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藏的城市起源於佛教?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為什麼西藏的城市起源於佛教?

NO.342-西藏宗教之城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大綠

從巍峨的布達拉宮,到喧嚷的八廓街,從莊嚴的扎什倫布寺,到高聳的岡仁波齊峰,青藏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一直吸引著無數朝聖者和旅行者的駐足。

藏傳佛教的興盛,並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的崛起,而是一場連帶著經濟和城鎮發展的巨大變革。今天青藏高原上的眾多大城市,都和藏傳佛教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今天文章就帶你了解藏傳佛教與青藏高原城鎮分布發展的關係。

純精結奇狀

皎皎天一涯

單從城市的名稱來看,我們就能發現不少城市與宗教有著密切關係,如甘肅省夏河縣縣城拉卜楞鎮(拉卜楞寺)、青海省玉樹市城區結古鎮(結古寺)、同仁縣城隆務鎮(隆務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城區乃東區澤當鎮(澤當寺)、薩迦縣縣城薩迦鎮(薩迦寺)等。

西寧、拉薩、日喀則等青藏大城市的發展亦與當地的藏傳佛教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繫。這些城鎮分別崛起於藏傳佛教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儘管宗教派別各有消長,它們卻大都延續發展至今。

西寧一角

尺尊公主 (左)、松贊干布 (中)、文成公主(右)

藏傳佛教通過精神信仰深刻塑造著藏區的城市化面貌,使之在世界上也獨具一格。歷史上藏區的人口增長(男丁出家為僧)、世俗教育(不佛教無教育),無不深受佛教影響,連建築行業也因為佛寺的修建而取得了長足發展。

藏傳佛教紅教(寧瑪派)的大本營—桑耶寺。

「桑耶寺」藏語意思是「三樣寺」,

位於拉薩東南方的河谷平原上,

歷史已經超過千年以上,

全寺共有108座建築,

是藏傳佛教僧伽組織始創的搖籃。

以寺院為中心的高原城鎮得以形成和發展,根本上是由於寺院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很多城鎮最初便由寺院附近的「寺市」等商業集聚區發展而來,而寺院規模和影響的擴大又使得更多的區域人口向其附近集聚。

作為西藏核心區的拉薩-日拉澤地區

不同時期的各派寺廟也非常多

藏傳佛教的興盛,源於吐蕃贊普的「興佛抑苯」政策(推行佛教、抑制苯教)。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執政時期,不僅通過「佛苯之爭」確立了佛教的國家信仰地位,還確立了三戶屬民供養一名僧人的「三戶養僧制」。在政策傾斜下,吐蕃佛教寺開始擁有土地、牲畜、奴戶作為固定的寺產。

桑耶寺的赤松德贊塑像

吐蕃王朝崩潰後的分裂割據時期,佛教勢力在青藏高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而且開始與地方勢力逐漸結合。以各自教派所屬的寺院為中心,各宗派更是直接擁有屬地和人口,在高原之上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教派實力範圍。

13世紀初,西藏封建農奴制全面確立,藏傳佛教上層僧侶成了擁有土地和農奴的三大領主之一。

敢問這裡能養得起多少個地主?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宋元之際,藏傳佛教薩迦派經過「五祖」八思巴的努力,得到忽必烈的尊奉。在元朝政府的扶持下,最終形成確立了以薩迦派首領掌管天下釋教和吐番舊地的帝師制度。以薩迦昆氏家族為主的、政教合一的薩迦政權形成。

薩迦巴政權的範圍(圖中宣政院轄地)

薩迦北寺

薩迦派在藏傳佛教中又稱「花教」,

因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

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三怙主」

的紅、白、藍三色花條而得名

在薩迦掌權的近百年內,宗教建築和行政建築大量興建,圍繞這些設施的商貿市集也開始出現了。薩迦派儘管後來有所衰弱,但薩迦鎮直到今天依然是後藏地區重要的城鎮。

薩迦鎮

元末,帕竹噶舉派通過武力獲得西藏地方統治權,建立了以朗氏家族為主的帕竹第悉政權。帕竹噶舉派的主要寺院,如澤當寺、敏珠林寺、丹薩梯寺均分布在今天西藏山南市的雅魯藏布江兩岸的谷地中。

丹薩梯寺是帕竹噶舉派最早的寺廟

圖為可能來自丹薩梯寺的金剛亥母像,

約15世紀作品

現存美國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

帕竹噶舉派統治西藏的264年里,澤當寺逐漸發展為其主寺,周圍的澤當鎮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心。今天西藏山南市城區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雅魯藏布江畔的山南市城區

純精結奇狀

皎皎天一涯

17世紀初,辛廈巴·彭錯南傑推翻了帕竹地方政權,在桑珠孜(日喀則)建立了藏巴汗政權。藏巴汗政權主體是信仰噶瑪噶舉派的桑珠孜貴族,他們很快和明代興起的格魯派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帕竹噶舉政權的創始人

大司徒絳曲堅贊

一定沒有想到後人會被擊潰

但是格魯派在蒙古和碩特部和清政府的先後支持下,還是擊敗了藏巴汗政權,確立了甘丹頗章政權。目前,在整個藏傳佛教中,格魯派在規模、分布和信眾等方面較其他教派佔有絕對優勢。

