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分析師告訴你: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投資
虹姐引言
諮詢,投資銀行,投資。
三個學商科出來最金光閃閃的3個就業方向。咱光看到那些高大上的頂級公司的名字就已經被亮瞎了眼,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削尖腦袋擠進去。很少有人在選擇前就去思考:這三個行業到底都是做什麼的?哪個行業更適合自己?比較盛行的思路是:把諮詢或者投資銀行當作敲門磚,現在裡面做兩年,之後再轉到「性價比更高」的投資領域。這條路的確有很多人走,但是如果所有人都瞄著這個軌跡發展,虹姐就覺得隱隱有些不對:「投資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是真的每個人都適合做投資嗎?」於是就有了佳璐女神的這篇約稿(對,就是那個一年讀完43本小說,25本非小說,以及40萬字研究報告和公司年報的華爾街分析師佳璐女神哇!)。佳璐在去華爾街做分析師之前,曾經做過3年的管理諮詢。這篇分享就是基於她本人的經歷和感悟。
佳璐這篇文章已經寫好一段時間了,因為虹姐最近太忙沒有打理公眾號,被虹姐無情的雪藏了...對不起人民群眾的信任,今天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本文只有3535個字,3分鐘就可以讀完哦!
虹姐說特邀作者:佳璐 | 專業從事新興市場股票研究和嬰幼兒飼養的華爾街資深蘿莉
諮詢,投資銀行和投資這三類工作有很多共通性。有很多人的職業發展在這三類工作中流轉。
先說說諮詢和投資銀行。
諮詢做的事,是向各類不同企業提供戰略,銷售和成本等各方面的諮詢,所以在諮詢做過諮詢顧問的人,會積累大量市場選擇和競爭戰略的知識與經驗。
投資銀行提供的是類似中介的服務(虹姐註:投資銀行不是做投資的!投資銀行不是做投資的!投資銀行不是做投資的!重要的話說三遍。如果還是不知道投資銀行做什麼的,建議去讀下虹姐的投行男神採訪)。在投資銀行做過的人(這裡主要指IBD)具有豐富的金融知識,紮實的會計功底和超與凡人的執行能力。
與投資從業人員相比,諮詢顧問對很多具體企業的具體問題有更深刻的了解;投資銀行從業人員具有很細節的財務知識,對於法務等問題又有更具體實際的看法。
驅動很多人在諮詢,投行及投資這三類工作中調動的原因可能是對工作時間的忍受程度不同,對出差頻率忍受程度不同。但最終,那些適合做投資,並且能夠在投資行業長期做下去的人(是的,就算你能擠進投資行業,也並不代表你就能順風順水的一路做下去),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他們的性格。
投資者特質之一:不在意外部評價,耐得住寂寞
巴菲特的傳記《雪球》里曾提到一個巴菲特性格非常重要的一點:內在判斷標準(the inner scorecard)。所有的人都是被實現個人價值的夢想所驅動,而每個人對個人價值的定義往往又定義了我們自己。
「Lookit. Would you rather be the world』s greatest lover, but have everyone think you』re the world』s worst lover? Or would you rather be the world』s worst lover but have everyone think you』re the world』s greatest lover? Now, tha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Here』s another one. If the world couldn』t see your results, would you rather be thought of as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but in reality have the world』s worst record? Or be thought of as the world』s worst investor when you were actually the best?」你瞧,你是希望世人都認為你是天下最差的情人,而實際你是天下最好的情人呢?或者你實際是天下最差的情人,但世人卻以為你是天下最好的情人呢?或者我們換個其他方法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你的投資記錄不為人知,你希望世人認為你是最佳的投資人還是最差的投資人呢?」
這些百轉千回的討論想說的是,人們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一個有外在判斷標準(the outer scoreboard)的人在意的是我的老闆怎麼看我?我周圍的人怎麼看我?一個有內在判斷標準(the inner scoreboard) 的人對這些問題看得輕些,更在意的是自己定義的版本。
為什麼投資工作的性質需要這樣「老和尚」般耐得住寂寞的性格?因為這工作就是真的很寂寞...
