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不是滋味

上周推薦了三本運動類書籍,我個人特別愛看這類書,感覺這些人最接近最本質的生活,不受社會的條條框框限制,這種純粹的感情特別能打動人。平時生活在社會裡這麼多人身邊,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隨地大小便,出門還要點頭哈腰裝孫子。看一般小說,雖然作者總在和社會對抗,但還是在這個條條框框下找自己,總缺那麼點兒意思。

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里有這麼一段話:

不太在乎勝負成敗,這種性格在長大成人後也大致未變。無論何事,贏了別人也罷輸給別人也罷,都不太計較,到時更關心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

說人生像長跑也好,像攀登也好,運動除了身體上有改觀以外,還能讓我放大條想些平時想不明白的。過一段時間身心就有一定變化,給生活帶來的新鮮感不是買東西能比的。我的快樂源自於發現新的認識,看同一個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可能更深刻一點吧。身邊其他人的快樂都不一樣,有的是發財,有的是得到別人的肯定,有的可能是睡了個姑娘。

王陽明說:「悟性自足,不假外求。」目標在自己心裡,而不在別人身上。如果太在意別人,競爭對手不在,就會失去目標,我掙的比誰多,業績比誰好,又讀了幾本書,這些都是別人的標準。幸福感在自己身上尋找的話,物質就算減少了我也可以很快樂,我高興是因為我成長,不是對外界的患得患失。想通這點,別人的肯定與否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我也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認同感確實很令人愉悅。每個人心裡都有把標尺,別人看我做的感到快樂,還是我滿足了他的那把尺子。尺子大致也是通用的,也是每個人心裡共同的「理」,包括我自己,別人給我的認同感都是我自己滿足之後的事了。

就算是討好型人格,那又怎樣?小時候我媽給我買雙nike,我說穿著真舒服,我媽說你是心裡舒服吧?我說心裡舒服也是舒服。討好型人格給別人和自己都帶來快樂,又不傷害到誰,挺好的啊!有些詞語被賦予了過多的含義,討好聽起來就像「賤」一樣。舉個例子,阿爾茨海默症,一種老年病而已,我們卻叫他老年痴呆,誰他媽痴呆了?智力未發育的時候叫小兒痴呆行嗎?還有老花鏡,國外叫reading glasses,讀書鏡。其實討好型人格就是有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強烈慾望,有點底線就足夠了,不用刻意控制。我給別人講個笑話,快樂翻倍,我不覺得自己賤。

我不喜歡馮唐,在他眼裡彷彿樂趣只能源於性,不承認就是虛偽。我也俗也有慾望,和喜愛的姑娘共度良宵當然也是其中一種,但我的快樂可以源自很多地方,絕非全部來自性慾。如果把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性慾之上,當然看什麼都是下半身思考了。我說我學習也可以快樂,你說假,學習就是為了睡姑娘;我說參與體育鍛煉讓我高興,你說假,鍛煉也是為了睡姑娘。你可能挺睿智挺有才華的,但是本能佔據了你太多的思考空間。聖人的眼裡都是聖人,佛的眼裡都是佛。心裡住個強姦犯,看誰都是流氓。如果把格局放大一點,才華能照耀到太多地方,可惜他只點亮了褲襠。

之前寫過兩篇文,一篇是Ueli Steck意外去世,一篇是我的朋友Reg Brown冰川上意外去世,悲劇特別擅長激活大腦。這次我又寫了這麼多,是的,又有人死了。

他的名字叫Hayden Kennedy

今年10月7日,HK和女友滑雪登山遭遇雪崩,HK半身被埋,女友全身被埋,HK無法找到女友於是走出山區尋找救援,10月9日HK女友的屍體在一米深處被發現。

HK被譽為年青一代最優秀登山家之一,名下有很多振奮人心的成功攀登,不斷拓展新的極限。我非常喜歡他發表在Day I Sent的一篇文章,字裡行間都是自由不羈,又不缺乏深刻思考。這種靈性是小說家都望塵莫及的,也是開頭提到的我為什麼更喜歡這些人的文字。

原文鏈接:

The Day We Sent Logical Progression

上文發表於HK和女友出事10天前。

文章比較長,我昨晚讀了很久,各種想法像彈幕一樣在腦里掠過。「精彩」絕不是我對這篇文章的印象之一,是個悲喜交錯的故事,裡面提到了他兩位摯友後來在別的攀登中意外去世。其中Kyle Dempster大家可以從油管一個視頻中了解,搜他的名字加Outdoor Research即可找到,挺長的一個自拍紀錄片,一個多小時吧。我的微屁恩掛了,鏈接以後再貼。

看過HK的文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在女友去世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父親在facebook寫道:

He chose to end his life. Myself and his mother Julie sorrowfully respect his decision.

作為一個職業登山運動員,生活、理想、事業都是圍繞「攀登」一詞構建起來的,當你開始懷疑「攀登」的時候,也就意味懷疑自己的一切。從頭來過已經不可能,摯愛的人又喪命於此。

就好像遊戲玩到最後,發現科技樹點歪了。

我特別欣賞HK的攀登態度,他沒有facebook,沒有instagram,從來不關注最新的hashtag是什麼。他關注的是特別純粹的攀登,不受外界名利干擾,在旅途中學習並獲得新的人生體驗。

封面圖裡的四個人,只有頭像黑白那個還活著,太可惜了。說什麼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中死去,都是扯蛋,不值得死。

說回我自己,我壓根沒想當專業運動員,只是從運動中汲取些有意義的東西投入到生活里,希望能接近村上春樹那種精神狀態。

不想寫了,能懂的人也懂了。


推薦閱讀:

站上14座8000米雪山頂峰,到底有多難?
太高興!Kilian一周兩次登頂珠峰,「生命巔峰」計劃全劇終
比珠峰困難的山峰註定承載著傳奇——祝賀阿左、昊昕幺妹峰2017年度首登(同時紀念嚴冬冬)
別人說我作死的時候,我這樣回應他

TAG:登山 | 户外运动 | 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