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著諾獎旗號,招搖撞騙的都是些什麼?

諾貝爾獎,向來代表著對人類貢獻最大、最頂尖的科學。

而每一年的諾貝爾得獎項目也幾乎揭示著該學科研究的方向與未來。

其中護膚與保健產品行業,就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甚至乎超前。

它們總能憑藉著起敏銳的商業嗅覺,拿諾獎來作賣點、做文章,不斷宣傳各種應用了「諾獎技術」「高科技產品」

但是錢是花了,能否達到宣傳效果,卻仍是個大寫加粗的問號。

這些年來,颳得最厲害的諾獎美容風,莫過於「幹細胞美容」技術。

幹細胞是指原始未分化的細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特異性細胞的能力,主要分成體幹細胞和胚胎幹細胞。

這些內容在高中課本就曾出現過,相信很多人在那時就曾幻想過靠幹細胞的再分化能力來重獲新生。

而2012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的獲獎項目,也使這個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

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John Gurdon)與日本醫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使已經分化的細胞恢復到幹細胞狀態,使其具有再次分化的能力,而榮獲諾獎。

這項技術也被認為對未來醫療具有巨大的潛力,只是在短時間內還無法進入臨床應用。

圖:約翰·格登與山中伸彌

然而美容行業卻比諾獎技術先走一步,首先推出「幹細胞精華」、「幹細胞凍乾粉」、「幹細胞口服液」等。

甚至還有各種「幹細胞美容針」,價格幾千到幾十萬不等,號稱效果立竿見影、「一針就能年輕10歲」。

來路不明、未經配型的幹細胞隨意注射到人體,極易引起免疫排斥等各種副作用。

當時的新聞也多次報道有人因接受了幹細胞注射,不但破財還惹了一身病的案例。

細菌感染、皮膚紅腫化膿等都還算好,北京一位姓李的女士交了10萬元費用,卻換來了難以治癒的紅斑狼瘡。

她只打了一針,就開始出現脫髮、手腳顫抖、口腔潰瘍、皮膚潰爛等各種免疫系統損傷的併發症。

而這一些關於幹細胞美容的騙局,也多次榮登每年的十大科技騙局榜中。

為了解決亂象,2013年初我國還特地頒布了一項禁令,暫時停止任何未經批准的幹細胞,並停止接受新的幹細胞臨床項目申請。

一項新的發現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往往需要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摸索。

然而,這些「走在科技前沿」,一心只想撈錢的奸商,卻給醫學界帶來無法估量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給真正在做科研的科學家帶來無窮的阻力。

不過最悲催的發明,還得數一個叫「端粒與端粒酶」,幾乎變成商家撈錢的萬金油。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蘿爾·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傑克·紹斯塔克(Jack Szostak),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染色體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護的」

圖: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一個特殊結構,具有維持染色體的相對穩固、可防止DNA互相融合及重組的功能。

如果把染色體比喻成鞋帶,那麼端粒就像鞋帶兩端的「塑料保護套」。

而端粒酶的作用則是參與合成端粒,以保持端粒的長度和結構的穩定。

正常體細胞端粒的長度是有限度的,隨著是年齡的增長和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多,端粒會以複製一次丟失50~200bp的速度逐漸縮短。

某種意義上,端粒就好像人體衰老的「時鐘」一樣,揭示了衰老的奧秘。

圖:端粒縮短過程

然而事實上,端粒的縮短有點像物理概念中的半衰期,只是一種指示衰老(時間)的表徵

並沒有證據表明,端粒是導致衰老的直接原因,引起細胞或機體衰老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曾是就有科學家做過實驗,把小鼠的端粒酶RNA亞基除掉,但它仍能像普通小鼠一樣生活,也並沒有出現早衰現象。

