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趣店差的不是一個阿里巴巴,而是一個自建生態

最近,互聯網圈裡最熱鬧的事之一莫過於趣店上市了。10月18日晚,預熱多時的趣店集團正式登錄美國紐交所,成為繼宜人貸、信而富之後第三家於美股上市的國內互金公司。

上市當天,24美元的發行價即暴漲至29.18美元,漲幅達21.58%,成為了紐交所當日上漲幅度最大的股票,超過A股96%的上市公司市值,成功躋身百億美元俱樂部。

互金公司上市突破百億美元市值,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而事實上,拋開爭議頗大的發展史不談,趣店在資本上的「成功」,與阿里的加持密不可分。它仍然可以視作BAT壟斷互聯網的產物,也正因為如此,那些不站隊的互聯網公司如何走向這樣的成功就成為頗值得玩味的問題。

BAT「壟斷」互聯網,明星公司難脫「干係」

早期的趣店,並不十分出眾,同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一樣業績寥寥,2015年之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據公開數據,2015 年當年全年營收 2.33 億,凈虧損為 5.42 億。

不過,轉變馬上到來,2015年11月趣店就開始實現規模盈利,2016年全年更是一舉獲得5.77億元的凈利潤,2017年上半年僅半年時間凈利潤更是達到了9.73億元。

這一系列的轉變,最大的因素無疑是阿里的入局:2015年9月,趣店開始與支付寶、芝麻信用全面合作,換來了趣分期入口直接出現於支付寶界面上,並接入了支付寶的信用體系。現在,對接5億用戶的流量巨頭支付寶「第三方提供服務」入口中,「來分期」(趣店旗下)已經並列於「滴滴出行」、「天貓」等主流業務存在。

顯而易見,在BAT贏家通吃的互聯網環境下,趣店成為互金領域被阿里挑中的那家。

無獨有偶,同樣是金融領域,9月底風頭不輸現在趣店的眾安在線,其BAT背景就更加明顯。9月28日在香港掛牌上市後,眾安在線連續飆漲3天,總漲幅超過40%,市值一度突破1500億港幣,目前仍在1000億港幣之上,風頭正盛。

有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馬組成的「乾爹團」,眾安在線的後台比趣店來頭更大,成立4年就成功IPO。除了趣店、眾安在線,還有更多明星公司的發家都與BAT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比如騰訊投資滴滴打車、摩拜單車,百度投資趣店之前的首家美股上市互金公司宜人貸等。

同樣沒有深的護城河,有沒有「乾爹」結局卻不一樣

如果按市值來算,趣店的市盈率高達110倍,這表達出投資者對趣店未來十分肯定。一般而言,投資者對一個上市企業的的「看好」,除了已有的業績亮眼,更重要的是在未來能夠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但是,簡單研究趣店的業務模式,就會發現它的競爭「護城河」十分地淺,在風控技術、獲取流量的能力、資金端保障等互金最重要的內容上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

風控上,嚴重依賴螞蟻金服,審核用戶的主要參數來源於芝麻信用,風控體系、反欺詐、壞賬控制可能並沒有過人之處;獲取流量方面,支付寶免費導流量大、價低,誰上誰可能都行;在資金保障上,有股東自有資金的加持一定程度上沒有後顧之憂。

總之,沒有阿里的加持,趣店高達500億元的估值必然無處安放。眾安在線也面臨類似的境況,雖然號稱業務領域覆蓋了退運險、碎屏險、航延險,甚至兒童防走失險這些奇葩的、傳統保險未觸及的空白領域,但實際上,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2016年眾安在線33.66億的總營收中,基於淘寶的退運險保費就達到11.9億元人民幣,佔比超過1/3。

回顧互聯網發展史,除了站隊,確實也出現過一批野蠻生長的明星上市公司,它們有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最終又歸於平靜甚至走在消失的邊緣。

聚美優品,2014年風光上市,3年時間從巔峰總市值57.8億美元跌落到4.46億美元(10月22日數據),縮水9成多。

中國版亞馬遜噹噹網,2010年紐交所上市當天股價暴漲86.94%,市值23.3億美元,2016年9月私有化時,市值尚不及2010年的1/4。

而中國版的Facebook人人網的境況就略顯凄涼,2011年上市時市值為55.3億美元,眼下只有6.56億,跌去8成以上,比聚美更慘的是,過去輿論都還在追問人人是否要「倒閉」,到現在連問的人都沒有了。

