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們走向平庸?

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一些情況:

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打算今晚回到家,好好將自己在公司學到的知識,給溫習一遍,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進行查漏補缺,可好不容易回到家,你覺得自己累極了,於是就躺在沙發上玩起了手機;

又或者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陷入無邊無盡的負面情緒之中,甚至有時候還會對身邊親密的人大發脾氣。

你以為你會通過不斷的努力精進,不斷地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在工作上還有人際交往中,無往不利,收穫頗豐。可實際上的你,不僅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平庸,甚至有時候還有討厭起自己。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1,大腦不喜歡思考

為什麼原本打算回家之後學習和讀書,好好提升自己,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刷起了手機和看了一集又一集的綜藝節目?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可以不思考的情況下,從來不會主動去思考,甚至還會避免思考。

別小看我們的大腦,它雖然只佔體重的2%~3%,卻消耗著人體攝入能量的20%,也就是說,你的每一次思考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早期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食物十分之短缺,經常吃了這頓,沒了下一頓,而且在外出打獵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各種財狼虎豹的伏擊,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人類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用眼睛來掃視一番,看看有沒有威脅,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人類二話不說,把腿就跑。

而不是呆坐在那裡,仔細分析這個威脅於己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慢慢地,人類養成了以視覺來獲取信息,並依據某些特定的經驗來避免進行思考,以便做出快速的決策,例如看到風吹草動,就立刻逃命。

為什麼你會選擇回到家裡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看綜藝節目?這是因為綜藝節目刺激的是你的視覺神經,無需動用思考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相對於那些文字類的長文乾貨,可以避免讓你去思考。

而學習和讀書,這些所謂的自我提升,載體往往是枯燥無味的文字,理解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簡單,遇到不懂的地方,可能還要去翻查資料和詞典,這種費腦力的活動,大腦巴不得你不去做。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知乎長文乾貨類的文章你很難靜下心去看,但對於各種小視頻,你卻能看得不亦樂乎的原因。

2,因為大腦不喜歡思考,所以很容易情緒化

之前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講過自己的一個故事:

他之前在新媒體公司上班的時候,因為自己個人的原因,導致給公司造成了一筆數額不小的損失。他那天回到家裡之後,因為心情特別煩躁,恰好他和女朋友那時候感情又有點小摩擦,結果兩人就大吵了一架,他奪門而出,路上打電話跟自己的老友傾訴工作還有感情上的諸多不順,他的朋友這樣回復他:

你之所以會如此情緒化,是因為你以為在發脾氣的時候,自己是在解決問題,可是你沒有,你只是在用情緒化來逃避思考而已。

確實,當我們面對諸多不順利的時候,往往會滋生各種負面消極的情緒,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喜歡上這些負面消極的情緒,因為相對比於靜下心去好好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情緒化應用起來反而更加輕鬆簡單。

而且一旦自己變得情緒化,可以立刻博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就像一個小孩子一遇到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自己去解決,自己去想辦法,而是兩眼汪汪,甚至嚎啕大哭,周圍的人一看,這孩子有麻煩了,應該過去幫幫她。

之前在知乎上看過這樣的問題,大概的意思是:你是如何對父母寒心的?裡面的答主,大部分都是在控訴自己的父母怎麼不好,怎麼不跟他們好好溝通,怎麼在做錯事的時候,打罵他們。

其實我很容易理解他們父母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因為正如我們所說的,大腦不喜歡思考,喜歡情緒化的表達方式。

每次當子女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的面前,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是事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子女坐下來好好商量如何去解決,如何去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自己的教育知識欠缺的時候,如何去通過讀書的方式,進行彌補。

第二條就是上來就直接打罵,直接大發脾氣,直接用父母應該擁有的威嚴去震懾自己的子女,這樣子就不用去溝通,也不用去學習,因而應用起來非常容易簡單。

很可惜,中國很多父母,尤其是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都是選擇第二條路來走。

3,不喜歡思考和情緒化,還會互相傳染

很多人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感覺,當自己身處於一個好的學習或者工作環境之中時,自己的狀態也會隨著上去,同樣的,但你身處於一個壞的學習或者工作環境之中時,自己的狀態可能會每況愈下,不堪回首。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正如我們常說的,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每一天都需要和周圍的人產生聯繫。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我們人類的大腦中,存在著一種名為「鏡像神經元」的腦細胞,這種腦細胞專門是為了保證人類和周圍的人保持聯繫而存在的,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時時刻刻關注周圍的人正在做什麼,正在想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當身邊的人遭遇一些病痛折磨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也能感受到一絲絲的痛苦,這就是「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

同樣的,當你身邊的人,都在看綜藝節目或者刷各種小視頻的時候,你也會受到他們的感染,進而加入到他們的中間去。

或者是當你身處於一個到處都充滿負能量的群體之中,每天都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你漸漸地也會受到他們情緒的傳染,變得消極墮落。

朋友圈經常會出現各種什麼測試,當整個朋友圈都在傳的時候,你很難會去思考這個測試究竟是真是假,一來思考很費勁,大腦不喜歡,二來情緒又會互相傳染。

於是你就在迷迷糊糊之中,就把這條信息給轉發到朋友圈中。

4,怎麼辦?

