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省以後,中國的大都會區是怎樣的?

概況

隨著城市化率超過90%以及國內階級形勢的變化,中國在21世紀中後頁撤消了延續700年以上的省級行政單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眾多大都會區。到了23世紀,71個大都會區直接管轄著居住在中國大陸和領海中的將近二十五億民眾。

這71個大都會區在中國大陸相互連接成世界上最龐大的統一都市群:從海參崴到美濟島、從霍爾果斯到上海、從拉薩到哈爾濱,全部是連成片的一望無際的城市,點綴在各個都會區之間的除了部分農場便是大量自然風光優美的國家公園、濕地、森林和植被。

每個都會區之間依靠高速鐵路網路、高速公路網路和通用機場網路連接起來,相鄰都會區的通勤時間在半個小時到3小時之間,市民分別在兩個都會區工作與居住是常態,而到了休息日便可到都會區之間的國家公園探索迷人風光。

隨著傳統農村的消亡和工業集約化農業的興起,很多不適宜居住地區的人口已經全部遷出至鄰近都會區,該地被國家公園化。同樣地,在很多偏遠山區的村落也已經完全荒廢並恢復自然原狀。這些地區統一歸為「限制開發區域」以確保中國大陸擁有足夠的自然資源,尤其是乾淨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和豐富的有機農產品。限制開發區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大部,秦嶺和黃土高原大部,東北、內蒙、西北森林帶大部以及南嶺丘陵地帶大部。

中央政府以下的行政區域由四級壓縮到三級:

第一級:大都會區政府

第二級:行政市政府

第三級:社區聯合治理委員會(聯治委)

大都會區政府的最高行政領導人被稱為「行政長官」,由中央政府任命。

行政市政府的最高行政領導人被稱為「市長」,由大都會區政府推薦候選人,市民直接選舉而出。

社區聯合治理委員會屬於行政市內某單獨社區或多個社區(取決於社區面積以及人口數量)的聯合治理組織,也是最基層的政府行政單位,其常務委員會有10人,5人為市政府任命,5人為社區直接選舉而出。

歷史

之所以撤省設立大都會區,中央政府是基於21世紀中前期的國內政治經濟狀況而做出該決定的。

首先,大撕裂時期導致的削藩。

21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二十年被稱為大撕裂時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近半個世紀令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同時,由利益分配、階級變化、民族矛盾和環境污染而引起的一系列衝突也開始集中爆發。雖然最終以較為平穩的方式度過了這段時期,但其對國內行政體制產生了巨大影響,地方力量開始受到削弱。(具體內容不宜展開)

其次,城市群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21世紀中前期在國內已經高度成熟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進一步成為了國內眾多城市之間學習的模板,進而在21世紀中葉令中國大陸事實上誕生了數十個跨越省際的城市群,這些城市群直接或間接拉動了周邊落後地區的發展,也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和生活空間。

接著,高度城市化以及農村的消亡需要一種新的行政體制。

城市化帶來的結果包括城市群的興起和農村的消亡,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城市群的管理與傳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間存在天然矛盾,前者必然追求將多個不同地級市的權力集約起來以獲得最高生產效率,這直接導致後者逐漸被架空。長久下去將令中央政府失去對城市群的管控,也將大大增加每個省的管理成本和難度。

然後,市民階級完全崛起。

城市化的完成必然壯大了市民階級的力量,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數千年來市民階級的數量第一次超過農民階級,並開始成為中國的主導階級。市民階級崛起以及伴隨而至的所謂「公民意識覺醒」皆迫使城市基層行政單位發生改革。

最後,信息科技的進步令管理層級扁平化。

改革的一個重要助力工具就是信息科技的進步,其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令中央政府有辦法在不增加僱員以及削減行政層級的同時保持對全體國民信息的收集和行為的管控。

綜合上述因素,中央政府決定順應歷史趨勢,終結了行省的歷史使命,大都會區制度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都會區的意義

大都會區制度深刻地影響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的發展,尤其在國內政治和經濟領域產生了重大意義。

都會區制度最大程度上激活了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大都會區將一群城市融合為一整個生活體系,為國內工商業分工和布局帶來極大變化,從此之後國內城市間曾經存在的為了吸引投資而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爭相向省和國家要政策的局面被打破,國內各區域的經濟都得到來自不同都會區的拉動,進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工商業矩陣。

