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熱門問題 |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的邏輯?

No.1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該話題總共獲得了 64,676 人關注,21,341,275 次瀏覽,8,747 個回答。

@明嫿 (12000+ 贊)

講得過你的時候和你「講道理」,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講倫理」。

@Mickey-Ears (11000+ 贊)

1. 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

2. 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曆數撫育子女的艱辛。

3. 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4. 價值觀單一,認為依據自身經歷得出的感性經驗是人生真理,對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態度,並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5. 將子女視為攀比的工具,不重視其內心感受和個人幸福。

6. 重視家長權威而忽視教育方法,喜歡講空泛的大道理訓誡子女,而非進行平等的有效溝通。

7. 不懂得情緒管理,或把子女捲入自己婚姻生活的矛盾中,或經常將負面情緒發泄在子女身上,或喜怒無常導致子女缺乏安全感。

8. 控制欲強,對任何瑣事都要發表意見。

9. 對子女所犯的錯誤零容忍度,經常翻舊賬。

10. 雙重標準, 一方面對子女要求嚴苛,一方面又缺乏自省,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在面對父母的上述言行時,我們都曾憤怒過,並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痛苦。我見過很多在父母的高壓之下變得異常叛逆的人,也見過許多性格軟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很難消除這種不對等關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謹言慎行,給子女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No.2 有哪些專門為中產階級量身定製的消費陷阱?

該話題總共獲得了 25,042 人關注,5,272,790 次瀏覽,725 個回答。

@Cairo (7000+ 贊)

你沒有夢想的時候,旅遊公眾號告訴你裸辭飛去托斯卡納種花養馬就是夢想,你聽著覺得好像有道理,原來這就叫夢想。你周末在家加班還被女票甩了覺得不幸福的時候,smzdm 告訴你掛著 HiFi 耳機坐在 Muji 懶人沙發上敲擊清脆的機械鍵盤就叫幸福,你聽著覺得好像也有道理,原來這就叫幸福。你看到小學同學發了財,羨慕嫉妒恨渴望肯定和成功的時候,銀行告訴你,申下這張 VIP 環球黑卡住在 Ritz-Carlton 吃藍鰭金槍魚你就是成功的時代精英,你聽著覺得好像也有道理,原來這就叫成功。

總之你不知道怎麼就「被中產」了,然後被裹挾在為中產定製的消費升級浪潮中。其實不管是你,微商,中關村的投資人都不知道中產的定義究竟是啥,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為了鼓勵消費造出的概念。買我東西的,就是城市新中產,不買的,就是外來進城務工人員,簡稱民工。

絕大多數人都在嚮往「更好的生活」,但更好的生活的定義權已經被商家壟斷了。他們提供了太多途徑來從表面上幫你解決成功、幸福、夢想這些涉及人生意義的究極需求,不過是幫你造個夢再來圓夢而已。本來成功都要摸爬滾打幾十年,夢想都要經過千錘百鍊,幸福都要不斷反思自我從柴米油鹽里感悟。現在只要買買買就可以了,豈不快哉?

No.3 有哪些人性的弱點是營銷常用的?

該話題總共獲得了 21,392 人關注,8,632,651 次瀏覽,543 個回答。

機構 @KnowYourself (800+ 贊)

1.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這種效應在商家的「定價模型」里屢見不鮮,它的出現往往會讓你毫不猶豫的選擇最貴的那個選項。美國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 Dan Airley 在他出名的 Ted 演講「我們是否主宰自己的決定?」中,介紹了一個有關誘餌效應的典型例子:

有一天他看到《經濟學人》雜誌推送了這樣一則訂閱廣告,

線上訂閱:$59

紙質雜誌: $125

線上及紙質訂閱: $125

這定價組合是不是看起來有點不合邏輯?Airley 心想,同樣的價格誰會選擇花125美元訂閱第二個選項呢?為什麼要設定這個選項?