很多時候,看似威風凌凌的投資人的日常生活實際是這樣的:公司漲了,不是因為你判斷的原因漲的。或者,你預計的所有事情都發生了,但是公司就是沒有漲。再或者,一切好不容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向著你預計的方向發展,隨後突然發生了隕石撞地球這樣的事情,哐當一聲,公司一朝跌回了解放前。
因此,如果你將外在的成功指標看得太重,可能在從事投資工作的頭半年就得了精神疾病。
這一點,不只是巴菲特這麼看,另一位投資大拿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也贊同這一點。他最喜歡的詩歌是《If(如果)》,出自英倫的「帝國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之手,這首詩開頭的兩句話是這樣的: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罵你,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
一個好的投資人往往需要有能夠做出與眾人看法不同的決策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靠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大量的閱讀,以及不斷的挫折和懷疑試煉出來的。
投資者特質之二:嚴謹的設計和執行
第二層就是在風險和實際的損失面前,能夠嚴絲合縫設計交易手段,執行自己的戰略。
例如2007年金融危機前,保爾森(John Paulson)交易策略就是沽空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擔保債務憑證),做空ABX指數 (次級房屋貸款債券價格綜合指數),做多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互換)。表面上看,這一策略是典型的單向度投資,沒有使用任何對沖手段來分散風險。假如金融風暴來襲晚一個季度,也許保爾森在初期虧損時就無法堅持其策略。實際上,在保爾森之前,也有對沖基金因過早看空次貸市場而發生巨大虧損,最終面臨清盤的命運。
保爾森的戰略和執行都恰到好處才能實現150億的收入。保爾森團隊像一台精密儀器,時時計算房價漲到何時、何時房價開始升幅趨緩,以及何時掉頭向下,跌幅又會是多少,應選擇何種金融工具,為什麼在眾多的金融工具中選擇RMBS、ABX指數、CDO和CDS,為什麼在有18個層級的RMBS中選擇了BBB層級抵押債券等等等...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確計算而來。每一個步驟的計算並不難,不需要有多麼高深的金融知識,也不需要有多麼複雜的計算公式,但整個鏈條如此精確地鉚合在一起,實在讓人驚嘆。
虹姐溫馨補充
對金融不太了解的同學,虹姐這裡簡單介紹下約翰·保爾森同學,以及他在金融危機里的事迹。
這個保爾森不是那個做過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哈,雖然倆人都姓保,也都是哈佛商學院畢業的,但倆人真的不。是。親。戚。。
1994年,約翰·保爾森自己成立了一個對沖基金,叫做Paulson & Co,專做併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和事件驅動(event arbitrage)投資。2006年7月,保爾森看準了美國房地產市場隱藏的信用風險,籌集基金建立了第一隻用於做空CDO的基金,一邊做空危險的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這兩個產品都蠻複雜的,如果你沒有概念沒關係,大致可以理解為:他覺得房市漲的不靠譜,看跌,所以他去賣空由房屋抵押貸款構成的債券產品(也就是CDO),同時買入針對這種產品的「保險」(CDS)。也就是說,如果房市開始崩盤,這些房屋抵押貸款組成的債券產品也會崩盤,他不僅可以從自己的賣空里賺到,還能收到保險賠付。這個賭注下的是不是很狠?當然,賣空(short sell)本身就是個風險很大的行為,買「保險」也需要不斷支付保費,所以如果金融危機晚來一些,或者壓根就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那哥們就可能就破產了,咱們也不會聽到這麼個傳奇的故事了。剛開始做的幾個月,市場還欣欣向榮,沒有萎靡的跡象,保爾森的基金因為在不斷地賠錢,但是哥們是條漢子,扛住了!直到2006年底,次貸危機開始初見端倪。保爾森的基金才開始扭虧為盈。到後來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別人都在哭的時候哥們在笑。2007年,他的兩隻看空的基金一個翻了3倍,一個翻了5倍。一共賺了150億美金。那一年哥們在華爾街一下子就名聲大振,被譽為「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如果大家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去看看電影《The Big Short》。雖然故事的主角不是保爾森,但是做的事情幾乎如出一轍。還有一本書時專門寫保爾森在金融危機里的事迹的,叫做《The Greatest Trade Ever: The Behind-the-Scenes Story of How John Paulson Defied Wall Street and Made Financial History》,作者是Gregory Zuckerman,大家感興趣可以讀一讀。
中文版也有:
