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叫「會做人」?看看這位黑幫老大就知道了
1
據說,人活在世上需要兩種東西——智慧和膽識。有勇,有謀,如果還有極高的情商,那這個江湖,則必然會有關於此人的傳說,經久不衰。
百年前的舊上海,就有這樣一個人,從當年的一個小癟三水果販子,逐步發跡到後來的黑道老大、政界權貴,妥妥的「上海皇帝」。
後世最多的關於他的一句話,則是,「做人要學杜月笙」。
2
1888年8月22日,那天是中元節。杜家老宅里,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杜家老二杜文卿初當人父,驚喜之下,不知給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好,恰巧此時,天色漸漸暗下來,一輪明月衝出地平線,又大又圓,還透著微微的紅色。
「中元節……月亮升起來了……誒!有了!」杜文卿一拍大腿,脫口而出,「既然是月圓之日出生的,要不就叫做月生吧!」
杜月生,他的父親這麼簡單就把名字給取了,是因為杜文卿也沒有料到,將來,這個名字響徹上海灘甚至全中國。
3
小月生只過了一個寧靜的周歲,第二年的夏秋之交,一場天災就降臨在他所在的地方。先是瘟疫流行,從城裡到鄉下死人無數,後來又是連綿一個半月的大雨,人們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
杜家的日子一樣不好過,杜老二開的米店狀況窘迫,入不敷出,收入越來越少,難以為繼。在杜月生兩周歲時,母親生下一個小妹妹,六撒手人寰。
杜月生後來又有過一位對他頗為用心照料的好繼母,可好景沒多久,社會混亂,上海還發生了大地震,老百姓損失很大,再加上霍亂肆虐,還有很多以販賣人口為生的流氓團伙。有一天,繼母也忽然失蹤了,自己的妹妹也早早被別家收養了。
7歲的月生,失去了父母,又失去了把自己當親生兒子看待的繼母,還沒有了唯一的親人妹妹,徹底淪落為孤兒。
他投奔到堂兄家裡,堂嫂對他很不客氣。他又去投奔自己的外婆,外婆倒是對他很疼愛,可惜外婆也是住在小月生的舅舅家,沒有多少話語權。除了外婆,全家沒有一個人對杜月笙有好臉色。
為了生存,小小年紀的他,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百般討好,即使舅父舅母常常對他白眼相看,高聲怒罵,他也為了生存而隱忍了下來。
那時候的日子,難過啊,每個人猶如人世間的一處蜉蝣,又如一隻螻蟻,生生死死的,太多了。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這些。在衣食不周又充滿了惡言冷語的生長環境下,杜月生早早地體會到世態炎涼。
他一方面鍛鍊出善於揣度別人心意的情商,另一方面又被激發出了一種不服輸的個性。
而這兩樣,為他鋪就了之後發跡成功的道路。
4
1902年,受夠了被人指指點點惡語中傷的杜月生不願意在鄉下繼續混跡下去了,14歲的他,找到一直疼愛他的外婆,對老人說,「婆,我要離開高橋鎮,去上海闖世界,就算是討飯去,我也要去!」
外婆看著這個孤苦伶仃的小外孫,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兒,不禁心軟,向鄰居求情,討來一封介紹信,推薦外孫去上海一個水果店當學徒。
幾天後,杜月生穿著一身粗布,背起一個小包袱,靜悄悄地出發了,只有外婆前來送他,邁著一雙小腳,陪他走了十里路。
實在走不動了,外婆從兜兜里,顫巍巍地摸出幾個小銅板,塞在月生的小包袱里,老淚縱橫:「孩子,你在外要學乖啊,眼光要活。」
杜月生滿眼是淚,扶起外婆,顫聲說道,「外婆,你回去吧。高橋鎮的人看不起我,我將來回來,一定要風風光光,起家業,開祠堂!」
他對著外婆磕了幾個響頭,轉身就走,再沒回頭。
可外婆的那句,「眼光要活」,一直在他的心頭。
5
十五歲的杜月笙,初闖上海灘時,只是一個自幼失去父母且窮困潦倒的鄉下癟三,在別人店裡打零工的水果小販。
沒人想到,他會在這個滿目繁華、紙醉金迷的大城市裡,擁有一片立足之地;
沒人想到,他會在這個四處充滿著野蠻霸道與明爭暗搶的世界裡,闖出自己的天地。
沒人想到,他深諳厚黑學和攻心術,縱橫黑白兩道,不僅成為了黑道大亨,還審時度勢「入局白道」,從此進入上海灘工商界,搖身一變成為了「現代實業家」,並結交了軍閥政客和各界名流,為自己組建了一個在全國範圍內縱橫捭闔的「豪華朋友圈」。
他本是一個肚中無物、靠賣水果為生的小癟三,最後混進十里洋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不能不說這是真正的草根逆襲。
那,這個「地下皇帝」是靠著什麼上位的呢?
