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錢的問題,是飛信真的飛不動了
日前,中國移動先後發布了兩條招標公告,分別以 3626.5 萬元和 4764.6 萬元的招標金額,進行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 2017-2018 年「和飛信」客戶端技術實施與支撐項目,以及運營支撐服務項目。
消息一出業內為之一震,紛紛猜測移動這是要復活飛信的節奏。
正在刷微信的極客君看到這兩紙公告,差點都忘了還有飛信的存在。
成也用戶,敗也用戶
提起飛信,或許會是個暴露年齡的字眼。可能 00 後不太熟悉,但 80、90 後一定不陌生。
2007年,在那個移動網路還處在 2G 的時代,連智能手機都算是罕見的神器。用戶的即時通信,基本靠電話或簡訊解決。但是打電話要錢,發簡訊收費,跟朋友用手機聊個天,可謂「一字千金」。
面對這樣的市場需求,移動飛信橫空出世,不僅用戶之間收發簡訊 0 費用,並且支持手機和 PC 端自由切換。據不完全統計,其註冊用戶最高達到 5 億,在當時也是在國內僅次於 QQ 的溝通工具。其火爆程度一點也不遜於如今的微信,幾乎全家老小都在用。
更為強大的是,當用戶飛信不在線時,對方發來的信息也會以簡訊的方式直接免費發送到手機。這項殺手鐧在當時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不過,正如開頭所提到的,2007 年不僅僅只有飛信的誕生,同時也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端。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以及 3G 通信時代的到來,簡訊優惠的賣點,似乎不再那麼具備吸引力。
2011 年初,微信問世,憑藉方便快捷的通訊體驗和完全免費的模式迅速圈佔用戶,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得益騰訊 QQ 龐大的用戶基數,賬號相通和良好的操作體驗,還輔以發送語音消息等創新性功能,微信增速迅猛。簡訊的交流方式,也逐漸被用戶拋棄。
另外,隨著使用微信的用戶愈多,網路效應帶來的優勢就愈明顯。飛信曾具備的群發通知等供能,也逐漸被微信用建群或群發替代,且沒有所謂移動運營商用戶優先的限制,能把潛在使用者都聚攏在一起。
到了 2014 年,飛信早已扛不住微信的打擊,用戶活躍度較 2013 年的巔峰時期下滑超過 20%,平台口徑收入同比下降 26%。
不看調研報告都十分清楚,以簡訊優惠為主要賣點的飛信在 2012 年後迅速沒落,但是,我們沒有看到飛信任何令人信服的改變。
直到 2016 年 6 月 30 日 ,中國移動宣布簡訊轉飛信業務下線。儘管業務沒有全線下架,但其沒落的意味已足夠濃郁。
能否重整旗鼓
從當前攜重金重振飛信的勢頭來看,移動對其「親兒子」依然保有信心,但外界對此舉則普遍唱衰。
不同於微信,飛信是一個由中國移動旗下開發的產物,縱使移動有著上億的用戶量,但市場依然是三大運營商三足鼎立的存在。
換句話說,飛信與其他兩大運營商的壁壘始終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早期的飛信由於只限於移動用戶之間使用,使其無法像微信一般對市場進行全面普及。
直到 2012 年,移動開放了非移動用戶註冊,試圖圈住其他兩大運營商的用戶。可笑的是,不同運營商用戶之間使用飛信依然需要繳費,這與普通簡訊基本無異。
既要守住圍牆內,又要搶到圍牆外。通訊市場里這份便宜,哪有那麼好占?
而移動似乎也深知與微信正面交鋒沒有太大優勢,去年 6 月,中國移動給飛信進行了品牌升級改造,把融合通信和飛信業務融合,更名為「和飛信」,主打企業市場,功能大多為企業提供多種辦公解決方案。比如獨享專線網路等。
從招標的公告來看,不排除移動打算將飛信向企業領域發力的可能。只不過,企業領域依然是個硝煙瀰漫的戰場。
無論是阿里的釘釘,還是企業版的微信,這些背靠巨頭主打免費路徑的辦公平台相對其他軟體已較為成熟,但推行免費企業辦公的模式並不能為其帶來相應金錢的回報。
此外,之前聯通推出的沃友以及電信聯合網易推出的易信等移動辦公軟體,也沒能在市場起到較好的反饋。移動此時帶著和飛信殺入企業板塊,倒是一次猛士般的嘗試。
中國電商協會網路營銷研究中心專家委員唐興通表示,從戰略目的來說,中國移動是希望在移動端構建自己的一個入口,或者是一個工具。中國移動此次投入 8400 萬元對外招標,也就是通過下達指標的方式來完成互聯網軟體產品的推廣,但結果仍有待觀察。
GEEK 君有話說
在 2G 時代,飛信曾經紅極一時。
但隨著微信的崛起,飛信在通訊上的優勢不再顯現。如今,飛信披起「企業市場」外衣,試圖重整旗鼓,既沒有微信一樣的市場份額,又沒有阿里釘釘在企業辦公的成熟度。
8400 萬,或許只是捲土重來的入場費而已。想要在市場翻身,挑戰還有很多。
更多有趣有料的問答、視頻、新鮮科技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極客視界
推薦閱讀:
※飛信默認表情是誰設計的?沒有人覺得它用起來萌萌噠么╮(╯▽╰)╭?
※手機飛信為什麼這麼挫?
※飛信為什麼不專心做好IM(即時通訊)?
※Kik 類應用和飛信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