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選擇了比買天價學區房更貴的教育之路

奶爸我今年初寫過一篇文章《承認了吧~孩子上什麼學就是拼爹》,之後常有朋友給我發消息問我後來選擇的哪條路。恰好最近一篇網文《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引爆朋友圈,我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我家的選擇。

特別注意,教育道路的選擇就像找對象,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有對每個家庭每個人適合不適合。所以,本文只是寫我家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參考,本文並不是一種普適性的建議。

先說結果——我家選擇了讓孩子就讀開設有國際課程,同時也重視中文課程的民辦學校。我兒子已於這學期進入該學校就讀學前班。

托祖國經濟發展迅速之福,現在各大城市國際學校如雨後春筍(包括只收外籍的純國際學校和開設了國際課程的民辦和公辦學校,後文統稱為國際學校),家長和孩子們可以選擇走公立路線,還是走國際路線。

相比較而言,公立路線是低風險的,公立的孩子如果能力足夠,可以選擇一直讀上去參加高考,也可以選擇中途轉到國際路線,未來出國讀本科。但從小走國際路線的孩子,99%是無法中途回到公立路線的,所以這條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家經過半年的考察和考慮,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這條高風險之路。為何如此選擇?這要從我和我媳婦小時候的教育經歷講起。

1 兩個優秀公立學霸的困惑

我和我媳婦的教育經歷是高度相似的。

我倆都是就讀於中等小學,然後考入區重點初中,再考入全市第一的高中,最後考入北京的二流大學(清華北大是一流大學)讀到碩士畢業。我倆都曾在一定範圍內被稱為學霸。我媳婦小升初考了全區第一名,本科考過全系第一名。我本人的高考成績在我父母廠里保持了10年的第一,本科也在我們學校考過全系第一名。同時我倆心裡都很清楚,我們與那些真正厲害的學霸,還有相當距離。

寫這些是為了說明——就大範圍來看,我倆客觀上算是公立教育系統里非常優秀的學生,我們也知道那些公立系統中頂尖的學生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很清楚讓孩子走公立路線並且走得好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兩個人戀愛的時候,總得經常聊天交心。我倆戀愛的時候都已經工作了,但最大的共同語言卻是和學習相關的話題,從信息熵聊到傅里葉變換,從中學奧數培訓班的經歷聊到碩士科研如何進行。可見我倆真是愛學習之人。

在這個過程中,我倆突然發現,我們對於受教育的經歷,有一些困惑,並且高度相似。

最大的困惑——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當我倆說出這一話題時,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狀態,很怕對方會笑出聲來。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媳婦當時很嚴肅但故意避開了我的目光對我說,我真的想過這個問題,但我回答不了。

這聽上去有一點矯情,可能很多人覺得這還用想?或者這問題想它幹嘛?但我們卻真實地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會在腦子裡蹦出這樣的問題,卻想不出答案。

我倆的第二大困惑——回過頭來看,儘管我倆成績不錯,但我倆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十分盲目,尤其在中學和本科階段,基本就是大家怎麼學,我們也怎麼學。我倆都清楚地感覺到,如果當初選擇了更好的學習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成為更優秀的學生。但我倆在做學生的時候,為什麼就是看不到這一點呢?

我倆的第三大困惑——為什麼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卻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這一點我其實還好,我大學期間通過換專業換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我媳婦就沒那麼幸運了,她考了全系第一名,碩士課題研究雷達,也做出了很棒的論文,但是她卻非常厭倦和雷達有關的一切,在畢業找工作時,非常決絕地換了一個和專業完全不相干的行當。

對於這些困惑產生的原因,我倆經過反覆地討論,有一些感想——

公立教育系統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按部就班,作為學生不需要考慮額外的問題,只需要隨著既定路線,學習、刷題、考試、升學,每一步的目標清晰又具體,考什麼分數上什麼學校。這是一種簡單的生活,它給人以穩定的預期,令人感到安全可靠,但這也是一種懶惰的生活,讓人順水推舟般省略了如思考人生這類無關分數的事情。

在以高考分數為綱的整個教育環境下,所有的孩子都被一股洪流裹挾著,往前推進。老師讓刷題,大家都刷題,於是我也刷題。這套刷完,刷那套,刷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牛B!但是很多年後,我回過頭來看,覺得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兩個缺陷——

1、缺乏真正的學習效率。我完全有能力不刷這麼多題,卻取得更好的分數。我只要把盲目刷題的時間分一些出來思考學習方法的改進就行了,但我那時候沒有功夫,也沒有能力想到這一點。

2、應試的能力提升了,卻錯過了其他能力的鍛煉。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我能獲得高分,但卻不能提升我其他方面的實力,比如思辨的能力、演講的能力,創造力、領導力……客觀地說,應試的能力在離開校園後幾乎就沒用了,但其他能力卻能夠伴我一生。

我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整個18年的學生生涯,可以用一個詞總結——隨波逐流

老師教什麼,我就學什麼。同學都在幹什麼,我就幹什麼。父母說,你要是考上某某學校就很好,我基本上都恰好考上了。上大學看見有的人老坐第一排很屌,我就去跟著坐第一排。過了一段時間覺得坐後面睡覺很屌,我就去後面睡覺。大家都張羅著讀研,我就也去讀個研。大家都張羅著找個能解決戶口的工作,我就也去找一個……

