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我不給孩子上早教,卻要送他出國留學?

今天是「大都會青春殘酷物語」系列的第二篇。

國慶長假里耗費4個晚上寫成了《這份上海旅遊攻略,你在網上找不到(建議收藏)》,文章最後我說到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乍一看,浦江兩岸正在改建成越來越宜居的地方,河道越來越乾淨,綠化越來越茂盛,夜景越來越絢爛,交通越來越便利,江邊都是毫無污染的文體藝術創意中心,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精華……

照道理說,生活這麼宜居的環境里,這裡的居民應該幸福指數最高。

不然。

《三體》里說,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對個體來說更是如此。

越是小地方,看到的世界越小,慾望越小,窮人能有口飯吃感覺就能活下去,越是大都會,看到的世界越大,慾望越大,生存焦慮就越大。

窮人擔心被趕出這座城市,中產擔心重新跌回M型社會下流,富人則擔心富不過三代,子孫後代無法成功守財。

所以大城市居民,不管是窮人、中產還是富人,幸福感普遍都沒有同級別的小鎮居民高。

這種「生魚憂患,死魚安樂」的焦慮感,最終迫使大城市裡的居民,不管窮人、中產還是富人,都把競爭聚焦在下一代的教育上。

今天的一線城市,尤其是上海,已經和香港、台北、東京、首爾等周邊的儒家文化圈中心城市一樣,在子女教育問題上走上了「不瘋魔,不成佛」的恐怖競賽道路上。

2017年9月,一篇名叫《牛娃之殤》(點擊這裡,閱讀原文)的文章爆紅網路,是一位68歲的上海老教授講述自家外孫從3歲開始的牛蛙進階之路以及後來一家人的反思。

搞笑的是,我想在微信上搜索這篇文章鏈接時,居然絕大多數找到的都是各種早教、輔導班、英語教育機構的官方微信。

當然,並不是這些社會上的商業化教育機構導致了這麼慘烈的牛蛙戰爭,而是因為社會上先有了這種強烈需求,才催生出這條非常賺錢的產業鏈,反過來這條成熟的產業鏈又會像洗腦一樣把更多家長捲入這潭渾水中。

就像推高房價的不是中介,因為房價連年上漲,才催生出了房屋中介這個門檻很低賺錢很快的行當,而為了賺更多錢,中介又反過來成了鼓吹房價上漲的中堅力量。

這也是力哥把「泛教育」也和泛理財、泛娛樂、泛健康放在一起,認為是未來最有錢途的四大產業的重要原因。

前段時間口碑不錯的《綉春刀2:修羅戰場》中,張譯死前對張震說出了這部電影的題眼:生活在明末魏忠賢專權的白色恐怖時代,不管我們如何謹小慎微,以求自保,都註定逃不過這煉獄般的修羅場。

在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要不要讓孩子在天真無邪的年紀就提早踏入牛娃戰爭的修羅場,大部分父母的內心很糾結,而他們最後的選擇卻大多向現實低頭——有錢要上,沒錢也要從牙縫裡省錢給孩子上。

我身邊許多鄰居、同學、朋友家皆如此,甚至教會裡許多家裡條件尚可的基督徒父母也無法免俗,周日送孩子上兒童主日學(禮拜天在教會內部進行的針對孩子的宗教教育,一般在主日禮拜之後進行),周六也不讓孩子休息,補語數外。

所以我家寶寶出生後,力嫂就深深陷入了這種焦慮和糾結中——她既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又深深擔心自己這麼做反而害了他。

後來我反覆觀察,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張譯死前悟到的那點——

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個體很難掙脫環境枷鎖。

今天,這個大環境主要體現在躁動的微信群。

在懷孕期間,力嫂加入了一群預產期相同的准媽媽的微信群,結果非常焦慮,因為裡面絕大部分准媽媽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本來就心裡沒底,然而世界那麼大,就算現代醫療技術那麼發達,總還會有些小概率的諸如先天畸形之類的意外,這些意外在這個特殊環境下就會被大肆渲染,無限放大,弄得很多准媽媽憂心忡忡。

其實上海新生兒死亡率是千分之三,孕產婦死亡率是萬分之0.5,真沒必要自己嚇自己。

一樣的道理,人類是群居動物,然而現在大多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孩子需要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交際,最方便的就是鄰居家孩子,孩子玩耍時,邊上的媽媽會聊什麼呢?

沒錯,聊早教。

不少媽媽是全職主婦,碎片時間很多,所以往往小區微信群也被這些媽媽霸佔,主題還是聊早教,結果這種激烈的競爭氛圍就會在整個小區里瀰漫。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牛娃戰爭》一文中說,當自家孩子沒能如願考入四大民辦小學(四大家族)後,最令孩子他媽崩潰的是,鄰居家的孩子幾乎和他們一起開始牛蛙戰爭,人家孩子最終熬過修羅戰場的試煉,成功進入四大名校之一。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一個才3歲的孩子,就被媽媽強行拽入了「你不能輸給鄰居家的孩子」的恐怖魔咒中。

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不提前早教就進不了好的小學,進不了好的小學就沒機會進好的初中,進不了好的初中就很難考上好的高中,進不了好的高中就不可能考上好的大學。

《牛娃戰爭》一文中舉例說:「比如,上海中學,一本率接近100%,16年清北錄取了55人,要知道清北在上海每年共錄取200出頭!」

上海能上清華北大的基本被四大名校(復旦附中、交大附中、上中、華師大二附中)壟斷了,所以從概率學上說,現在不給孩子早教,揠苗助長,往他腦子裡拚命塞語數外,將來幾乎不可能上清華北大。

從一開始,這場戰爭的目的就不是讓孩子自我成長,變得更有學識和智慧,而是只要比別人家孩子分數更高就是成功,至於學的是什麼,能不能長期記住,今後有沒有用,都無關緊要。

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孩子這一生,究竟為誰而活?