這些曾經風光、不靠站隊生存發展的企業,展現了創業者堅韌的一面,然而同趣店一樣,它們並沒有形成自己的護城河:電商紅利枯竭、京東天貓唯品會在美妝領域持續發力下的聚美並沒有獨特優勢;噹噹的圖書市場被京東天貓輕易瓜分;以抄襲Facebook為主的人人網更是除了進入時機之外再無引領市場的亮點。

在沒有好「爹」的情況下,這些企業走入了同趣店、眾安保險完全不一樣的命運。

如果不站隊,互聯網公司究竟要怎麼玩?

不站隊、沒有好「爹」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中,也存在有真正成功的案例。事實上,歸根結底,只有建立獨特的、完整的自有生態,形成不依賴BAT等巨頭的護城河,能夠自我閉環成長,才能脫穎而出。如果沒有,或者不願意,那麼只有去站隊,否則不論如何風光,都很可能跌下神壇。

不站隊的中國獨角獸中,具備自有生態的屈指可數,幾乎只有今日頭條、微博、美圖等寥寥數家,逐一分析它們的發展特徵,能夠發現許多相似之處。

2017年9月,微博上線超級粉絲通,也意味著微博進一步完善自我生態體系的閉環,通過立體化的數據標籤,幫助企業鎖定精準目標消費人群,和國外的社交產品不同,微博已經實現了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的全平台內容展現,這也詮釋著微博從0到1的商業生態的成熟。

2016 年年末的 10 億美元 D 輪融資後,今日頭條的估值已達 110 億美元,然而,不同於TMD的滴滴、新美大委身BAT,今日頭條四輪融資中投資方除新浪微博外,均為紅杉資本、建銀國際等風險投資。今日頭條敢這麼干,源於它的多維自有生態建設,包括對核心的內容進行投資(例如華爾街見聞、火山小視頻)、擴展社交業務(投資花熊等外部社交產品,自建微頭條等)、投資布局廣告營銷業務(各地廣告代理公司)以及海外化擴張(印度Dailyhunt、美國Flipagram、東南亞Vshow等)。

顯然,今日頭條脫離了BAT的流量及生態體系,自建了基於內容傳播為核心的一整套生態玩法,能夠獨立進化發展。

而相比較今日頭條與微博,美圖的量級要更小,不站隊BAT的難度將更大。但美圖多年的發展也沒有站隊BAT的跡象,且同樣被市場所看好,10月19日,美圖公司股價上漲近6%,市值重新突破500億港元。究其原因,可能在於美圖的自有生態更加閉環和成熟,形成了完全不依賴BAT,也不懼BAT插手競爭的生態鏈。

美圖以「美」為用戶核心需求,這幾年通過技術、大數據、硬體、AI等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用戶與流量的閉環體系,「美+AI」,AI作為當今最火的概念,2017年也逐步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很早之前美圖的MTLAB就開始深耕AI領域,近期美圖在港股逆勢造好,源於美圖專註於美妝的電商平台「美圖美妝」正式上線,基於大部分女性受眾的需求,美圖美妝的「皮膚測試」功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各大應用市場的下載量節節高攀,其背後的成功也離不開基於美圖海量用戶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結晶。

以「美」為核心的生態鏈條構成了美圖獨特的、完整的強大生態圈,能夠實現閉環式的自我成長,既不需要BAT等大佬的加持,也因為生態體系的完善帶來的護城河而不大可能被BAT像在其他產品領域那樣入侵,不站隊就有了充分的底氣。

今日頭條、微博、美圖通過生態鏈組建護城河的做法,就是互聯網公司在不站隊的情況下生存與發展的邏輯。


推薦閱讀:

幾點看法:關於阿里的「月餅事件」
阿里虧損才賣出百萬,亞馬遜爸爸怎麼做到輕鬆賣出千萬智能音箱的?
走在新零售的路上,阿里還有多少城池待攻佔?
衛哲離職的背後有什麼隱情?

TAG:趣店 | 海外上市 | 阿里巴巴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