像我這樣一個被認為是優秀的學生,其實很大程度上,在學校是混日子的。在學校時,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學的這些知識未來用在哪裡?從來沒有想過未來需要我們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喜歡做什麼工作?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有趣的、足以令我沉醉的知識可以去學,我既不知道這一點,也沒想過世界可能是這樣的。

當我走出校園後,逐漸意識到這些事情時,竟然還遇到了一個跟我一樣的姑娘。

我覺得,這是一種諷刺!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思考的人才會隨波逐流。

從根上說,公立教育讓我們缺少了真正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缺少了真正為自己思考的能力,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思考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嚴謹地說,這一點應該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達到,但如果選擇走公立路線,學校教育就會是那個樣子,家庭教育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配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就會向你展開諸如奧數、培優、名師的一面。

我和我媳婦非常認可公立教育有它的優點,我們也都從中受益,並持續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但我們認為一個孩子能在青少年階段,逐步學會真正地為自己思考,能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能想清楚自己未來要走什麼路,是比學多少知識考多少分數更重要的事情!

2 學習的層級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學習到底學什麼?

1956年,教育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發現,美國學校的測試題95%以上是在考學生的記憶。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新的關於學習的分類方法——Bloom『s Taxonomy of Learning。

該分類將學習從低到高分為六層——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造。

他的這套理論對美國的教育,尤其中小學教育,影響深遠。美國教育後來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從小就強調以上所有6個方面。

當我面對這6層的時候,不用想就能發現,我們接受的中小學教育,基本全部是記憶和理解,也就是最低的兩層。我們接受的大學教育,也主要是底下兩層,稍微有點應用的成分。而最上面三層現實中幾乎是對博士生的要求。

這樣的教育顯然是有缺陷的。

我認為在這個六層模型上,越往下實際上是越容易教的,越往上越難。比如記憶,教小孩子背唐詩三百首,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會的。但要教小孩子理解唐詩,就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勝任了。再高一點,要教小孩子寫詩,恐怕就沒有幾個父母搞得定了。

有時候我想啊,如果讓我教我兒子記憶、理解、應用,我應該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該怎麼教;但要教創造,坦率地說,我一時想不好應該從哪裡開始著手。

我今年去參觀了多所國際學校。他們的課程設置都非常重視讓小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並表達出來。

幾乎每一所學校都在走廊里貼滿了孩子們做的畫報。每一張畫報都有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有孩子們從網上找的資料,有孩子們畫的畫,寫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一年級開始就如此。

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花了不少時間做這些。畫報本身看上去雖然簡單,但要做出來,想必需要採用多種手段,對信息進行篩選,並結合自己的思考。

我還結識了一些國際學校的家長。其中學IB課程的孩子的家長們告訴我,孩子過得很辛苦,從初一開始,就是大量的寫作。這個寫作不是簡單的作文,而是針對某個課題,自己查資料,分析資料,再寫出自己的觀點,就像一篇小論文。高中的孩子,甚至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次熬夜寫論文。

這樣的學習過程,從小就在鍛煉孩子們分析、評估、創造等上層學習能力,要讓孩子們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而非知識的多少。

我是一個程序員,在我父母年輕的時候,想必根本沒聽說過電腦這個詞,自然也不會想到他們的孩子未來會從事一個未知的職業。而今天科技的發展速度比30年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我相信等我們的孩子長大,他們將從事的大部分職業,現在還沒有誕生。而很多今天熱門的知識,未來將很快過時。未來那些新職業所需的知識,現在恐怕還不存在。

那麼,相比較而言,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分析和創造等更上層的本領,就比單純記憶了多少知識更有價值。

3 總結

經過我和我媳婦的考察、思考和討論,我們非常明確,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就鍛鍊出真正的思考能力,能想明白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並且有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希望他至少在進入大學之前,是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孩子,而不要只學了高考那幾科。

我們知道公立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我們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學,不能等了。所以我們不能選擇它。

然後,我們希望他能接受美式教育,但也有超過平均水平的中文修養。所以,我們最後為他選擇了一所開設有美國中小學課程,同時也非常重視中文的民辦學校。

我兒子目前在該學校已經上了兩個月了,一天八節課,這對一個5歲孩子來說並不輕鬆。但他每天都很快樂,學業上的某些方面進步非常明顯,卻並無任何辛苦的表現。同時,我們還能在課餘,有精力繼續發展他在音樂和體育方面的愛好。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家人是很滿意的。

這條道路,我們計算了一下,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大約需要花費三四百萬吧。和走公立路線買學區房相比,雖然看上去金額沒有學區房多,但學區房是資產,幾年後轉手,從過往的情況來說,還能賺一筆。而走國際路線,這些錢就是純消費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走國際路線比走公立路線更花錢。

坦率地說,我們家現在賬上存款距離這個目標還有相當距離,但好在不是一次性花銷,我們有信心能在未來的時間裡逐步準備好。

這就是我們家關於小朋友教育路線的思考和我們家的選擇。最後再次強調——這樣的選擇適合我們家,但並不適合所有家庭。

咱們中國人都是很重視教育的。祝願各位朋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解決方案!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推薦閱讀:

寶寶去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入園前5招先學起來
1歲寶寶不會指認人物,教了好久,有什麼好辦法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睡午覺、打個盹兒: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嗎?
全球最高顏值兒童居家用品大種草,寶寶用著更可愛~
痱子咋預防,祛痱產品咋選擇,痱子濕疹咋鑒別,給寶寶用啥涼席好?答案在這裡?

TAG:育儿 | 上学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