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改版體現了「移動優先」設計的權威

YouTube 歷時數月的實驗室改版,終於正式推送給所有用戶 ,過去幾個月間測試的桌面端和移動端改進,可以納入 YouTube 創立 12 年來最大的變革行列。

這樣說的理由是新版 Logo 的啟用。自從 YouTube 誕生以來,它的標誌一直沒有經過大幅的變動,這是目前為止最大幅度的改變。本次改版其他內容主要是桌面端符合 Material Design 設計語言,加入深色背景的夜間模式,移動端只有小幅更新。

不出我們所料,谷歌說這個標誌的最新變動,是為了適應在不同屏幕上面顯示的縮放效果。以前的文字為主體的標誌,在小屏幕上會看不清楚。

經過本次修改,YouTube 標誌分為圖標和文字兩個分離的部分,圖標可以單獨在更小的屏幕,或者是瀏覽器收藏夾圖標上使用,一樣可以讓用戶分辨清楚。

為小尺寸和低解析度設計是適應數碼時代的一個基本準則。因為 YouTube 一直沒有針對縮小的圖標設計官方版顯示方案,有做系統界面美化的設計師,自行的將圖標進行了修改,比如將 You 和 Tube 拆開上下排列,但這樣的圖標還是會在縮小後糊成一片。

最早揭示這一設計趨勢,並廣為人知的應該是 90 年代末的 BBC 標誌系統設計。三個簡單的正方形當中分別嵌入優雅的 Gill Sans 字體顯示的「B」「B」「C」字母,被國內部分網民戲稱為「我用畫圖都能做出來」的圖標,整個項目花了 180 萬美金。

然而在當年就能認識到數碼設備可能會導致低解析度顯示問題,並讓圖標靈活富有延展性,充分說明這個設計值這個價。

與此同時,桌面網頁版的新設計,或者不如講整個 Material Design 設計語言本身,也體現出了強烈的優先照顧移動設備的特徵。響應式設計自然是應有之義,按鈕以及文字顯示的大量留白,無疑是適應了觸屏,特別是小屏幕觸屏的使用。

甚至於就連夜間模式本身,也是一種針對移動設備的臣服。如果在桌面版設備上,因為多數都是白背景的界面,更好的方案是使用屏幕偏黃光的夜燈模式,而不是整體界面都變成黑底白字。在所有光源都取消,且屏幕尺寸不大的情況下,手持設備用黑底白字的界面同時降低亮度,才會讓眼睛更舒服。

Material Design 體現出「桌面版是移動版的從屬」這一設計思想,也就是對應了微軟現任 CEO 納德拉喊出來的口號——「移動優先」。對這句話的最通俗的解釋就是:以前,手機版是「縮小了的桌面網頁」,而現在桌面版是「放大了的手機 App」。

手機版相對的變化沒那麼大,但值得提到的一點是,現在可以不僅根據屏幕方向,更對應視頻本身畫幅的橫向或者縱向,來調節播放進度控制條所在的位置。

例如,視頻在拍攝時手機是豎著拿的,此時在橫屏播放,畫面就會蜷縮到中間一小條。而在手機端把播放界面豎起來,糟糕了,畫面變得更小了。現在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豎屏下豎著拍攝的視頻會佔滿整個屏幕。

Snapchat 在推動這樣的變化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刻意的倡導使用豎屏,已經讓它的年輕人用戶群與其他的視頻網站及社交媒體明顯的區別開來。這也是 YouTube 為了與其競爭而想出的辦法,如此便可以更多保住 MCN 播主在平台的活躍度。

僅從設計角度來說,幾年前「移動優先」體現為微軟的 Metro 設計語言的時候,還不被多數人理解,它跟微軟很多其他項目一樣都超前於時代。

當時人們覺得桌面版和移動版隔離的設計才是他們習慣的;移動版受限於流量必須簡單粗糙,桌面版則極盡華麗之能事。但現在「移動優先」幾乎成為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它變成了幾乎所有矽谷主流企業的常識。

今後,我們可能會在更多的國內外 App 看到實踐「移動優先」的案例,甚至不僅在設計上——也會有更多首先推出手機客戶端,甚至一開始連網站都沒有的產品。不過它們若有機會做大,還是會繼續做網頁版的;只不過那是為了方便更多不想下 App 的手機用戶,而讓 PC 瀏覽器能訪問到僅僅是無心插柳的副作用了。

推薦閱讀:

我們讓這些遊戲角色強行笑了笑
我想自學 Android 開發,那麼我需要按哪些順序學習哪些課程呢?
如何快速在停車場找到自己的車?比如大型購物商場、Costco、Outlet的停車場,機場存車的車庫。?
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哪些推廣方式?

TAG:YouTube | 移动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