投資者特質之三:知道何時堅持,何時認錯
最後一點,往往是最難的,在堅持你的觀點的時候,你要知錯就改。
2016年 Bill Ackman 的 Pershing square 表現不佳, 幾乎失去了的多年來積累的利潤,很大的原因於一隻股票 Valeant 和一個宏觀主題:做空中國。
Valent 在2016年年初還是醫保板塊表現最好的的股票之一,猜測終歸經濟放緩也不算無跡可尋...但是在投資主題出現偏差的時候,Bill Ackman沒有及時的調整倉位反而進一步加大投資。Ackman當然曾經因為意志堅強獲得過高收益,但是基金經理偶然也會有死不認錯造成的問題,忽視壞消息,指責央行行長,這種情況下堅持自己的觀點變成了認知失調。
虹姐溫馨補充
對 Bill Ackman (比爾·阿克曼)的 Pershing Square (潘興廣場)不了解的同學可以簡單了解下。BTW,潘興廣場這個翻譯我也是醉了...首先,虹姐想說,Bill Ackman 是個明明可以靠顏值但一定要靠智商的對沖基金經理。大家再自己感受下:
相比其他對沖基金經理,他算非常高調的,因為他的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就是激進型(Activist)。說白了就是斥重金買入一家公司的大量股份,藉此爭取到董事會席位,或者大舉賣空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後就開始造勢,通過各種公關渠道大肆宣傳這家公司為什麼被高估或者低估。比較有名的案例是做空一家叫康寶萊(Herbalife)的做營養保健品的公司。他做了一個300多頁的PPT(這個PPT現在在網上還可以找到,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自己掏錢請了好多記者和分析師來聽他聲淚控訴,為什麼這家公司是龐氏騙局。然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2016年最終裁斷人家不是...這個空頭是他近年來虧損比較大的一筆。
他一戰成名也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他做空一家叫做MBIA的債券擔保公司,同時買入廉價的CDS做「保險」。哥們從2002年一直堅持做空到2008年金融危機,MBIA的股票終於開始跌了,哥們從此開始受到關注。最近幾年,哥們和他的 Pershing Square 經常上財經頭條,就是因為他在 Valeant 這家加拿大製藥公司上的投資。他在2014年開始投資這家公司,到2015年他成為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這期間股價漲了50%,但是之後公司暴露了各種問題,例如高負債,以及監管部門對其製藥部門的調查,Ackman沒有及時調整思路,繼續死扛,導致最終在股價跌倒慘不忍睹的11美金的時候才割肉清倉。要知道他的買入價是161美金啊!整個虧損了40多億美金。但是這就是對沖基金,虧個幾十億什麼的都是浮雲,人家可以揮一揮衣袖,捲土重來。
總之,是個有顏值有狼性的對沖基金經理。
馬克?塞勒爾(Mark Sellers)曾經說過,能構成偉大投資者的」護城河(moat)」包括七種特質(7 traits great investors share):
- The ability to buy stocks while others are panicking and sell stocks while others are euphoric 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
- Being obsessive about playing the game and wanting to win 極度著迷於投資這個遊戲中,並有著極強獲勝欲
- A willingness to learn from past mistakes 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
- An inherent sense of risk based on common sense 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
-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convictions and stick with them, even when facing criticism 對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在面對批評的時候
- Important to have both sides of your brain working, not just the left side 左右腦都擅
- The ability to live through volatility without changing your investment thought process 即使大起大落絲毫不改變投資思路的能力 (最重要同時最少見的特質)
總之,好的投資人的秉性是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試煉而形成的。無論是否從事投資行業,也許這些特質都能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獲得新的感悟。
虹姐溫馨補充