怎麼讓自己逐漸喜歡上思考,避免因為缺乏獨立的思考而造成情緒化和隨波逐流呢?有幾個建議可以給到大家。

1)降低自己的興奮閾值

我們之前就有講過,如果自己的興奮閾值一旦上去,就很難就下降下來。經常沉迷於刷微博和各種小視頻的人應該知道,當自己有一天沒有刷和看的時候,心裏面會非常難受,這是因為你不斷順從大腦不喜歡思考的習慣。

而且大腦很害怕損失,你之前可能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篇很贊的文章,或者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贊的視頻,你害怕自己沒有去打開這個平台或者微博時,自己會錯過那些很贊的東西。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與那些確切固定的反饋相對比,給予不確切和不固定的反饋,反而更能提高人類的興奮閾值。

這也是為什麼你通常不會因為在一本書中看到很贊的內容而興奮,反而可能會因為某個平台的一篇文章而念念不忘的原因。

所以,清楚地明白網路上的絕大多數平台,都是在提高你的興奮閾值而已,然後回歸到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之上,才是正確的做法。

這個渠道可以是書籍、專業論壇、也可以是某一個學習團體。

2)多走兩步

我們之所以會情緒化,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喜歡思考,導致我們陷入了「單一性思維」之中。

所謂的「單一性思維」是指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喜歡從一個思維層面去進行判斷和抉擇,但如果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多走兩步路子,結果可能會大有不同。

逆向思維:每當你回到家裡因為在公司遇到一點問題,就過分情緒化,因而想向親近的人發脾氣時,反問一下自己,自己如果不發脾氣的話,是否可以讓問題得到解決,可能你會好聲好氣地和親近的人傾訴,詢問他們對你這個問題有什麼辦法,這樣反而能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平行思維:你之前遇到問題的時候,是怎麼解決的?是通過不思考,然後宣洩脾氣就可以讓問題自行消失嗎?還是靠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一口氣,接著沉下心來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應該好好回想一下。

當自己因為過於懶惰,不想思考導致自己過分情緒化的時候,試著在自己的腦中,多走這兩步,相信你不會做出令自己事後感到後悔的行為。

3)讓思考慢慢演變成你自己的本能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本能是趨利避害,對於思考更是能省則省,尤其是當你上完班或者上完學回到家裡、宿舍的時候,你的大腦經常會因為「虛假疲勞」,導致你不樂意去思考,只想刷微博和看各種小視頻。

當一個人經常不去運動的時候,如果他頭一次去跑步的話,那他可能在不到5分鐘內,就會感到非常疲憊。

這是因為他長年累月不運動,身體舒坦習慣了,突然間跑了5分鐘的步,他的大腦認定他將要進行高耗能的行為。

但事實上人類的大腦,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極其厭惡各種高耗能的行為,所以大腦為了讓他不要再跑下去,不要再繼續高耗能的行為,就給他製造虛假的疲勞感,讓他以為自己真的累了,乏了,於是就停下來休息,過不久就回去葛優躺。

這時候,如果他能繼續跑下去的話,這種虛假的疲勞感,可能會慢慢消失,因為他漸漸進入了跑步的狀態,再經過十天半個月的堅持跑步之後,這種疲勞感不會再困擾著他,因為跑步已經成為了他的本能習慣。

這跟我們的思考其實是一樣的,當你試著不沉迷於手機,遇到問題,主動去進行思考,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生不如死,想要的就是立馬可以放棄,好讓自己回到自己原來舒舒服服的地方。

但慢慢地,你堅持了下來,你逐漸享受到了思考的樂趣,享受到了思考給你帶來的各種奇妙的瞬間,你就會發現,當自己的思維見識到了廣闊的天地,就再也不回去那狹隘的空間。

願思考能成為你的本能,讓腦袋思考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希望對你們有用!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

如果你發現你的女同事下班以後做黃播,我該怎麼辦?

TAG:生活方式 | 自我提升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