這個工商業矩陣自然創造出全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每個區域里的市民都同時生活在兩個或三個都會區範圍內,他們在其中生活、工作、娛樂和創業所產生的各種活動都形成消費,這些消費由都會區的市場所消化,然後再以就業機會和商機的形式反饋給市民階級。

在政治層面上,大都會區制度的意義更明顯,它徹底將富裕大省、人口大省和土地面積大省劃分成數十個大都會,壓縮了地區勢力的活動空間,進一步降低了地區勢力坐大的可能性。同時,也增加了中央政府與基層民眾之間的對話溝通,提高了行政效率。

大都會區產生的問題主要是增加了區域合作之間的決策成本,幾個城市在大家都一致看好的方面合作當然是無間的,但是如果對發展方向或利益分配產生分歧的話,由於缺乏省級行政單位的仲裁或協調,決策反而可能會陷入停滯。

都會區劃分

以下為中國大陸及領海內的都會區具體劃分,不包括海外自治區(如蒙古、西伯利亞和新加坡)。

華北

1. 北京都會區,包括:北京、張家口、承德、廊坊、雄安。

2. 天津都會區,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島。

3. 石家莊都會區,包括: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邢台、邯鄲。

4. 青島都會區,包括:青島、威海、煙台、濰坊。

5. 濟南都會區,包括:濟南、濱州、東營、淄博、萊蕪、德州、聊城、泰安。

6. 魯南都會區,包括:濟寧、臨沂、日照。

7. 鄭州都會區,包括:鄭州、三門峽、洛陽、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

8. 豫東都會區,包括:開封、荷澤、濮陽、安陽、鶴壁、新鄉、商丘、周口。

9. 豫南都會區,包括:南陽、駐馬店、信陽、阜陽、隨州。

10. 太原都會區,包括:太原、晉中、陽泉、忻州、臨汾、長治、呂梁。

11. 新綏都會區,包括: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大同、朔州、鄂爾多斯、包頭、榆林。