最後啰嗦幾句,這個 Mark Sellers 也是個很有趣的人物,是個被音樂天賦耽誤了的投資者。他最開始的志向是做音樂,但是組建了幾個樂隊都很不成功,於是轉行學了會計...這個彎轉的也夠大。在芝加哥做了幾年的股票分析之後,成立了一個long/short equity hedge fund 叫 Sellers Capital LLC,屬於下狠注只買幾隻股票那種策略。2003 年到 2007 年的年化收益率一度達到了34%,但是每年的波動很大。2008 年經濟危機來臨,業績迅速下滑,他不願意再承擔提投別人管錢的壓力,也許也是賺夠錢了,在2008年把基金關了,退休回家養老了,那時候他才40出頭。按他自己的話說,「What Ive learned about the hedge-fund business is that I hate it," (我這些年對對沖基金行業的體會就是我非常不喜歡它);"I have found myself neglecting my personal life (friends, family) in order to put 100% of my energy into managing the fund. I cant continue to do that; it isnt healthy(我得犧牲我的個人生活,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到管理我的基金。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這樣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所以說,投資並不像所有人想的那麼光鮮,背後的壓力也是巨大的,有多少個不眠夜只有投資人自己知道。
佳璐Q&A時間
Q 我看到有說一級市場的馬太效應要強於二級市場。比如,一級市場大佬很多年後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因為一級更多拼資源,市場不充分。二級很多明星經理卻很可能因為一時失手而隕落。可以這樣理解嗎?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二級豈不是做起來會很沒有安全感?年輕時沒有,年長時也沒有,因為總是要保持一種高度學習狀態,以免被人超過去。相比之下,一級雖然年輕時入門困難,但是跟著大老闆混,總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資源壁壘,之後好項目和收入就會呈現滾雪球態勢。對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職業選擇,佳璐是怎麼看的呢?
虹姐亂入
呃...什麼是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一種現象,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比如在社會經濟角度,馬太效應的表現就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越是窮,越沒有資源提升自己素質,創造上升機會,結果就是越來越窮;而越是富,資源越多,機會越多,積累優勢會滾雪球。就是這個意思啦!
佳璐: 大佬優勢日益積累是一句千真萬確的話。那如果我們把馬太效應倒退到「大佬成為大佬之前」,那到底又是誰能成為大佬呢?我想說的是,一級市場拼社會資源不是從你是大佬的那天開始的,而是你成為大佬的路上你就要有社會資源了。
社會資源的來源有兩種:一是繼承,比如生在一個很有社會資源的家庭;二是自身拓展,這需要性格開朗,喜愛社交,能夠獲得各種牛人幫助。
我本科畢業就加入了一家諮詢公司。當時決定加入主要是它家給錢最多,並沒有想很多。但是在諮詢做的兩年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優勢劣勢,更清楚的認清了自己:第一,我性格內向,與陌生人交往總有嚴重疲乏感;第二,我出身平凡,毫無社會資源,顏值也甚是平凡,無法快速富集社會資源。
我能成功的地方是有一個客觀打分系統的地方,不需要依靠觥籌交錯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誠如你所說,二級市場是一個「自古名將如美人,人間不得見白頭」的戰場,巴菲特的老師,《Intelligent Investor》的作者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老年也因昏招迭出而直接破產。但是,好在這是一個不拼資源,只拼刀劍的地方。行路難,雪球難滾,但是我最起碼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如上的答案沒有任何鄙視有社會資源的人的意思,我真心誠意覺得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我見過父親是市值百億上市公司的老總,自己又勤懇謙遜聰明努力的同事。這樣的人自身素質極高,又具有富集社會資源的能力,他們不該成功誰該成功?做出轉二級市場研究的選擇,你只是需要客觀評價自己,評價你的來處,評價你的去處,選擇適合你自己的。
Q 請問佳璐女神,諮詢轉投資,哪些是需要被補齊的短板?
佳璐: 最大的硬的短板是財務知識,軟的短板是戰略認識。
這個提法可能很多人不同意,覺得管理諮詢顧問就是做戰略項目的,還補什麼戰略。從我自身經驗來看,管理諮詢項目往往是割裂開來看一個公司的市場:例如一個公司的產品,一個公司的兼并與收購,缺乏的是把這一切結合起來看的能力。尤其是頭兩三年的諮詢顧問,往往解決的是一個大問題裡面的小問題,做完就可以交作業,缺乏把整個問題「捏起來」宏觀把握的能力。
行業經驗很重要,可以針對性多做一些大行業的項目,例如醫藥,電信,這樣可以為做好轉型做準備。
Q 佳璐能不能多講講當時投簡歷與面試細節呀?比如僱主怎麼看諮詢工作的經歷?遇到哪些面試筆試問題?