Airley 拿著這個定價去做了個小研究,他招募了 100 位大學生,讓他們從這三組中選擇最想購買的一項,大多數參與者都選擇了第三項——線上及紙質訂閱。但是,當Airley去掉了第二項看起來最「傻」的選項,大多數參與者選擇了價格最便宜的一項。

所以,這個最「傻」的選項其實是定價者的「心機」,沒有它的存在,你就感受不到最後這個組合有多麼的物美價廉,而第二項的存在意義就是「誘惑」大家去選擇第三項。

2.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損失規避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同等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會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著名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最早研究這個概念的時候,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參與者被分為三組,一組拿到一份巧克力,一組拿到一個杯子,一組則什麼也沒拿到。接著,研究者告訴他們,拿到東西的人有一次機會重新選擇巧克力/杯子當做禮物, 什麼也沒拿到的人也有一次機會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禮物。

結果顯示,在一開始什麼都沒拿到的組中,大約只有一半人選擇杯子當做禮物(杯子和巧克力對大家的吸引力差不多)。而在那些一開始被發了杯子的組裡,在重新選擇之後,有 86% 的人繼續選擇了杯子當做禮物。

換句話說,當你一旦擁有了某個東西,你就非常不願意失去它。而這個概念也被廣泛應用在很多營銷策略中——想想你的各種試用版?試用了 xx 會員享受了 VIP 體驗後,你很可能就不願意失去這種「尊貴 VIP」的身份和它背後的付費體驗了。這個時候「僅需 xx 元就可優惠續費 VIP」相比一開始就直接讓你購買,看起來要容易接受的多。

No.4 有哪些因久居中國一線城市所產生的錯覺? - 知乎

該話題總共獲得了 8,120 人關注,4,904,282 次瀏覽,761 個回答。

@林安 (5400+ 贊)

在中國三四縣小城碌碌無為,你會覺得自己未來幾十年的人生就是這樣了,一潭死水,沒有波瀾。但是在北上廣,哪怕依舊是碌碌無為,你卻覺得自己還有希望。那種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說不定哪天就被「機遇」砸中的希望。

很多人都是靠著這口「希望」撐下去的。

@黃白小貓 (500+ 贊)

一個人的視野是隨著其年齡增長而一步步變得越來越狹窄的。上學的時候,你尚能接觸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各種同學;而到了工作以後,你的身邊就全是經濟和生活條件與你相仿的人,你的視野里全是這樣的人,你的世界就變得無比的小(那句英語諺語「its a small world」反過來理解——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交際圈都基本被限定死了,不同場合下遇到的對象才容易在另一個場合中重逢)。

所以身處北上廣深,從事高薪白領職業,看似每天接觸著幾個億的交易,其實你的世界仍然是非常非常狹小的——你會以為這個世界,這個國家就是你平常上班工作、下班休閑所看到的樣子。於是很自然的,很多人都會產生這種錯覺,認為身邊每個人都出過國,每個人都買了房,每個人都為了孩子上重點小學而焦慮,等等。其實,這種氛圍放大到整個國家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No.5 你在遊戲中見過哪些神奇的外掛?

該話題總共獲得了 4,062 人關注,7,667,883 次瀏覽,873 個回答。

@燙手山藥 (2700+ 贊)

以前在平台上玩 CS1.6,沙 2,用的 ct。結果開局 3 秒,發現對面把包秒下了,而且無論哪個點,怎麼找都找不到,房裡一片罵聲,cnm 掛 b,遠程安包。這時候我們警方一名大俠,心平氣和的語音:各位別慌,看這是什麼...說罷 F3 一鍵遠程拆包,直接勝利卧槽,強中自有強中手!

@NEC.Salvere (6000+ 贊)

這個掛不是強化他自己,而是強化你。這個掛很隱蔽,剛開局看不出來。你打到對面一下之後你才覺得奇怪:為毛我傷害這麼高?傷害這麼高?卧槽我開掛了吧。

伺服器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你掉線了,對面贏了。

一鍵關注本期熱門問題:【知乎官方出品】每周最熱問題榜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轉載請聯繫知乎原作者。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分手後,你們依然可以當好爸媽 |Co-parenting
為什麼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Still Alice》‖ 活下去
爸爸會與後媽生一個孩子,我感覺很難受。我該怎麼辦?

TAG:游戏 | 父母教育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