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紅塵(一)~道從何處來?

來和大家聊聊「人生目標」方面的話題。

前些天看到知乎上有個問題,好像是關於道教和佛教哪個更早之類的,本想說兩句,又覺得三言兩語可能說不清。所以今天分享一篇我的道門老師所寫的文章,內容就是我老師眼中,道教的由來。

文章中的內容是否完全屬實,我不敢說,因為很多老師看見過的事物,我還沒見過。但是至少,我想這篇文章為所有想要了解道門、了解道教的朋友們提供了一個思路。裡面有些觀點可能比較刺眼,請大家抱著更包容一些的心態來看待,實在不行,就請當做是一段小說來欣賞。謝謝!

看完之後,如果朋友們有更好的理解,請留言給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道門源流

作者:向天真

追本溯源,道門演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先天立教,仙傳神授,返世化俗

先天立教

道為何也?道為天地萬物之母,也是最根本的自然規律。道本無形,用符號來表示為一個圓圈,此圈亦稱無極,內中空無一物,卻具無限生機。空靈寂寥已久,靈覺忽動,一氣出焉。先天一氣,生生不息,周行不殆,運行演化。

無極演化太極分為五個階段,道門稱為先天五太:

1、無形無象寂兮寥兮這個階段,又曰太易,是一氣未生前的狀態;

2、一氣既生,稱為太初,氣之始也;

3、一氣變而為太始,形之始也,元氣漸而有形;

4、太始又變為太素,質之始也,一氣演化至此階段,形質具全,混沌洪濛,狀如雞蛋,元氣凝聚但清濁未分;

5、再進一步演化,則為太極。混沌開裂,化生陰陽二氣。清陽之氣升而為天。陰濁之氣,降而為地。陰陽分化過程中又產生一股非清非濁之氣,稱為「和氣」。陰陽和三氣,共同化生天地萬物。這就是道德經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道門先賢諸聖,觀天地運行之理,悟陰陽消長之機,明自然無為之旨。我道門教理教義教旨,皆秉承大道自然規律,非後天聰智所創,故曰:先天立教

仙傳神授

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界提出多種理論學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中「人類由猿猴進化而來」這個觀點最為著名。不過,《進化論》只是一種理論假設,也有很大不足與漏洞,在科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並且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其絕對性。

道門的觀點是「化生論」,天地萬物皆秉氣而生。三氣演化,合為形質。清陽為天,陰濁化地,飛潛動植,各受雜氣,唯有人受太和之氣所生,頭圓法天,足方象地,眼應日月,五臟法五行。陰陽俱足,頂天立地,萬物之中,人為最靈。天地能產生生命,人亦能創造發明,所以與天地並列,位居三才之一。

人與萬物,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不是猴子變的,也不由神靈創造。但是,地球的年齡約有四十五億年,生命存在的各項必備條件也早已存在,為何人類的文明史只有短短數千年?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地球曾經存在多屆文明。

史前文明暫時無法考證,口耳相傳的歷史也只能追述到上古時期。彼時,人民智慧未開,處於穴居草衣、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生產生活條件極其簡陋。那時候的地球還處於蠻荒時代,植被豐茂,凶獸橫行。論爪牙之利,人不敵虎豹豺狼;論奔跑迅捷,人不如黃羊麋鹿;論身形力氣,也比不上犀牛大象。面對險惡自然環境,人類只有結群而居以自保,推選智勇雙全的成員擔任部落首領。

其中有些首領心地淳樸,沒有私慾妄想,故德與天合,是以天降祥瑞。伏羲在位,黃河出現一匹龍馬,生有雙翼,身披龍鱗,背負圖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伏羲依照龍馬背上圖點,繪製成河圖大禹時期,神龜出於洛河,甲殼有圖,稱為洛書。河圖洛書可以看成先天與後天規律演化的數學模型,是中華文化之源頭,也是道門思想的根源,陰陽五行八卦易數由此推演而出。河圖洛書雖然流傳千年,但世間一直只聞其名不見圖形,直到宋朝才由道門陳摶老祖公諸於世。

在遠古曾經有一段人神雜糅的時期。因為當時人類還很弱小,無法在險惡環境中獨立生存,所以某些具有特殊來歷的強者混居人群,承擔指引與保護職責。中國口耳相傳的神話講述過一場史詩級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古書記載這場戰爭的起因是蚩尤亂德,暴虐無道,換用白話來說就是蚩尤任意妄為,濫用神通,破壞世間法則。傳說蚩尤剽悍異常,征戰廝殺勇猛無敵,還會鑄造兵器,在以木棒石塊為武器的原始時代,會製造刀斧弓弩可是了不得的先進技術。而且他幻變無方,可吹煙噴霧,呼風喚雨,可稱得上是魔武雙修。下面還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銅頭鐵額,獸身人語,飛沙吞石,兇橫殘暴。其他部落稍有不順,皆被殺戮。因其凶名太盛,又不服帝命,四海黎民惶恐。黃帝當時為天下共主,統帥諸部落聯軍前往征伐,與蚩尤率領的九黎部落展開大戰。交戰之初,黃帝九戰九不勝,蚩尤施法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命部下風后造指南車,後退至泰山下休整。