所以就算是發現端粒與端粒酶的三位諾獎得主都不會直接說其是causer(引起者),而是嚴謹地形容為indicator(指示者)。

但美容行業的某些有心人,哪裡管什麼因果關係,看到「衰老」兩個字就想往上蹭。

畢竟所有產品只要做到防晒、滋潤,再加點抗氧化就能直接宣稱對端粒有保護作用。

完全不用費功夫,又可以蹭諾獎技術的光,何樂而不為。

圖:T.A. Science公司推出的TA-65

不過,也有的產品表現得更為專業。

如美國紐約製藥商T.A. Science公司,就曾從中草藥黃芪中提純出一種TA-65分子,宣稱其能增強端粒酶的活性延緩衰老

但該公司的產品卻未曾通過FDA的認可和評估,只能以營養補充劑或保健品的形式銷售。

不過即使TA-65真的能激活端粒酶,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因為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激活端粒酶會增加患癌症與腫瘤的機率。

端粒酶在人體細胞內幾乎處於「關閉」狀態,但在幹細胞、生殖細胞、免疫細胞和惡性癌細胞內則呈激活狀態。

如突然將普通細胞中的端粒酶激活,也可能意味著更高的癌症風險。

所以即使延長端粒酶真能延緩衰老,其在安全性上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撐。

2012年,T.A. Sciences公司的前員工還曾爆料自己因長期服用TA-65罹患前列腺癌,並選擇指控公司的商業欺詐行為。

圖:Nature網站報道TA-65被控商業欺詐

不過端立與端粒酶既然是美容保健的大熱點,商家肯定還會想盡辦法把其商業價值榨乾。

既然現階段用於「抗衰老」爭議頗大,那拿來當「死期檢測」大家總沒話說了吧。

所以不少保健品公司也看準端粒長度與年齡和衰老的關係,宣稱可以提供的「端粒健康檢測」,能夠預測人的壽命與疾病。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起別出心思的虛假宣傳,價格由200美元到700美元不等。

我們知道端粒並不只存在於人體的某個具體組織細胞,而是幾乎遍布全體所有的細胞。

而不同組織細胞的端粒長度卻有著一些差異,所以最終檢測出的只是細胞群體端粒長度的均值。

而且每個人之間的端粒長度差異也不小,最長可達2萬個鹼基對,最短只有3千個鹼基對。

此外,從整體趨勢上講,端粒長度雖然與年齡確實有相關性,但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其與人體衰老存在這直接的因果關係。

其實如果想要檢測生命長度,還不如去檢測頭髮變白的程度。

畢竟白髮才是公認的衰老標誌之一,聽起來還靠譜些。

與端粒和端粒酶學說有點相似的還有一個「自由基學說」,同樣與衰老有關,也同樣被濫用。

自由基學說是由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認為人在耗氧過程中機體會產生一種強烈活躍且對人體有害的分子基團——自由基。

而被稱為「自由基殺手」、「自由基海綿」富勒烯,也給了美容商家帶來一次狂歡。

富勒烯是地球上除了石墨、金剛石、無定形碳之外的碳同位素異形體。

1996年,三位化學家羅伯特·苛爾(Robert Curl)、 哈羅德·克羅托(Harold Kroto)和理查德·斯莫利(Richard Smalley)因富勒烯的發現獲諾貝爾化學獎。

除了在材料學、電子學、納米技術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之外,富勒烯對自由基的高度親和性質也讓護膚品行業蠢蠢欲動起來。

圖:富勒烯

首先將富勒烯應用到產品中的是日本的護膚品廠商,之後便在亞洲掀起一陣富勒烯風潮。

而且無一例外,全都打上了諾獎技術的頭銜,宣傳其能對抗自由基的神奇作用。

但就富勒烯被應用於護膚品的安全問題,因發現富勒烯獲諾獎的羅伯特·苛爾(Robert Curl)就曾回應:「我選擇採取保守的態度,在無法切實判斷其優缺點之前,應避免使用這類護膚品。」

而科學總是日新月異的,2014年《Cell》雜誌上一篇論文的研究成果就與自由基衰老學說恰好相反。

作者麥吉爾大學生物學系教授Siegfried Hekimi在實驗中,提高了線蟲的自由基生成,其壽命反而大大地延長了。

此後,許多科學家也在小鼠、裸鼴鼠身上開展了此類實驗,也同樣得到了令人困惑的類似結果。

圖:Siegfried Hekimi教授論文頁面

此外,在生物學中,關於生物機體為什麼會衰老,除了自由基學說、端粒與端粒酶學說外,還有神經內分泌學說、衰老免疫學說、代謝廢物積累學說、大腦衰退學說和分子交聯學說等共十幾種學說。