這個百餘年前叱吒風雲的響噹噹人物,從大長衫背後施施然伸出手來,比出兩個指頭——做人。
杜月笙的勝利,不在於做事,而在做人。
如今看來,就是他的人脈結交之術。
6
按杜老闆的說法,做人要吃三碗面,一是情面,二是體面,三是場面。這是三碗難吃的面,可是為了朋友,再難吃都要吃。
一生之中,難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場合,會遇到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應對。在和人打交道時,免不了寒暄、客套,任何情況下都應付自如,自然也容易左右逢源。
中國人好面子,講排場,如果場面不大、不夠氣派、格調不高,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和重視,那後續的談判和生意都不好做。把事情做得體體面面的,才算是把事情辦好。
而情面,更是要給。給足了人情,後面才好辦事。
杜月笙的發跡絕學是:只有捨得花錢,會用錢,才能廣結人脈,呼風喚雨而成就大事,他用錢用誠存交情、存兄弟、存哥們......
他說,「錢財用得完, 交情吃不完。鈔票再多隻不過金山銀山, 人情用起來好比天地。 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7
看當時的杜月笙有多厲害,光是看他名下的商場、碼頭、煙館和工廠就知道了,幾乎整個上海灘的生意,沒有和他不掛鉤的。
他先是進入青幫,當上了黑道三大頭之一,和另外一個大佬黃金榮拜了把子,再進軍金融業,躋身上流社會,成為經濟巨頭後涉足實業,成為上海的大企業家。
據說,在汽車還是奢侈品的民國,杜月笙已經豪車成排,9輛汽車,司機和助手18個,貼身保鏢不下10個。杜月笙自己的座駕是1930年雪佛蘭,車牌7777,舊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來了。
有一回,上海銀行發生了擠兌問題,求杜月笙幫忙,他只告訴對方第二天銀行見。第二日,一輛車牌7777的車子開到門口,杜月笙下車,張口就說要存300萬。
那些還在擠兌的人一看,喲!杜老闆都來了,那說明這個銀行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那還大家搶著取錢幹嘛呀!眾人都散了,銀行的危急也解除了。
他所住的杜公館每年需要200萬大洋,幾乎是當時上海市民的2萬倍!他每月周濟朋友的錢財更是不可計數。
8
杜月笙雖然斂財,但卻不貪財吝嗇,與黃金榮不同,杜月笙並沒有把依靠賭場、鴉片賺來的錢囤積起來。到他臨終的時候,保險柜里除了一堆別人欠錢的欠條之外,給四房妻兒留下的就只剩下十一萬美元了。
他將賺來的錢投入到了交際和發展當中,他利用這些不義之財結交軍閥、權貴,收買門徒、打手,甚至是購買一些藥品無償發放給上海本地的市民百姓,杜月笙的聲望和勢力也隨之日漸強盛。
杜月笙一生仗義疏財,幾乎買了整個上海灘的交情!