在那裡黃帝齋戒祭天,感九天玄女下降,授予六甲兵符,可策使三界鬼神。黃帝得其傳授之後,隨即在涿鹿與蚩尤展開決戰。此役,蚩尤驅使魑魅魍魎山林雜妖為前陣炮灰,雨師風伯為後衛,異獸應龍蓄水進攻,盡為黃帝所破。經過一場驚天動地的神魔大戰,蚩尤伏誅,屍首截為數段分別埋於各地。九黎余部不願歸降,不遠千里遷徙至南疆蠻荒地帶。這場戰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深遠,其意義在於高等生命對人類社會的直接干涉(也是唯一的一次直接干涉,此後有嚴格規定,不許以神通法術干預國事),由此產生直接接觸。

高等生命是史前人類的生命升華,與我們不處於同一空間,可以稱其為「仙」。黃帝時期,本來處於穴居草衣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正是因為這種直接接觸,一夜之間神奇地從蒙昧時代進化到文明社會,不僅會耕作農田,飼養家畜,還穿上了衣服,住進了房屋,吃上了熟食,學會了冶煉金屬,甚至還創造了文字,發明了音律,制定了曆法紀時,一直沿用至今。中醫的理論也來自於《黃帝內經》,數千年來一直未被超越。這種文明的突然進化,不可能來自於社會的自然積累,尤其是制定曆法,需要深厚的天文學與數學知識,這種知識完全不屬於原始時代!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中華文明是仙傳文明!黃帝因為親身接觸過高等生命,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平定天下之後,沒有安於享樂,反而棄帝位之尊,四處訪道學仙,最終在鼎湖飛升,被後世尊為道門人間始祖。

東周時期,老子西出函谷關,關尹強留著書,《道德經》由此開始傳世。老子因為系統地闡述了道學核心思想理念,《道德經》一書被後世道教奉為圭臬,所以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道學,也稱為黃老之學,是一門從黃帝到老子一脈相承的學問,博大精深,五千年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學思想擴散到社會,為一些社會精英所吸收,衍生諸子百家思想,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果說中華文明是一棵參天大樹,道學就是大樹之根!中國成語裡面有不少辭彙與修行有關,比如「聚精會神」、「平心靜氣」、「靈光一現」…...細細體悟,可以觸摸生命的奧秘。道學理念似春雨潤物無聲,早已經無聲無息地滲透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基因,只等待靈性覺醒的那一刻。

祖師說過修道需要四個前提條件:得有人身,生在中國,聽聞正道,幸逢明師。華夏文明的思想、文字、語言自成體系,身為中國人,學道具有天生優勢,這就是最大的道緣!

返世化俗

道學之所以在漢代之前一直未能發展成為宗教,是因為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宗教,直達本源,本不需要崇拜什麼偶像。但因為社會發展還處於低級階段,難以理解和接受太超前的先進思想理念,所以道學處於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境地,只掌握在極少數山林隱士手裡,秘密傳承,以出世為主要目標,也無意發展成為宗教。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民族的融合,統治階層需要宗教的支持,民眾也需要從宗教中尋求精神慰藉,中國傳統的祖先崇拜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東漢時期,原始道教應運產生,太平道五斗米道分別在不同地域流傳,對社會頗具影響力。在道教創始之初,以濟世利人為己任,也嘗試在亂世之中建立紅塵樂土,心愿雖善,但違背了「修道人不得干涉國事」這條原則,所以最終撞了南牆。從此後,道教各派專註於個人修行,不再操心國事。

早期的道教,組織結構鬆散,派別林立,互不隸屬,各自創造神譜,比如正一派的最高神為太上老君上清派元始虛皇天尊為最高神,靈寶派尊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為最高神。陶弘景編撰的《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分為七個等級,裡面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將相,甚至連秦始皇都扯進來封為神仙,內容顯得不倫不類,當然也不被其他道派認可。直至南北朝末期,道教各派才統一了認知,確定三清為最高尊神。早期道教,並非嚴格意義的宗教。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以道德思想教化世人,是謂道教!「

道教與其他宗教不同,並非由某一個人創立,而是諸多教派的集合體。這些教派有共同之處:受神傳而開宗立派,都尊崇老子,奉《道德經》為修道總綱,以陰陽五行學說發展實用技術。不同之處在於:雖然各派都以大道為最高信仰,但理解的層次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修行法門也不相同。

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秉承開明包容的態度,各派彼此交流吸納,互相融合,推陳出新,不斷形成新的宗派,理論技術也日趨完善。在歷史長河中,有一些影響深遠的教派隱沒消失,也有一些宗派不斷開枝散葉,發展出許多分支。

道教的創立有三項重大意義:

第一:原來只在山林隱士之間傳承的修行法門開始流傳世間,為中下根器的人開啟了接引大門;

第二:為了方便度化中下根器之人,聖人以神道設教,由此衍生出神道修鍊體系;

第三:道教宮觀的建立,為出家道士提供了專業修行條件。

道教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輝煌,如今日漸式微。在我看來,道教的宗教形式並不重要。道學的思想核心,五千年來一直未變,這顆生機勃勃的種子深深紮根在中華大地,隨著社會時代變遷,可能會有外在形式的變化,但是,「以道德思想教化世人」「道教」,永遠不會消亡!


就這樣吧,下一篇文章我會繼續分享「營養學」方面的知識~

推薦閱讀:

爭鬥千年,這個宗教的兩大教派冤冤相報何時了?地球知識局
在國內/國外,作為一名神職人員的體驗是怎樣的?
如何解讀電影《七宗罪》?
用哲學的眼光看待佛教
為何馬克思主義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時推崇「原著教學法」?

TAG:道教 | 宗教 | 人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