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個古裝影視劇常犯的錯誤:之一.炮彈會爆炸
全世界編導都愛犯的錯誤:炮彈會爆炸
不少人小時候應該都看過《康熙王朝》。即使沒看全,也或多或少看過幾眼,畢竟這部劇可謂製作精良的國產大劇。
看過的人一定不會忘記片頭韓磊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
僅僅片頭曲OP里就有著大量戰鬥場面,而最震撼的莫過於清軍使用大炮。
當然了,火藥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小學課本里就這樣講:我國在唐代末年就已使用火藥。那《康熙王朝》的編導肯定就想了:我們大清的康熙爺打仗不用大炮,還對得起歷史常識嗎?
於是,在比如平定三藩之亂、在比如收復鄭家台灣、在比如和葛爾丹叛軍的大戰中,清軍使用大炮使用的不亦樂乎......
先說得開門見山一點,這種爆破威力,別說是17世紀的康熙爺,就是19世紀的拿破崙,也沒見過,現實中,這樣的爆破效果,只能來自於一顆20世紀的炮彈。
康熙爺的大清(1654~1722)時,使用的仍然是傳統黑火藥,黑火藥爆破威力極為有限,所以只能叫「火藥」。而大約1865年由著名的諾貝爾發明的黃火藥,才是我們熟悉的火藥,這種黃火藥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炸藥,炸藥是在1888年才首次用于軍事。
這絕對是炸藥的威力啊。
<<<<<<<<<<<<<<<<<<<<<<<<<<
當然,如果有人說,為了視覺效果,導演將爆炸效果做了一定程度的誇張,這不能算完全的錯誤啊。
那好,我們不糾結於爆炸效果。
重點來了:真實的情況是,炸藥發明以前,就沒有能爆炸的炮彈。
我先放一張近代火炮的圖,
它是這樣的:
放錯圖了......
是長這樣的!
圖中為著名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青銅火炮。
注意看前方的圓球炮彈,千萬不要以為內含火藥,這些全部都是實心彈丸。
那麼有沒有空心的炮彈呢?
當然有啊,只是裡面也沒有火藥,這一種,叫做霰(xian)彈,或者叫葡萄彈(一說葡萄彈是海軍專用彈),炮彈內部裝滿鋼珠或者鐵片,在彈殼破裂後飛散出去,殺傷敵方人員,其打擊範圍呈扇形面,但是射程和有效殺傷距離遠遠小於實心彈。
而無論是實心彈還是霰彈,都不能落地爆炸,這一點,國外拍攝的火器時代題材的電影多數表現的很好。
《愛國者》截圖,獨立戰爭(1775~1783),圖中正中間,位於最前端的球體是經過兩次地面彈跳的實心炮彈,中部的褐色呈煙霧狀的是炮彈在草地上濺起的大量泥土,最後面的白煙是炮口火藥產生的煙霧。
片子中下一幕情景表現這顆彈丸揍掉了一個北美大陸軍士兵的腦袋,畫面有些血腥,就不放圖上來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隨便提一下,真實情形下不可能只打掉一名士兵的腦袋,而是沿直線接著打掉一縱列人的腦袋。)
《愛國者》的編導在還原真實場景上是下足功夫的。但正像標題說的,這是全世界編導都愛犯的錯誤,並不僅是中國劇組的專利。
我們就再來看看其他國外電影是怎麼拍的。
這裡選兩部反映拿破崙時代(1796年征戰義大利~1815年滑鐵盧兵敗,比康熙爺還晚了100多年)的電影,而且評分還都不低。
第一部
《拿破崙在奧茲特利茨》
老片子了,描寫著名的三皇會戰。遠處冒著火光的是炮彈爆炸的瞬間,這絕對是一枚來自20世紀(至少也是19世紀末)、穿越到1805年的炮彈。
第二部
《拿破崙戰役》,網上找的片源,解析度很低,但是仍可以看見,拍攝規模可謂不小。也是老片子,算是大製作了。
注意看方陣後方那直衝雲霄的火焰......
這爆破威力,我都不能把它定義為20世紀穿越來的炮彈,不客氣的說,這種威力已經超越一戰,只有二戰裝備才能達到。(我覺得1937年淞滬會戰時國民黨主力都沒有這樣的火力。)
我只能說,從影視劇中學歷史,誤人不淺啊。
挑了半天的毛病,有人說,你說的是真是假,我們怎麼知道。
那好,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
前些年有一檔美國電視節目叫《致命武士》,做了三季,最後實在對不起收視率就不再做了。每集節目選取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種戰士互相搏殺,經過專家的點評和電腦的測試,最終評述雙方的優劣。其中用現代技術真實再造了當年的武器。有一集就真實仿造了拿破崙時代的火炮。
這裡引用《致命武士》的截圖。
關於拿破崙戰爭時期(1796~1815)火炮的威力,真相即將揭開。
(再次印證了,現實和電影差距還是很大的)
炮兵出身的拿哥,非常鍾情在戰場上使用這種八磅步兵炮。圖中測試組還原了這種火炮。
(「廢話,用你解釋!就你明白?」)
(多說一點,火炮在發射霰彈時,攻擊範圍呈扇面形狀,因此不必考精準度,但是霰彈攻擊距離十分短,考慮切換成霰彈時已經幾近短兵相接,而火炮的威懾就在於超遠距離擊殺,因此,仍然首要考慮實心彈的準確度。)
開始了,我們來看一下,真正的200年前火炮和《康熙王朝》里400年前火炮是不是一樣。
第一發。(場面真拉風,難怪拿破崙鍾愛這種炮,不愧是社會我拿哥!)
