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茨納赫筆記》導讀

由於我們近期將進行《克羅茨納赫筆記》(以下簡稱《筆記》)的研讀,及《筆記》往往不為大多數讀者所了解,專欄在本周先推出本《導讀》,提供《筆記》的相關信息,以供讀者閱讀時參考。

一、寫作背景

1. 在《筆記》之前

在之前的研讀中,我們已經說明了馬克思在第一次轉變前的情況。首先,他是一個青年黑格爾派;其次,他在對社會現實的接觸中加深了對黑格爾理論的質疑;最後,沒有提到的一點是,馬克思在之前就已經展開了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當然這種批判還不是唯物主義的。這種背景造成的第一個產物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這部作品(手稿),這部作品的寫作時間大約是1843年3月-9月。我們將在《筆記》後進行對它的研讀。

除此之外,在《筆記》寫作之前,有一位重要人物——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出版了《基督教的本質》一書。恩格斯曾經高度評價過這本書對他們的影響。費爾巴哈的作品對這一時期的馬克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推動他向唯物主義及人本主義發展。特別是費爾巴哈的「主謂顛倒的方法」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巨大影響,無疑會投射到此時的馬克思身上。

這就是說,在黑格爾那裡具有派生的、主觀的、形式的意義的東西,在我看來則是具有本原的、客觀的、本質的意義。——費爾巴哈《論對<基督教本質>一書的評論》

2. 《筆記》的背景

《克羅茨納赫筆記》作於1843年7-8月,相當於《法哲學批判》(或《1843年手稿》)的後期。但MEGA2的編者陶伯特認為《筆記》作於《法哲學批判》之後。本文在這裡採用前者的觀點。無論哪一種說法,《筆記》同《法哲學批判》存在密切聯繫都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只在於聯繫的內容。

這段時間內,馬克思的主要活動有:在1843年3月17日退出了《萊茵報》;5月同盧格研究《德法年鑒》的出版問題;5月底同燕妮在克羅茨納赫籌備結婚事宜,在6月19日二人完婚;10月初動身前往巴黎。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於1843年2月末,馬克思閱讀了費爾巴哈的《關於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一書。在3月13日,馬克思致盧格的信中提到了自己的看法:

費爾巴哈的警句只有一點不能使我滿意,這就是:他強調自然過多而強調政治太少。然而這是現代哲學能夠藉以成為真理的唯一聯盟。結果可能會像16世紀那樣,除了醉心於自然的人以外,還有醉心於國家的人。

這樣的思想可能正是馬克思寫作《筆記》的動力,我們將在文本內容中看到這一點。

二、版本情況

1. 最初出版與蘇聯的研究

《筆記》最早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是在1927年出版的MEGA1I/1中,編者梁贊諾夫在這一卷的導言中介紹了《筆記》,並高度評價了其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它體現了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但MEGA1並沒有編排出筆記的原文,只是提要式地說明了筆記的一些形式和特點。我們之前列出的《馬恩列斯研究資料彙編》的中譯即是以此為底本。

《筆記》的全文出版是在1981年的MEGA2IV/2中,筆者找到的PDF也正是這一版。MEGA2的特點是按照原始狀態排印全文,同時有附屬材料卷輔助閱讀,能夠較好地還原文本原貌。

由於《筆記》在相當時間內只為蘇聯所掌握,以及意識形態、理論上的分歧,《筆記》的文本在很長時間一段時間內基本只有蘇聯學者進行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梁贊諾夫、拉賓、巴加圖利亞、莫洛索夫和魯緬彩娃等。特別是拉賓在其1976年的著作《青年馬克思》中大量論述了對《筆記》的看法,提出了《筆記》作於《法哲學批判》後期及直接影響了後者寫作的觀點。這一觀點得到了蘇聯學者的普遍認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筆記》在歷史唯物主義創立中的意義,巴加圖利亞認為這一作品可以看出馬克思思想的重大轉變,除了來自費爾巴哈的方法論影響外,馬克思在《筆記》中私有財產同政治關係的研究作用很大。值得一提的是關於《筆記》的觀點是否已經進入了馬克思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蘇聯學者莫洛索夫認為馬克思在《筆記》中已經發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變革,而我國張一兵教授在《回到馬克思》一作中著力駁斥了這一觀點。我在這裡贊同張一兵教授的說法,即馬克思在《筆記》中表現出的唯物主義觀點是社會唯物主義的,而非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唯物主義同歷史唯物主義的不同點,我們將在具體的研讀文中加以論述。