為父母的攀比心而活?為一張名校文憑而活?為了在階層上能碾壓其他同齡人而活?

力哥反覆說,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也好,工作也罷,都是為了賺錢,但賺錢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獲得幸福生活的手段,手段和目的不能顛倒。

如果為了達到幸福這個最終目的,卻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痛苦不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則喪失初心,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那什麼是幸福呢?

答案是自由。

基本的自由是物理上的人身自由,高級的自由是財務自由,頂級的自由是精神世界的自由。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動物只會根據生物本能吃喝性交,然後就心滿意足睡去了,而人類卻有自由意志,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立身處世,能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感。

而父母把孩子送往牛娃戰爭的修羅場,目的是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更大的概率能找到更體面的工作,獲得更豐厚的收入,從而有更大的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然而為了追求未來實現這種自由的可能性,代價卻是眼下要剝奪孩子從3歲到18歲全部的自由!

試問,一個不自由的人怎麼可能幸福?

試問,今天中國有多少被剝奪了十多年自由的大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而學?不知道為什麼而活?

試問,這樣的交換真的划算嗎?

說來也巧,力哥當年讀的小學就是上海中學隔壁的名校上海小學,只不過小升初時成績一般,只進了對口普通初中,而班裡有幾個牛娃考進上海中學。

20年過去了,那些當年考進上中的牛蛙真的都比我們這些普娃混的更好嗎?

至少我觀察下來,不見得。

孩子成才背後的複雜原因,請看《我為什麼有錢也不買學區房?》

回望我大學前的學生時代,最幸福的時期反而是我讀的那所相對最爛的普通初中,因為在小學,班裡牛人多,我最多只做過小隊長;在高中,班裡牛人還是多,我考試還是只能排在中游,這樣的競爭環境下,我很難對自己產生很強的自信性和認同感,覺得自己太泯然眾人了。

唯獨在初中,我做過體育委員、班長等各種牛逼幹部,考試經常考進年級前20名而上紅榜,全班第一批入團的「先進分子」,在各種文藝演出上唱歌出風頭,老師對我的表揚多於批評,我才會感到相對比較快樂。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

人不可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所以想要改變這種修羅場的命運,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換個環境,二是不換環境,但無視無孔不入的環境壓力。

《綉春刀2:修羅戰場》最後,崇禎帝登基,魏忠賢倒台,張震免於一死,重新成為錦衣衛,他能生存下來是因為大環境變了。

然而一線城市的家長不太可能再換回到二三線城市,但要讓孩子從小就去國外讀書,需要舉家移民置業,成本太大,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無法承受。

而想要無視環境壓力,則需要父母有一顆異常強大的內心。

因為這是另一條修羅之路。你將帶著孩子,與周邊的大環境為敵,你的親友、鄰居甚至家裡人都會給你巨大壓力,而最終孩子上學後,你將與現行的教育體製為敵,因為班主任讓孩子做A,你會讓孩子做B,你和你的孩子都將很難被老師喜歡,你們將成為現行牛娃試煉場教育體系中的異數……

這絕不是一條容易堅持下去的道路。

對孩子的童年負責,你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你還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是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做親子教育,增長他的見識和思維能力。

最終決定孩子一生事業成就的是學力而非學歷,培養他在求知中感受到快樂的習慣和能力,要比給他灌輸知識本身更重要。但這對家長自身素養要求就很高。

是在經濟上做好準備,孩子初中或高中畢業就送出去留學。

如果選擇不屈服於現行教育體制,人家牛娃整天在書山題海中搏擊,你帶著孩子去吃牛蛙看青蛙,你孩子雖然見多識廣,但考試成績肯定不如人家。走國內的高考獨木橋肯定會被擠下去,所以最早初中畢業,最晚高中畢業,必須得出國留學。

當然,別以為海外都是素質教育,學生整天嘻嘻哈哈很快樂,那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的,歐美精英階層的孩子為了進頂尖學府,讀書一樣打了雞血累得半死,你看看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圖書館裡什麼時候空過了?

中美教育體制不同,我們這裡更看重背背背,人家更看重想想想,雖然最後教育出來的人不一樣,但殘酷競爭的本質沒有絲毫不同。

但在國內打了那麼多年基礎,如果你的言傳身教真的管用,到那時,你孩子應該已經比國內的同齡人思想成熟很多,視野寬廣很多,更能理解學習的樂趣和世界的本質,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他在海外不見得非得上一流名校,在二流學校里可能會學到更多東西。

這個時代,越是保守的既得利益峰巒重疊的領域,比如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500強跨國巨頭,越是講究文憑,本身體現了強大既得利益勢力的傲慢。高盛招實習生必須北大清華或海外名校,否則根本連面試資格都不可能有,所以混一張海外非野雞大學文憑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更多的充分自由開放競爭的新興領域,學歷已經越來越不重要。比如羅振宇就多次說過,邏輯思維公司招人從來不看學歷,英雄不問出處,就看你有沒有真本事。

我相信到那時,他在國內我身邊所受的教育,加上出國留學後所學到的,一定能掌握一身能在社會上養活自己的本事。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給孩子上早教,卻要送他出國留學的原因。

但如果作為父母,你不具備今後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經濟基礎,那你和你的孩子其實都沒有什麼選擇權。


推薦閱讀:

擺脫不了存量思維就擺脫不了窮人宿命
想學習理財?可能你要付出的比你想像的要多一些
理財小白如何快速邁入理財大門?
理財感悟:《灌籃高手》中隱藏的決定一生的理財智慧
干露露胸器畢露的理財解讀

TAG: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