沒有命中,打在草地上,留下一個彈坑。
目標完好無損。
重新裝填,準備第二次射擊。步驟好複雜啊,如果事情都像電影電視里一樣簡單就好了,霧......
重點來了,黑火藥!拿破崙戰爭期間(請銘記滑鐵盧戰役是1815年,已經非常接近現代)仍然使用黑火藥!而黑火藥絕不可能達成《康熙王朝》中的威力。此時黃火藥(炸藥)正在路上,還有73年抵達戰場!
依然黑火藥!
第二發。真拉風!不愧是社會我拿哥。
命中目標。左上角假人模型肩部中彈,別問我為什麼沒爆炸了,我前面白說了嗎,那個年代炮彈炸不了。
一群人在歡呼,太牛逼啦太牛逼啦。
擊穿了假人模型並且打穿了後面木質小屋。
第三發 。
真太拉風了,社會我拿哥。可是這一次,不知怎麼的,我心上忽然升起一些難過,拿哥,你的帝國並沒有從你這拉風一炮(...迷之不對勁,用錯詞了么?)的餘燼中重獲新生。
第三炮干倒假人模型。(紛紛說,太棒了,寶貝!)
干倒假人之後炮彈繼續擊穿木屋,打飛了木屋中的一個假人的腦袋。
真是成功的一炮兒!大喜過望的歡呼中。
但是看慣了影視劇的觀眾,會不會對真實的情況,有些失望呢。
<<<<<<<<<<<<<<<<<<<<<<<<<<
如果一切如電影電視里該多好,我又何嘗不希望,我們大清的康熙爺可以對一個半世紀以後的拿破崙大帝實行降維打擊。
<<<<<<<<<<<<<<<<<<<<<<<<<<
寫到這裡,本來該要結束了。最後多說一些,彌補一下現實的遺憾。最遲在拿破崙時代,能爆炸的開花彈並不是絕對沒有,它叫做榴彈或者榴霰彈,只是依然不同於影視作品裡的樣子。榴霰彈不是在地面爆炸,而是飛到距離敵方陣營上空幾米處爆破,撒下火焰(若是榴霰彈還有大量鋼釘鐵珠)殺傷敵軍。真正的我們常看到的會落地爆炸的炮彈,是桶裝炮彈,在黃火藥發明以後相當一段時間之後才投入軍事,現實中只能在20世紀才能看到其身影。
以下內容為追加,
最後再寫一段,多放幾張圖,因為很多讀者拿榴彈說事(榴彈我也提到了,在此重申):我的意思是,炮彈不會爆炸,沒說不能開花。重點說的是不會像前面幾部影視劇那樣落地爆炸,火器時代的榴彈都是半空爆破撒下火焰的,這種爆破,無論方式還是威力,都和上述影視作品裡完全不同。關於半空爆破是什麼樣子的,我實在找不出影視劇截圖,只能打開塵封已久的遊戲神作《拿破崙 全面戰爭》,抓拍了幾張。
你們說的榴彈炮。
半空爆破的瞬間,是不是能感到和《康熙王朝》里的落地爆炸威力相差很多。(注意看坐上角文字,第三行,它能在目標上方爆炸。抱歉,抓拍不容易,沒有把文字照全。這種炮彈是一直到1815年為止最先進的炮彈,相比於影視劇,這已經是真實情況的極限了。另外,如圖中的威力所示,這種火器時代末期才出現的開花彈實用效果並不好,因此在真正的戰場上出現的頻次也並不高。)
再來一張,這張比較明顯。很難抓拍的。
(這是唯一能開花的榴彈的真實寫照,影視劇里極少展現,而且,其出現年代已經很晚近了,幾乎與近現代相連接。此處銘記滑鐵盧戰役是1815年,而比較公認的現代戰爭的開端是1850年前後的美國南北戰爭。)
最後對於榴彈,我再總結三點:
第一,出現非常晚,已經接近現代。(《別拿中國明朝就有開花彈這種類似小廣告的東西說事,明朝要有,你明英宗至於讓瓦剌人擄走嗎?你台灣至於讓荷蘭人占走嗎?當然你如果硬把強化版鞭炮說成開花彈,我也佩服你。)
第二,絕對不是傳統印象里的爆炸彈,區別相當之大。
第三,出場率很低。
至少以上三點,我將它特別的剔除出去,而真正的廣大群眾印象里的爆炸彈,仍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產物。
以上。
如果感興趣,更多內容請關注 盤點五個古裝影視劇常犯的錯誤:之二.宋代以前坐椅子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蜜絲佛陀先生
※從《俠嵐》的成功談談動畫中的傳統文化
※《大明王朝1566》中的匾額與對聯淺議(二)
※你覺得最好聽的故事是什麼?
※《每日一卦》人被斬首後幾秒內身體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