒什麼營養的標籤辭彙,大部分情況下只是既不想突破政治正確又想開口噴人所以豎起來的稻草人罷了。」(6)@NEO:
「女性主義的內涵是婦女解放和性別平等。
就社會現實而言,這兩點依舊任重而道遠。波伏娃的理論剖析的很深入,從性到性別。這些都在定義著我們對於性別的認識和對伴侶的需求。感覺LGBT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的發展也因此是有聯繫的。
男權社會深入骨髓的影響著關於性別一切。個人對運動式的顛覆某種思想持懷疑態度。個人選擇更偏向於,理性認識巨大客觀障礙之後,結合女性主義理論,日拱一卒,向性別平等的理想修正自己的生活。傳播平權的理念,我覺得是個不錯的開始。」(7)@晨珵:
「簡單來說,我是女性,支持男女平權實在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特別是當原生家庭所給予的環境和教育是男女平等,等逐漸和社會接觸時發現並不是那樣,那麼顯然會覺得外部環境才是不正常的。訴求之一顯然是平等的發展機會,具體來說,無論是我現在學的哪個專業,在學習上明明是女生排名靠前居多,但工作中則反過來成了「男生優先」。而後顯然還有天花板問題,出國以後則是「雙重他者」。
另一個則是關於性別角色的壓迫或者說規訓,其中不止男對女,也有各種同性之間的形式,總有人教育他人「男人或女人應該怎麼做」,這種東西滲透在生活方方面面,哪怕寫個網文都會有人對角色塑造指手畫腳,或者是作者的「教做人」。從反面來說,如果有一些男性朋友不太和「多數男生」打成一片,他們也往往會面臨類似譴責。往外推,還有和我類似的女性,以及沒我幸運遭受更多壓迫的女性……總結一下也許可以說是廣義的自我和外部對抗的過程。」
(四)關於男權結構的生產力/生產關係評述
(1)@某位公眾號關注者:
「簡單嘮一下自己為什麼支持性別平等。
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憑什麼」。說性別平權,甚至「人人平等」這個觀念從誕生到普及也就一兩百年,但是我就是想問一句,大家都是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性別之間憑什麼不平等啊。以往由於生產方式低下,生產力不高,男性的體力優勢在農業經濟活動中佔據優勢,因此獲得了更高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女性一直以來被視為自己的財產工具,卻從來沒有被當做人。工業革命以來,女性參與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位提高很大,女性話語權也加大了,這個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也僅僅是改善而已,還很不夠。即使在這個「現代社會」,所謂的「文明社會」,女性更多地是被討論被注視的對象——用波伏娃的話說女性是「他者」,卻從來不是她自己不得不說,相比封建時代,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很還不夠。李銀河老師說女權污名化是一直以來都存在。這也難怪,畢竟你是從別人嘴裡搶蛋糕,別人分出來一點就覺得「都給你這麼多了還覺得不夠?」,
至於我的立場啊,利益相關一下,我是男性。利己一點的說法,平權概念的普及相對來說會減少一點男性的壓力,畢竟男性在家庭中主要角色是賺錢。其他的,還是那一點,男女憑什麼不平等。至於政治立場的話偏左點吧,馬克思那種左。」
(五)樸素平權
(1)@某熱心讀者甲:
「我不希望我的女兒生活在一個因她的性別而出現明裡暗裡的惡意和歧視的世界,如果支持平權能夠改變這點,哪怕一點點,我就支持平權。」
(2)某熱心讀者乙:
「我,女性,22歲,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來電群眾,邊遠山區身高155長相中下學歷一般家境普通,愛好女。
上個月好不容易回了趟家,屁股沒坐熱就被我媽拉去理髮店把綠頭髮染了回黑色。我爸嫌我穿衣服難看,在商場吵了一架,他不准我買喇叭褲和闊腳褲,每次和他們出門都要勒令被換衣服,否則有損家教和顏面。