9
他把「會做人」做到了極致,善於協調黑社會各勢力之間的關係,也會斂財會散財,從而籠絡到當時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文人墨客、到幫會人員、到政治新貴,無一不在他的朋友圈裡。
在上海灘,凡是認識了杜月笙的人,幾乎沒人沒受過他的幫助,從底層小販,到高層軍商政界,都是如此。
1923年,大總統黎元洪被趕下台,世態炎涼,從前賓客滿盈,如今人人避而遠之,唯有到了上海,杜月笙帶著保鏢,開車親自到車站迎接,好生招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少帥張學良一槍沒放就把東北丟了,成了全國人心中的「賣國賊」,許多人恨他恨得牙痒痒,要暗殺他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就有被稱為「人間魔鬼」「暗殺大王」的王亞樵。張學良不知可以躲去哪裡,杜月笙一句,「到我府上,你可安心住下!」便收容了張學良。
同年,東北淪陷,章士釗辭去東北大學的教職到了上海,卻無人聘他做教授,杜月笙聽聞,施以援手,每月一千大洋聘他為私人律師,為他後來在上海興辦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打下了基礎。
名律師秦連奎在他開設的賭場輸了四千大洋,他知道後,說,「當律師的靠搖筆桿、用心血、費口舌為生,沒有多少錢好賺,我不能贏他的錢。」此言一出,傳到秦連奎耳里,大為感動,成為了杜月笙的座上賓。
10
杜月笙不識字,但他對文化人有一種敬畏之情。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穿著教書先生的長衫,手裡拿著刀子。」
長衫圖解:衣身前為大襟,兩側可以開叉至胯。
民國時,盤口有七顆,所以也叫「七盤扣」。
長衫,是杜月笙的標配。你無論何時看到他,都是一身長衫,文質彬彬地就像個教書先生。
按照老規矩做出來的長衫,脖子那兒的扣,得是豎直的,領子立著,顯得精神而端正。
只是,穿著長衫,和西服褲子不一樣,邁不了大步子,所以行動方面不甚便利,勞動起來也不方便,和武夫慣穿的服裝也有很大不同,這種長衫也就文化人愛穿。
11
杜月笙敬畏文化人,卻不招文化人待見,比如國學大師章太炎就很看不起杜月笙這種黑幫,認為他就是地痞流氓。
可即便如此,當他的侄子在英租界犯了事,章老先生還是不得不拉下老臉,請杜月笙幫幫忙。
杜月笙就說了三句話,一如他對每一位找他幫忙的人說的那樣——
「你的事體我曉得了。」
「我會替你辦好。」
「好。再會。」
等他把章太炎侄兒的事情解決了,他還親自上門拜訪老人,臨走時,悄悄地在茶杯下塞了一個小紙包,是一個疊起來的兩千兩銀票。
這也是他的做派,他給人送錢的時候,不允許有第三個人在場,是為了保全被幫助人的面子。在他看來,人情面,很重要。
杜月笙對章太炎這種敬仰和尊重以及仗義,讓章太炎改了對他的原有看法,從此結為好友。
章太炎是一界狂人,外號章瘋子的,他要是怒起來,連袁世凱、蔣介石都一頓臭罵,唯獨到了杜月笙這裡,卻成了文人與流氓的結交,還為他改了名字,從此不再是「杜月生」,而是「杜月笙」了,還教他讀書,把一個大字不識的人,成功培養成了一個寫得一手漂亮小楷的儒雅之士。
12
用這類方式,戴笠、江一平、楊度等人,都成為了他的至交。
由他所言,「對人必須誠懇, 即使有人欺瞞於一時, 我總能以誠字來感動他, 使他心悅臣服。我的處事之道, 盡在一個誠字, 你們舉一反三, 方始可以交友。」
而這些人,後來也都成為了杜月笙的人脈。
13
時光荏苒,歲月飛逝,遙望那個朝雲暮雨的恢弘大時代,這位曾經在上海灘叱吒風雲、腳踏黑白兩道的大佬,本是一介草根,機緣巧合成為縱橫江湖數十載的黑道大哥,成為了那個波瀾壯闊大時代中的風雲人物。
有人說他是草根逆襲,有人說他是亂世英雄,人人都在羨慕他的人脈之廣,交友之盛。
我們終日研究著「人脈」這個詞,尤其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都特別在乎如何擴張自己的「人脈」,關於「人脈」的暢銷書或在線課程也大把大把《關係就是實力》、《人脈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好生活離不開好人脈》。
現在的人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人脈的搭建上,其實本末倒置了。還不如回到百年前,卻學習一下杜月笙大佬,如何提升自己的實力,使得自己成為可用之人,再去行可用之力,為別人促成可行之事,講究情面,有識人只能,有容人之量。
人脈廣,人緣好的人,都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情商奇高。
按杜月笙外婆的那句話是,「眼光要活」;按他自己的那句話是,「不怕不識字,就怕不識人」。
人品,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是一個人最高的學歷,也是一個人最好的護盾,更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
做人當學杜月笙,人脈自成。
—END—
推薦閱讀:
※有一種愚蠢:只會算計,不會權衡
※學生會外聯部長如何在沒有資源和基礎的情況下拉到贊助?
※怎麼才能達到傳統意義上的「會說話」?
※為什麼越直爽的女生,越沒朋友?
※從小到大,媽媽從來不在乎我的意見,對我的性格造成很大影響。怎樣才能真正理解她的做法,不因此產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