佳璐: 首先,我是在去美國讀MBA之前就已經轉到投資,並且做了3年的。我大學畢業以後做了兩年諮詢,發現自己不適合做諮詢之後,就開始嘗試申請投資相關的職位,投的都是初級研究員的職位,最後拿到的也是這樣一個職位。
轉投資面試的時候大概體現了幾個我當時的老闆覺得很難得,對投資又很重要的性格特徵。他認為這些特徵是後天無法培養的,所以即使我經驗不夠豐富,他也願意教我。除了基本的財務知識,商業知識,有三件事情使得他認為我適合這一行:
- 他面試時候問我會對自己的會計水平打幾分,我說40分吧。他後來告訴我,我是歷史上他面試過的唯一一個沒給自己會計水平打80分以上的人,然後他問了我很多會計問題,覺得我應該至少有個60分,但是因此他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這種性格特徵對投資非常重要。
- 他問了我最近看了什麼書,我非常具體地向他描述了3本我在看的書,其中兩本和我正在做的諮詢項目有關,他認為我是一個有對自己所做之事情有自覺自愿深入學習能力的人。
- 我們談了我工作上的挫折,我毫無掩飾地向他分享了我的錯誤是如何造成了項目上的問題,他從中認為我是一個能正視錯誤的人,這也是投資這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Q 如果沒有投資相關工作經驗,怎麼能拿到買方的面試機會?一般都會覺得隔行如隔山,連HR的簡歷關都過不去。是這樣的嗎?
佳璐: 管理諮詢這工作本身就使我獲得了很多具體的行業知識和戰略研究的基本知識,這些東西在做投資時還是有用的,所以一個管理諮詢師轉業做投資不算一個特別大的轉身。況且在我當時申請的是初級研究員職位,對方也沒有期待我入職就能開始下單子、買股票。
我想說如果要轉行做投資,正確的時間和機遇很重要。還有一個要考慮的是,到二級市場投資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需要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因為你日常需要進行大量閱讀,自學和提煉。如何判斷這一點呢?你學生時期的成績要好。這一點……我從小的學習成績不敢說驚為天人,也可以說看得過去吧。這在簡歷上的畢業院校、學分績、各類證照等方面還是有體現的。
至於之前不是從事投資工作的,如果要轉入投資行業,你需要說服別人給你一個機會。往往開端就是你年輕,聰明,可以從一個相對低的職位做起……如果你已經年紀不小了,又沒有一個很好的教育經歷來做跳板(比如MBA)……我覺得除非你有郭靖掉到山洞裡撿到武功秘籍的境遇,不然真的是很難的。
Q 說到教育背景,有很多人完全沒有商科教育背景,但是對基金投資感興趣。我不知道這樣有沒有任何機會進入這個行業?我覺得在美國,想進買方,教育背景的門檻還是很高的,絕大多數應該至少都是商學院畢業的。雖然有些 analyst 是有 industry background,但是至少也有個MBA或者CFA之類的。中國會不會相對更不正規一些?還是更挑人一些?
佳璐: 國內二級市場有兩類買方:國產基金和外資基金的中國外派機構。國產基金基本需要金融專業研究生以上學位;外資基金研究員就有教無類一些。本科畢業之後在諮詢工作過的都可以,但是最終升職加薪的往往是MBA及以上的。倒不是升職加薪和學歷直接相關,而是因為往往MBA畢業的人有更多工作經驗,見解更深刻,投資研究的經驗水平會更高些。
Q 不同投資策略對應聘者背景要求,職業路徑有什麼不同?比如 equity research偏愛MBA?
佳璐: 但是這裡想說,由於quantitative based 的 passive tool 日漸增加(量化策略,ETF等),equity fundamental research 是一個不斷在減小的行業,因此校園招聘或者實習的機會是極少的。如果你確定自己喜歡這一行,決心要進入這一行,實習是最好的途徑,實習能讓公司和你共同作出一個你是否適合這一類工作的判斷。大多情況下,fundamental research 的公司喜歡 MBA 畢業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同學,不管是諮詢背景或者是之前行業的經驗,都是在日後投資研究中良好的基礎。
Q 所有學金融的人都說自己想做投資。不是因為想明白了自己適合做投資,而是他們覺得學金融最好的出路就是做投資,其他路都不夠牛掰,而且也不知道別的路還有什麼。我覺得你的文章寫得很清楚了,不是所有人(甚至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適合做投資,那麼那些不適合做投資的人,尤其是那些不是 top school 畢業的大多數,都應該去怎麼規劃自己的career呢?