我不能單手扣碗端碗,像喝酒,我不能蹺二郎腿和敞腿,不端正。我媽這樣說了我十幾年。
而即便糙如我,也會受體像問題的困擾。動過刀,做過醫美,熱衷於買便宜衣服,常受廣告蠱惑,從一個符號掉進另一個符號,批評完消費主義,刷半個小時淘寶。穿平底鞋見人心裡有時很慫,衣服褲子都使勁拉高腰線。體重浮上兩公斤就覺得焦慮,長痘頻繁的時候戴上口罩才能說服自己出門。
哪怕我是一個同性戀,也習慣於在乎異性的眼光。我認識的所謂的鐵T,只有把自己完全男性化才能獲得自己的解放。兩個交情逾十年的發小,一個不愛讀書的直女怕畢業後被家裡輕易地嫁出去硬著頭皮參加了自考和考研。一個從小被班裡男生排斥的娘娘腔基佬現在也學會了用陽氣濃重的符號為自己偽裝。
把上述的性別置換成男性,也無障礙,但不妨礙這確實是女權問題。
性別壓迫不是苦大仇深的,而是溫情脈脈。它要我一邊抵抗,一邊又跟自己和解。它是時時刻刻,貫穿於我的坐卧行走言談,從沒想過如何讓同性覺醒而抗爭,因為我看的每一本書,明白的每個道理,都只還在解放自己的路上。你問女權主義者到底想要什麼,於我而言,可能只是想在家人面前買一條喇叭褲,可能只是不再因一條喇叭褲或者一支口紅而焦慮傷感。」
(3)@gaojimeng:
「從自己的立場談為什麼支持性別平權,感覺是個很大的話題。我也就從自己出發簡單說一些。
作為女性,從小受父權制規訓。女孩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每一個家人的期望,每一個要求自己「懂事」的自我暗示,殊不知都是作繭自縛。我曾經用男性的凝視衡量自己,曾經鄙視那些「女性氣質」的顯現,想擺脫這樣的不自由的處境。卻沒有意識到所謂的「女性氣質」也是意識形態的建構,我只是想努力擺脫「他者」的身份,努力尋找自己的主體性,殊不知成為了女性客體化的幫凶。上學期的政治思想史選修課,我寫了一篇讀書報告。也許因為名字比較中性化,老師以為我是男生,在結尾評語寫下了「行文穩健,有男子氣概」,我非常敬佩喜愛這位老師,但也無奈於他的刻板印象,無奈於女性氣質的被建構與被污名化。他在評語的末尾寫下「希望你化智識為力量,為中華事業做貢獻」,而這是我在現實生活中從未聽到過的鼓勵,卻也令我悵惘。母親希望我能多收拾打扮自己(也許能在婚戀市場上更有議價能力),父親說女孩子不必走學術道路希望我安心學語言做翻譯。我明白他們是為我好,順從既定的路線也許可以在這樣一個資本世界中生活得更好,卻是以失去其他發展的可能為代價。上大學後偶然進過幾次工廠。我記得很多同齡的、更多的是比我小的女孩子,有很多十四五歲出來打工,有很多是家裡有兄弟要支撐他上學,現代工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男女的同工同酬,使體力的差異不再造成經濟基礎上的差異與高下之分,但女性又因為各種原因,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發展的機會。在條件更差的地方,婦女被當作生產資料、被當作私有財產而並非一個獨立的人,其中的壓迫可謂慘烈。我為什麼支持平權,因為性別歧視真真切切在我的身邊發生,因為它為世界上一半人的自由發展提供了阻礙,也使另一半人承擔了許多本不該只由他們承擔的責任。儘管它被忽視,我不希望這是一種永久而無法跳出的循環,我不希望女性永遠要承受被當作客體的痛苦。「一切人的解放是每個人解放的前提」,所以平權與我有關,與每個人有關。」你贊同他們的發言嗎? 有不同意見嗎?
快告訴Herstoria你的想法吧~
感謝所有Herstoria的讀者!
感謝所有編輯:@acel rovsion @清川 @諱言 @heaven疏狂 @Otto Han @南野
推薦閱讀:
※不會說話怎麼玩狼人殺?
※狼人遊戲玩久了以後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想能夠看出別人的動機和能夠洞悉別人的心理應該報讀基礎心理學還是應用心理學呢?
※14周歲以下犯罪不用負任何刑事責任真的科學嗎?
※歷史上有沒有人被嚴刑逼供,最後他說了一個假話設了一個局,讓自己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