但也並不是說這些學說提出就是錯誤的、矛盾點。

只是生命的過程太過複雜,只要研究的角度、方法不同,結論就會千差萬別。

圖:尊「貴」的富勒烯護膚品

即使富勒烯真的是自由基殺手,但自由基衰老學說都不一定成立,何來的抗衰老效果。

富勒烯自問世以來,研究其合成、改性和應用的進展不大,但是在美容行業卻大放異彩。

因為材料新穎,又打上諾獎的名號,所以宣稱添加了富勒烯的美容產品價格也奇高。

但對實際效益不明顯的高價護膚品,購買時還需要多一份理智。

圖:諾獎青蒿素餅

就連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諾獎後不到一個月,就有多種打著「抗癌殺蟲」的青蒿素保健品與護膚品,搭上諾獎便車在網上熱賣。

所以保健品和護膚品行業的亂象,實在是讓人觸目驚心。

縱觀上面列舉的所有諾獎技術,其實不難發現即使是最頂端的學者現在依然處於不斷深入研究的階段中,也無法否認其在未來的潛力。

但是這些護膚品、保健品商卻無一例外地拿著還不成熟的科研結果來應用。

彷彿自己早已一舉突破所有科學家都無法攻克的難題。

如果說這些美容產品真如其所描述的那麼神奇,估計下一屆的諾貝爾獎就要落到Cosme美容大賞上。

圖:Cosme美容大賞

不過護膚品和保健品行業也不容易,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客戶也總是喜新厭舊。

防晒、保濕、抗氧化等已經翻來覆去說得太多,而對這種太普通的產品效果,消費者也不願意再買單。

很多人反而對那些打著高科技,無限吹噓效果、能逆天改命的產品情有獨鍾。

但是多數人又不能分辨,理論的可行性、臨床實驗、臨床治療三者間的巨大鴻溝。

所以看上去很科幻的美容產品,其實際效益也如鏡中花水中月一樣,太虛。

如果光沒有效果倒還不算罪大惡極,但是在還沒徹底弄懂一項新技術之前,沒人知道它會不會是另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歷史上,因不法商人濫用諾獎成果的悲劇也不是沒發生過。

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元素而獲得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家,然而在鐳元素背後,就藏著一段恐怖往事

圖:居里先生受傷的手臂

居里先生曾將鐳放在手臂上做實驗,其放射性讓他的手臂開始發紅、表皮壞死、結痂,一個月後才重新生長。

所以大家竟腦洞清奇地認為把鐳抹在皮膚上,有機會讓皮膚「煥發新生」。

一時間,這項諾獎就被當時的媒體和廣告宣傳成了一種延年益壽的物質,完全忽略了鐳可怕的放射性。

圖:含鐳的美容護膚品

聰明的商家企業很快就開發出了各種鐳射產品:鐳射面膜、鐳射美甲、鐳射面霜、鐳射香煙、鐳射牙膏、鐳射巧克力,甚至連避孕套都要加點鐳進去才過癮。

然而現在我們都知道,鐳也被稱為「蝕骨者」具有強悍的放射性,進入人體後鐳衰變產生α射線和γ射線可以把人的骨頭打成篩子。

圖:在生產鐳產品工廠工作的姑娘,膝蓋的癌變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人們總是說要相信科學,殊不知這件科學外衣卻成了美容保健品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有時候相信某些商家信口雌黃的「偽科學」,比不相信科學更加危險。


推薦閱讀:

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也是沒有臣民的國王,連《教父》導演都接受了他的冊封
他給了幾百萬人生命,卻被稱為魔鬼醫生,32年後靠諾獎才得以正名
蟑螂能致癌?反正我是不信的,可諾貝爾獎居然信了…
「有機合成之父」陪跑131次諾貝爾獎,他將科學做成了藝術

TAG:诺贝尔奖 | 科学 | 美容护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