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是叫你學忍氣吞聲,而是培養智慧的心!
Q
去年接觸佛法以來感覺良好,直到昨天,親人的責備與發怒還是燃起了我的怒火。請教法師,如何做到無論別人如何為難,都能好好面對呢?
學誠法師: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
順境中多聽聞佛法、積累資糧,逆境中思維佛法、隨轉修心、調伏煩惱。對這顆心的駕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Q
每日和脾氣暴躁的人相處,如果一味忍辱,會讓他越來越過分,應該怎麼做?
學誠法師: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如果很容易便被他人的情緒所影響,離解決問題只會更遠。
境界爆發時,若有一個人能冷靜,就像火遇到冰,慢慢就燃燒不起來了。平時要點滴勸慰,慢慢開導。
Q
弟子在火車上遇到兩人因瑣事爆發口角繼而大打出手,其中一人很囂張,我當時想上去揍他,又一想身為佛弟子不應起嗔恨心,想見義勇為卻沒有動手,後來乘警把他倆帶走了。師父,我感覺自己有點軟弱。對自己要修忍辱,對別人該怎樣做呢?
學誠法師:忍辱,不是忍受外在的侮辱,而是凈化內心的煩惱。
菩薩見眾生一切苦,心生悲憫,外相上則不拘一格,「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剛怒目。
修行者縱然一時沒有能力做到,也應發效學之願。
Q
請問如果一個人三番五次的忍讓,甚至被打。而打罵的人還變本加厲。還要不要忍?
學誠法師:在事上善巧處理,避免身體受傷害;在心中慈忍相對,避免心靈受傷害。
嗔心如毒刃,傷人先傷己;忍辱如甘露,容人潤己心。
Q
忍讓要忍氣吞聲,感覺心中難平,請教師父如何調整?
學誠法師:忍氣吞聲而心中忿恨不平,就好比用堤壩圍堵洪水,不是究竟解決之道。
真正的忍辱好比疏導洪水,內心寬闊,毫無滯礙。
煩惱如洪水,要以智慧來疏導它。看得遠些,心量大些,是產生智慧的基礎。
Q
我現在基本可以做到在別人毀謗我的時候忍辱,甚至可以說是根本不起心動念。但是有時候某些人實在惡口,涉及到了家人,外國人辱罵祖國,這時候就會壓不住心中怒火。反擊就等於不能忍辱,不反擊等於不報父母恩,國土恩,究竟怎麼做才對?
學誠法師:對方惡口,只有自己去領納了,才會真正傷害到自己。
譬如一個人用你聽不懂的語言辱罵,即使聽到也只是「某種聲音」而已,不會引發嗔火。
Q
師父,若有人我敬他讓他,他初時還知歡喜感恩,後來習以為常,再後來得寸進尺,甚至一再挑戰我容忍的底線,當如何?
學誠法師:當如何做,取決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取決於對方的態度。
Q
每次都是我在不斷地勸自己如果能忘卻就忘卻,但是有的時候真的很委屈自己,是活得有尊嚴好還是委屈求全好呢?
學誠法師:尊嚴並不是從外在爭取而來的,而是由自己行為的高貴決定的。
一件事情,自己覺得是委屈,就越想越委屈;心無掛礙,自己就從煩惱的牢籠中解放出來了。
Q
如果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腐敗掠奪都予以忍受,那麼這個世間的腐敗掠奪等橫行無礙,那豈不是更惡化?又怎樣會有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呢?
學誠法師:忍辱不等於「無動於衷」、冷漠、麻木,而是一種轉化,一種升華。
把外在不好的境界,通過自己的慈悲與智慧來化解,並用正能量的方式去改變,這才是真正的莊嚴。
Q
在社會和家庭中,如果有人故意傷害我們,作為佛弟子怎麼面對這一切?
學誠法師:學佛不是培養窩囊的人,而是培養智慧的心。
生活中的嗔怒、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等,表面上看起來是維護自己的,實際上只是增加心中的不平和怨懟,把人拖入煩惱的深淵,學佛就是要解脫煩惱,而不是在外相上硬忍。
學佛,增長了慈悲和智慧,人才會得到真正的福報和快樂。
Q
應如何正確面對生命中的那些惡緣?有時明知不該起煩惱,卻控制不住,自己和自己矛盾,覺得講理與佛法的容忍不符,不講理又覺得不對。
學誠法師:對事要講理,對人要講情;處事宜智慧,待人宜慈悲,如俗話說「得理要饒人」。
佛法之忍,並非忍受外在的侮辱、容忍他人的過錯,而是平息內心的煩惱,取而代之以清凈和慈悲,在自己不起煩惱的基礎上,再去處理事情、幫助對方。
來源 佛教文化雜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