2. 中文譯本情況

中文譯本問題應當是讀者最關心的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國《筆記》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於1980年在《馬列著作編譯資料》第11輯和12輯中發表了轉引自1977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工人運動史論叢》中《筆記》第四筆記本的全文譯文。1983年第6輯中刊載了魯緬彩娃關於《筆記》的導言。第11輯在刊載第四筆記本譯文後附有對《筆記》的簡介。這一筆記本的譯文是我國譯本中少有的對馬克思筆記作品的全本翻譯,除《筆記》外享有類似待遇的還有《伊壁鳩魯筆記》。除此之外,1981年第3期《馬克思主義研究參考資料》發表了MEGA1中對《筆記》提要的譯文並轉載在《馬恩列斯研究資料彙編》上。由於翻譯情況,我國對《筆記》的研究主要基於第四筆記本,這本筆記也是馬克思評註最多的一本,研究價值也確實最高。

筆者在這裡推薦參考文獻中的《馬克思<克羅茨納赫筆記>研究讀本》一書,本文主要參考了此書,並且此文附有第二筆記的索引和第四筆記的全本翻譯,以及相關研究材料的翻譯,便於閱讀研究。

三、文本導讀

1. 文本情況

根據MEGA2,《筆記》共分為五冊,我國有學者認為《筆記》共有七冊,有兩冊現在被劃入《巴黎筆記》中。這裡採用MEGA2的觀點。五本筆記本均是馬克思自製的,用線編起,筆記一般有馬克思自製的封面,從第二本到第五本,封面上都有羅馬數字標號。馬克思給筆記本標有頁碼,頁面使用既有單列的也有雙列的。內容中有德文和部分拉丁文。具體的情況可以參閱參考文獻一和MEGA2。可以看出,第一、第三、第五筆記本是連續寫成,而二、四是分兩個階段完成。馬克思在筆記本上標記了自己的寫作時間,是1843年的7月和8月。

2. 文本內容

第一筆記的主要內容是對亨利希《法國史》的摘錄,包括了14世紀以前的法國歷史,表現了馬克思對封建國家形成、封建所有制不同形式的產生以及主要階層權利與地位問題的特別關注。本筆記中馬克思沒有留下自己的評價。

第二筆記除繼續摘錄亨利希《法國史》14世紀初到16世紀末的內容外,還摘錄了法國大革命相關的幾本著作。除此之外,還有波蘭史、威尼斯共和國史以及盧梭和孟德斯鳩的主要作品(《社會契約論》《論法的精神》)。在這裡馬克思特別關注所有制問題及其同政治之間的關係。

第三筆記主要的內容是英國歷史,馬克思自己制定的標題為「歷史-政治筆記」。包括對輝格黨黨魁約翰·羅素《從亨利希七世執政到近代英國的政府與憲法的歷史》德譯本的摘錄和約翰·拉彭貝爾格《英國史》第一卷的摘錄。主要關注了議會及其性質,封建階級、權力與法律的關係和封建階級向資產階級轉化的事實。

第四筆記先摘錄了法國史,在之後,馬克思可能擴展了筆記計劃,摘錄了德國、英國和瑞典史。主要關注了封建時期社會關係和市民階層發展狀況,封建財產形式,特別注意了施米特有關封建「采邑制度」變為「政治生活形式」這一思想的論述;法國七月革命的歷史;法國大革命的研究作品和文獻;對德國史特別注意了閔採爾和蓋斯邁耶爾關於私有財產的觀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情況等等。

第五筆記包含五本著作的摘錄,即約翰·普菲斯特爾《德國史》,尤斯圖斯·默澤爾《愛國主義的幻想》,卡爾·茹弗魯瓦《繼承權的原則和法國與英國的貴族》,托馬斯·漢密爾頓《北美合眾國的人與風俗習慣》,馬基雅維利《論國家或對梯特·李維頭十本著作的研究》。關注點包括封建階級和制度的形成;革命對消滅封建社會的意義;美國憲法和政治制度;政治同經濟、同經濟利益與階級關係的聯繫。

從大致內容上,我們就已經能看出馬克思此時已經具有了社會唯物主義的觀點,也就是社會現實生活對社會觀念的決定作用。他還特別關注了所有制對政治形式的決定性。要注意的一點是,馬克思此時的社會唯物主義觀點還是從歷史學、政治學出發的,與他進入政治經濟學視域後的社會唯物主義,及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社會唯物主義觀點仍有區別。

參考文獻

《馬克思<克羅茨納赫筆記>研究讀本》,王旭東,姜海波,中央編譯出版社

《回到馬克思》第三版,張一兵,江蘇人民出版社


推薦閱讀:

馬前卒——一個有意或無奈的保守主義者
土耳其政變一周年:昔日的「中東之光」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他一生都勇於特立獨行,獨自說出真相
你好,烏托邦。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不被欺騙

TAG: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卡尔·马克思KarlMa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