12. 赤峰都會區,包括:赤峰、錫林郭勒。

華東

1. 上海都會區,包括上海、蘇州、南通、嘉興。

2. 南京都會區,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

3. 錫常都會區,包括:無錫、常州。

4. 淮東都會區,包括: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泰州。

5. 徐州都會區,包括:徐州、宿州、淮北、淮南、亳州、蚌埠、棗莊。

6. 合肥都會區,包括:合肥、六安、巢湖。

7. 杭州都會區,包括:杭州、湖州、紹興、黃山、宣城。

8. 寧波都會區,包括:寧波、舟山。

9. 溫州都會區,包括:溫州、台州。

10. 金華都會區,包括:金華、麗水、衢州。

11. 福州都會區,包括:福州、寧德、莆田、南平、三明。

12. 廈門都會區,包括:廈門、泉州、漳州、龍岩。

華中

1. 武漢都會區,包括:武漢、黃岡、鄂州、黃石、咸寧、孝感、仙桃、天門、漢川。

2. 漢江都會區,包括:十堰、襄陽、荊門、神農架。

3. 洞庭都會區,包括:岳陽、益陽、常德、荊州、宜昌。

4. 長沙都會區,包括:長沙、湘潭、株洲、婁底。

5. 湘南都會區,包括:衡陽、邵陽、永州。

6. 湘西都會區,包括:懷化、湘西、張家界、銅仁。

7. 南昌都會區,包括:南昌、宜春、新余、吉安、撫州、鷹潭。

8. 鄱陽都會區,包括:九江、景德鎮、上饒。

華南

1. 廣州都會區,包括:廣州、清遠、江門、中山、佛山、珠海、澳門。

2. 深港都會區,包括:深圳、香港、東莞、惠州。

3. 潮汕都會區,包括:潮州、汕頭、汕尾、揭陽。

4. 南嶺都會區,包括:韶關、梅州、河源、雲浮、肇慶、郴州、贛州、梧州、賀州。

5. 湛江都會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北海。

6. 南寧都會區,包括:南寧、貴港、玉林、欽州、防城港、崇左、百色。

7. 柳州都會區,包括:柳州、桂林、來賓、河池。

西南

1. 重慶都會區,包括:重慶、恩施。

2. 成都都會區,包括:成都、德陽、資陽、雅安、樂山、甘孜、阿壩。

3. 川東都會區,包括:綿陽、南充、遂寧、廣安、達州、巴中、廣元。

4. 川南都會區,包括:內江、自貢、瀘州、宜賓。

5. 貴陽都會區,包括:貴陽、安順、遵義、黔南、黔東南、黔西南。

6. 畢節都會區,包括:畢節、昭通、六盤水。

7. 昆明都會區,包括: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文山。

8. 大理都會區,包括:大理、麗江、楚雄、怒江、攀枝花、涼山。

9. 西雙版納都會區,包括:西雙版納、普洱、臨滄、德宏、保山。

10. 拉薩都會區,包括:日喀則、山南、那曲、林芝。

11. 昌都都會區,包括:昌都、迪慶。

12. 藏西都會區,包括:阿里地區。

東北

1. 哈爾濱都會區,包括:哈爾濱、大慶、松原、白城、興安、綏化。

2. 佳木斯都會區,包括:佳木斯、雙鴨山、鶴崗、七台河、伊春、雞西。

3. 牡丹江都會區,包括:牡丹江、延邊。

4. 齊齊哈爾都會區,包括: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大興安嶺

5. 長春都會區,包括:長春、吉林、四平、遼源、通遼。

6. 瀋陽都會區,包括:瀋陽、鐵嶺、撫順、本溪、鞍山、阜新。

7. 遼東灣都會區,包括: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朝陽。

8. 丹東都會區,包括:丹東、通化、白山。

西北

1. 西安都會區,包括:西安、咸陽、渭南、銅川、商洛、寶雞、漢中、安康、延安。

2. 銀川都會區,包括:銀川、石嘴山、吳忠、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

3. 蘭州都會區,包括:蘭州、慶陽、平涼、天水、隴南、定西、甘南、臨夏、白銀、中衛、固原。

4. 肅州都會區,包括:酒泉、張掖、金昌、武威、哈密。

5. 西寧都會區,包括:西寧、海北、海南、海東、黃南、果洛。

6. 格爾木都會區,包括:格爾木、海西、玉樹。

7. 烏魯木齊都會區,包括:烏魯木齊、吐魯番、昌吉、巴音郭楞。

8. 克拉瑪依都會區,包括:克拉瑪依、伊犁、博爾塔拉、塔城、阿勒泰。

9. 喀什都會區,包括:喀什、阿克蘇、和田、克孜勒蘇。

東海

1. 台灣都會區,包括: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花蓮、釣魚島、東沙群島。

南海

1. 海南都會區,包括:海口、三亞、文昌、西沙群島。

2. 永暑都會區,包括:永暑島、美濟島、渚碧島、新鄭和島(鄭和群礁)、南沙群島。

關於中國的背景知識

除了原有的領土,中國在21世紀中葉還通過從新興的歐羅巴合眾國手裡購買原俄羅斯領土的方式將北部國界線擴展到了葉尼塞河以東的整個西伯利亞區域,也以此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北極玩家。另一方面,中國在美國勢力撤出亞太后和平統一了台灣,也主導了朝韓統一和琉球獨立,在新加坡和蒙古相繼公投加入中國後,這個古老國度再度成為東半球無可置疑的最強大的國家。

在第一次接觸後引發的黑科技浪潮推動下,中國率先於21世紀中後期啟動了對月球和火星的殖民計劃,在22世紀上半頁完成了工業基地月球化,並與美歐英斯以一同執行了致力於將火星地球化的「蓋亞計劃」,而在整個22世紀中國企業在太陽系中興建了大量空間站和太空城市,這些持續一個世紀以上的投資、開拓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支撐著中國人在23世紀成為數量最多的人類地外殖民者。

閱讀全文

感謝23世紀Q群的驛寧公民們對此文的貢獻,集體的腦洞是無限大的!

圖片來源:Simon Lee

了解23世紀的背景知識

23世紀的新聞和故事在以下平台同步發布:

大都會新聞官方網站:metnews.net/

微博:@大都會新聞 e.weibo.com/msfr

知乎:大都會新聞專欄 zhuanlan.zhihu.com/23sh

微信公眾號:大都會新聞(id: metnews)

Twitter:大都會新聞 twitter.com/23shiji 加入23世紀Q群一起創造兩百年後的世界:145152482

(by-nc-sa)


推薦閱讀:

黑函·二十八
每日電訊【2217-10-13】威脅與反威脅
科幻連載 | 原創長篇小說:《人類。霾的國》 006
車站和愛情
理想國:我們都是自己的囚徒,自己的詩人

TAG:科幻 | 架空世界观 | 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