佳璐: 做投資是整個金融行業里非常非常小的一個細分,而且是一個外人看起來很風光,其實日常非常崩潰的行業。我覺得金融專業的同學目前職業選擇比以前多多了,基於 Fintech 的各種新方向都是好的角度,當然,還是要搞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做什麼。
Q 諮詢類的以項目為單位的工作模式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能力有怎樣的影響?尤其是對比你現在長線的「non-deliverable」(無需交付)的工作模式,有木有孰優孰劣?
佳璐: 我自己做了投資對比之後的體會是,諮詢項目制度的設置和賣方的屬性決定了這種模式下的學習深度很低,因為前者使得你項目結束了就缺乏動力去學習,後者造成在很多情況下你是根據假設去求證的,你只尋找證明你觀點的論據。這樣搞下去我不敢說你是否是離開真相越來越遠,但是肯定是思考的深度越來越淺,無法認知事物多樣而複雜多變的屬性。這種模式會使得你快速將很多知識點灌注到大腦里,卻無法形成一個成體系的思路,更沒有獨立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我現在從事的投資工作讓我能更獨立而深刻地思考。
Q (這個問題是虹姐問的)還想問你溝通交流能力在賣方做研究的重要性。曾經後台有讀者留言,說自己是性格內向的人,不善交流,所以覺得自己更適合做分析的工作。你也說你不善與人交流,那是不是分析的工作對交流能力要求並不是特別高?
佳璐: 很不幸,不是這樣的!分析師恐怕是全天下對溝通能力要求最高的工作之一。你能否在幾頁紙、幾句話里把邏輯和觀點說清楚,就是你溝通能力的檢驗。
我總是提到自己內向的性格,這只是說我沒本事挑起話題,並表現出對他人極高的興趣,但是這和溝通能力沒什麼關係。不管是賣方還是買方,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和邏輯理清楚,是肯定不行的。這就決定了如果你是以英語來工作的話,你的英語寫作、閱讀和口語能力都要很高。縱然不能談笑風生,也要達到說理清楚,比喻恰切的程度。如果因為自己不擅長寫作和溝通而想選這個工作……那就徹底南轅北轍了。
Q(這個問題還是虹姐問的...) 還有一點我覺得好奇哈,這也是我自己的困惑。你說投資不是一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工作,你分析得再拼,市場沒有做出反應,就一切白搭了。即使你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經驗了,錯了就是錯了,做到快退休的基金經理還會有被炒魷魚的風險。如果說一級市場拼資源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先天因素,二級市場其實也有這些不可控因素,為什麼你會覺得更喜歡做二級市場研究?
佳璐: 所有幹了二級市場並堅持幹下去的人,性格里的賭性都是極大的。這點是我花了很多年才漸漸理解發現的,現在也逐漸認可「賭性大」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打撲克打麻將也是概率的遊戲,但是變數完全沒有二級市場投資多,平時打怎麼大的牌,都沒有工作幾億下的刺激。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少花時間打撲克了……因為上班比撲克好玩多了。
Q 最後,佳璐有什麼投資類的書/公眾號等信息源分享嗎?
從《Intelligent investor》讀起吧,我記得虹姐也出過一篇《為什麼閱讀對投資格外重要? 吳彥祖男神投資書單大公開》,裡面提到的書也都不錯,可以從這些讀起。
虹姐說文章全部原創,版權歸虹姐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虹姐。
歡迎關注虹姐說微信號(hongjieshuo123) 知乎及簡書專欄:虹姐說
http://weixin.qq.com/r/YUjz60vEkBbvrQ_I9x1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虹姐郵箱:hongjieshuo@gmail.com
推薦閱讀:
※FT公司檔案 | 二線諮詢一點也不二!
※怎樣管理不認可你的人?
※走近管理諮詢 | 諮詢公司想招的是什麼人(3)?
※國內專業的醫療投資諮詢公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