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還能買嗎

這是7分鐘理財投研部同事寫的文章。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與大眾的理財意識的穩步覺醒,存款與國債已經不再是多數居民閑散資金的最佳選擇,而品種越來越繁複的各類理財呈現火山爆髮式的增長,使得居民理財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雖然各色理財產品漸欲迷人眼,但銀行的理財產品依然是大多數居民的第一選擇。

1、發行規模數量上升

近十年來,銀行的理財產品無論是品種數量還是發行規模都在逐步擴大穩步上升。從年度數據來看,截止2016年底,理財產品存續餘額有29.0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了5.55萬億元。從2017年起,由於監管部門的力度加大,以及金融業整體「去槓桿」政策的逐步落地與銀行理財產品用途的進一步規範,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增長速度在放緩。

從圖中不難看出,在13年至15年期間,經濟增長與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理財產品的增長較為穩定;而15年的股市大牛,將很多大眾資金吸引進了股市;股災後一直執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終於在16年初開始產生明顯影響,又進行了增長平穩期,在17年後增長速度出現小幅減速。

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增長是大眾可投資資產增長的真實寫照,也是大眾理財意識增強的實際表現。全面的資產配置意識與大類資產的合理搭配是大眾理財是終級目標,但當大眾的理財範圍剛剛從存款與國債的小框中走出來時,銀行理財產品是非常理想的緩衝地帶。銀行理財產品的多年購買,漸漸讓大眾理解了如何從收益率、風險度、流動性等多方面去思考、配置自己的可投資資產,並有意識地將部分資產進行實驗,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金融資產配置的盛宴會席捲整個中國金融界。

2、收益率趨勢如何?它被什麼影響?

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是大眾客戶在選擇時最關注的方面,但由於理財產品的期限不同、投資標的不同以及發行銀行的不同,均有較大的差異。目前的收益率大戰,基本為四大行最低,全國大型股份制銀行略高,城市商業銀行最高。四大行依靠自身無比龐大的網點渠道、基礎客戶群體以及大銀行招牌,收益率相對低;全國大型股份型銀行考慮其競爭態勢與廣泛優質資源,收益率城市略高;商業銀行擁有良好的自身地域優勢,且管理層級少,機制較為靈活,收益率最高。

但從銀行產品的整體預期收益率看,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2.1長期趨勢與市場的資金需求高度相關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與貨幣市場的利率高度相關。資金緊張時,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就偏高,而資金寬鬆時,收益率就偏低。一般可以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進行對比。

圖中可以看到,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變化趨勢基本與shibor的趨勢一致,在2016年10月之前,呈現下跌趨勢,之後呈現上漲趨勢。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加息政策提出與全球的基準利率上升預期有關。

2.2短期趨勢與銀行考核時間節點有關

雖然多數銀行對於存款考核的方式從時點考核向綜合考核轉變(日均存款與時點存款加權計算),但各銀行依然會在月末、季末、半年等特別時點要求一線網點加強存款營銷力度。而產品的配合來說,部分理財產品的贖回期會定在考核時點的前2-3天,使得這部分資金在理財產品到期時,可以在時點存款考核上有所幫助;部分在時點前發行的理財產品,會明顯高出平時,大約在15-40基點(0.15%-0.40%)左右。

3、銀行理財在銀行銷售中的作用與前景

銀行理財產品在銀行負債類資產中已經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於理財產品屬於表外資產,具有了非常多常規存款不具備的優勢。同時,由於存款增長越發艱難,很多銀行已經把部分理財產品納入基層網點存款考核的範圍。2016年末的城鄉居民儲蓄為57萬億,全年增長4萬億,雖然總量依然遠高於理財產品,但增量已經低於理財產品餘額的增量。因此,理財產品的客戶爭奪已經逐漸成為了銀行間競爭的主流。

3.1銀行間資金與客戶競爭的主要手段

由於央行的利率管制,各銀行間的存款利率相差不大。雖然已經部分放開,允許銀行在一定範圍內實行浮動利率,但多數銀行已經將利率上調到浮動範圍的上限,即使沒有「一浮到頂」,也相差無幾。由於大眾客戶的多數可投資金融資產依然以存款或理財產品的形式存在,客戶競爭的主戰場已經從存款慢慢轉移到理財產品上。

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基本為大眾所接受,從最開始的試探心態,到積極購買,到如今在各大銀行對比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是大眾理財的基本配置。由於各個銀行的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內涵相差不大,相互間的競爭基本停留在收益率的層面上了。同時,由於競爭的白熱化,為了讓客戶不要純粹從收益率的角度比較,各色各樣的理財期限、是否保本、募集期、到帳時間、募集金額等小伎倆花樣百出,讓原本簡單的理財產品市場顯得眼花繚亂。

由於不同時間段的理財產品收益差別較大,給了銀行一線營銷人員迴旋的餘地,可以在本行發行較高收益理財產品時拉來客戶,在平時則運用其他方式挽留住客戶,使得客戶因為人情、方便、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因素而長期留存下來。同時,由於理財產品的可選期限較多,且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差異較大(相較於存款利率的差異),多數客戶選擇1-6個月的中短期理財產品較多,也使得銀行有更多的機會與客戶進行溝通並增進感情。

3.2剛性兌付的延續

雖然根據銀監會的相關規定,理財產品不得標寫「保本」兩字,但絕大多數銀行依然奉行著「剛性兌付」的原則。由於銀行間競爭的激烈程度很高,誰也不敢先放開「剛性兌付「的閘門,誰先放誰危險,於是大家都硬挺著,將所有理財產品投資項目的風險都由銀行背書。

這種現象是危機的火苗,特別是當理財產品的餘額越來越大時,銀行系統所承受的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國家通過「存款保險制度」的實行與落地,將銀行的存款風險降低到了相於較小的程度,但理財產品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規為銀行減負。一行三會在金融去槓桿行動中,對於資金池的清繳是最為重視的,因此也為打破「剛性兌付」打下堅實的政策基礎。

3.3凈值型產品慢慢取代

從各銀行的態度來看,「剛性兌付」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是主流,但部分凈值類產品的慢慢鋪開,讓我們看到另一條路。部分零售條線有較好客戶基礎的銀行,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在理財意識較強的客戶群體中,用更高收益率的凈值類產品吸引客戶的資金。2016年,工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專項產品中,已經有近20%的產品是凈值類產品,招商銀行也有類似的情況。

整體來看,理財產品已經是目前銀行間競爭的主要戰場,未來在預期年化收益率、服務、期限設計、流動性等多方面依然存在激烈的拼殺。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將在較長時間內依然存在,但部分銀行已經在著手客戶群培養與產品創新。未來的銀行間競爭將會持續的白熱化。


推薦閱讀:

90% 的項目處於起步階段,VR獨角獸在哪裡?
實名提問,老媽聽說炒郵票獲利豐厚,已經投資了幾十萬進去,可我覺得不靠譜,希望大神幫忙分析一下?
可轉債初級講解
精研 | 超級大國的雄心,飛機產業全透視

TAG:个人理财 | 银行理财产品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