格魯派又稱「黃教」,

因該派僧伽頭戴黃色桃形僧帽而得名

清乾隆年間,清政府平息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後,最終確立了以達賴喇嘛為首的前藏噶廈政府和以班禪額爾德尼為首的後藏朗瑪崗政府。

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

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

共同組成了西藏的核心區

噶廈駐地大昭寺

格魯派宗教領袖管理西藏地方政務的局面完全確立。隨之而來的,則是藏區城市的大爆發。

格魯派六大寺中,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位於拉薩近郊,合稱拉薩三大寺。這其中哲蚌寺最為重要,該寺的赤巴(住持)即為達賴喇嘛,寺中的甘丹頗章便是達賴喇嘛的官邸。

該寺僧眾最盛時達3萬多人,西藏民主改革前該寺擁有的資產數量十分驚人。

西藏自治區籌備工作會議

哲蚌寺

甘丹頗章

三大寺在清代的政治和宗教影響,使得拉薩更加受到藏區民眾關注和嚮往。清中期以後隨著西藏局勢的穩定,拉薩城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時期。圍繞拉薩大昭寺形成的八廓街已逐步發展成藏區規模最大、最繁華的集市貿易中心。

大昭寺

八廊街

後藏中心日喀則在藏巴汗政權統治時期,作為其政治中心就得到了一定發展。格魯派扎什倫布寺的建立和班禪朗瑪崗政府的確立,又鞏固了日喀則後藏中心城市的地位。

寺院作為城市的中心,自然收斂了大量財富。滿足生活所需之外的剩餘財富,就開始進入寺院市場為主的商業活動和以信貸為主的金融活動中。

格魯派六大寺中的塔爾寺和拉卜楞寺,位於藏、蒙、漢、回、土、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區,再加上靠近漢地的優勢,寺院經商在這兩個寺院為首的寺院中普遍起來。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1

這種寺院型市場分為常設型和時令型兩種。常設的類型即集市或市場(常市),時令型則是指內地佛寺中也常出現的「廟會」。這其中,塔爾寺的資本勢力最為雄厚,商業貿易規模不斷壯大形成街市,奠定了今天青海湟中縣城魯沙爾鎮的雛形。

魯沙爾鎮

塔爾寺前的八寶如意塔

解放前,青海河湟地區其他格魯派寺院時令型的寺市商業活動也是此起彼伏。如佑寧寺觀經會(今互助縣境內)、卻藏寺(今互助縣境內)三月十四日廟會、松番寺(今互助縣境內)六月十五日廟會,(今湟源縣境內)東科寺的「三月觀經」、扎藏寺(今湟源縣境內)的「六月六觀經」。

觀經會蔚為壯觀

這些寺院的廟會、觀經會等寺市貿易的商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西寧轉運至此。這些寺院也成為西寧貿易市場的次級承接市場,從而繁榮、壯大了西寧的商業貿易。

藏傳佛教寺院在過去藏族地區社會經濟尚不發達、集市貿易極為稀少的情況下,充當了高原的集市貿易中心。但是寺院為中心形成的市集,深受宗教影響,不可能成為青藏高原繁榮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最佳途徑。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在宗教對清幽修養環境的要求和藏族雕樓依山而建特徵的影響下,早期的藏傳佛教寺院諸如薩迦北寺、甘丹寺等都是處于山麓。即便明清營建的哲蚌寺、色拉寺和塔爾寺等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良好的對外交通或水土資源支持,這些城鎮在當代的發展將十分受限。畢竟,這種高原城鎮的建設天然就不是以生產、生活資源優化配置為主導。

薩迦鎮位置偏遠,在近代對外開放中又不處於日喀則通往聶拉木口岸的交通線上。幾乎處於西藏交通網末梢的薩迦縣在沒有其他資源情況下發展便較為緩慢。去過薩迦寺的遊客無不感嘆,要不是因為這座寺院,這片土地估計仍將荒蕪一片。

雖然同樣位於雅魯藏布江的支流上

但是薩迦鎮相比來看顯得相當偏遠

傍依塔爾寺發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在山谷中已無多少城建用地。儘管魯沙爾鎮的古建築建材產業和商品貿易等在整個藏區都小有名氣,但是缺乏用地已然開始桎梏當地產業規模。向東5公里便是平坦開闊的南川河谷地,也許能給這裡的進一步成長帶來機遇。

魯沙爾向東是唯一的開闊地帶

拉卜楞鎮所處的大夏河谷地上溯是死路,去青海得繞行臨夏、去西藏則要繞行四川阿壩。解放後隨著合作鎮(今合作市)的崛起,夏河的甘南藏區中心地位因相對閉塞的交通和緩慢的發展而被合作取代。

拉卜楞鎮位於谷地

的確並非發展的長久之計

在當代,這一座座飽含歷史滄桑、傳遞宗教微言大義的藏傳佛教寺院,需要的不是喧鬧的街市和繁華的商鋪,而是在變幻的歷史風雲中,為每一個虔誠的信徒守住他們心中這片神聖的凈土。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輪迴作業永無止境
根宋上師:風雲突變 天災人禍 時時刻刻思維無常精進觀修
觀修四無量心和六波羅蜜多法

TAG:西藏 | 宗教 | 藏传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