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寶馬北汽奧迪們對想吃上AI,正確姿勢是什麼?
對於不同行業大大小小的企業來說,是否擁抱AI已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如何擁抱才是。如曾經的「互聯網+」一樣,今天「AI+」已然成了一個新趨勢,人工智慧與各行各業結合,汽車成了重點方向之一。汽車業本身也在掀起一場科技革命,一方面,新能源+互聯網汽車正在改變汽車業。國外有特斯拉,國內有李斌的蔚來汽車,最近原UC聯合創始人何小鵬離職阿里加入小鵬汽車任董事長……另一方面,百度等公司在無人車上大力投入,中國圍繞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也已超過50家,而自動駕駛正是人工智慧的典型應用。
保守的汽車行業對AI卻十分積極
Elon Musk之所以能率領特斯拉成為百年汽車行業門口的野蠻人,核心原因在於汽車行業過於保守,這些年雖在嘗試不斷創新,但更多還是停留在傳統技術架構上進化,進而給特斯拉留下創新機會,特斯拉則憑藉著新能源和互聯網交互這兩個特點,亂拳打死老師傅。
傳統汽車行業之所以保守,是因為汽車注重安全性,任何創新哪怕只是將駕駛艙操作從按鈕變為觸摸都可能對司機形成安全隱患,特斯拉AutoPilot出現多次事故也表明汽車行業創新不能過於激進。
不過,對於人工智慧這個新興技術,汽車行業卻十分積極。在最近騰訊汽車聯手汽車·創新港舉辦的「2017全球汽車AI大會」上,傳統汽車巨頭、新能源汽車新秀和互聯網公司就在一起討論,汽車行業如何與AI結合。這也是行業內首個汽車與AI結合的論壇,參會者即有蔚來汽車李斌這樣的新銳,也有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這樣的老一輩汽車人,其餘參會者還有谷歌無人車之父 Sebastian Thrun,英特爾、高通、寶馬中國等與智能汽車有關的業界代表,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等科研專家,可以說是聚齊了與智能汽車有關的每一個環節的代表性玩家。「羅超頻道」受邀參與這個活動,從現場討論能看出,汽車行業不同公司都在積極利用AI、在思考AI與汽車結合的未來。
事實上,汽車與AI的結合絕非偶然。一方面是自下而上,不同汽車公司早已在自發地利用AI技術;另一方面則是自上而下,不久之前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多次提到無人駕駛這個關鍵詞,涵蓋了智慧交通協同以及車聯網等多個細分領域,鼓勵汽車行業與AI結合,不論是汽車還是人工智慧都是國家級戰略,在頂層設計之下汽車與AI的結合必將更加迅速。
汽車與AI結合遠遠不只是自動駕駛
當特斯拉的AutoPilot功能已經能部分接管用戶的駕駛權時,無人車離我們再也不像過去那麼遙遠。騰訊發布的汽車行業人工智慧報告指出,自動駕駛設若普及,將改變整個汽車業態,無人駕駛計程車憑藉著更高的載客時間和更低的成本,則會顛覆計程車市場。自動駕駛還會改善城市空間布局,節省40%的停車空間;平均減少30%交通堵塞時間;顛覆私家車市場(因為使用自動駕駛計程車比自購和維護車輛更經濟,但也不會存在著不方便),看上去自動駕駛是一塊誘惑的蛋糕。
不過,自動駕駛要普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騰訊汽車在大會上指出,汽車與AI結合實現自動駕駛,必須走過三個階段:技術爆發期、混合過渡時期、智能交通時代,我們還處於技術爆發期,車企更多是在研發技術,降低感測器成本達到商用水平、想法降低高精地圖繪製成本、推動5G物聯網技術應用。要讓自動駕駛走向現實,必須克服五個維度的問題:政策法規、基礎設施、高精地圖、技術標準與民眾的接受程度。
每一個維度都存在著巨大的挑戰。以民眾接受度為例,騰訊汽車的調研顯示,目前受訪用戶只有58%的表示能夠接受自動駕駛,最擔憂的問題是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然而事實上,自動駕駛理論上來說將比容易犯錯、會疲勞有情緒的人類更安全。英特爾全球人工智慧戰略規劃總經理Fiaz Mohamed在汽車AI大會上就指出:
「全球每年有130萬人由於汽車和交通方面的事故而死亡,根據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所發布的數字,93%的事故是由於人為事故造成的,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挽救很多的生命,可以減少車禍的死亡率。」
可見,消除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誤會,建立人類對自動駕駛的信心就是一個難題。
雖然直接解放人類雙手的自動駕駛距離我們還有距離,但汽車與AI的結合併不只限於自動駕駛。騰訊的汽車AI報告指出,AI技術對汽車行業短期內主要影響是營銷及車主使用;長期來看才是自動駕駛。從技術爆發期到智能交通時代,中間還有漫長的混合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汽車與AI依然有許多結合點,具體來說,在這些領域AI與汽車的結合已經開始:
1、AI讓駕駛更安全。
在自動駕駛全面實現之前,智能輔助駕駛已經商用,且將進一步普及。目前以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裝備在車輛上的滲透率正在大幅提升,有望在2018年迎來爆發,2020年,僅ADAS一項的市場規模就將達到近千億元,年複合增速將超過35%。德國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ADAS已經普及,中國滲透率較低,因此存在巨大市場空間。ADAS應用了感測器、圖像識別等AI技術,給了人類眼觀八方的能力、提醒人類不要犯類似於疲勞駕駛的錯。事實上,自動駕駛也分為L1-L5 不同級別的自動化,部分ADAS已實現L1級別的自動駕駛,特斯拉的AutoPilot則實現了L2級別的自動駕駛,AI輔助人類駕駛已經成為現實。
2、AI讓交通更高效。
地圖基於大數據智能感知交通網路進而提醒用戶改變出行路線,大幅提升交通效率,這是車聯網的典型應用領域,當汽車接入互聯網,且與周邊交通環境如紅綠燈、路況監控攝像頭、停車場等物聯網數據結合,結合AI技術進行實時處理,就能更加智能地規劃路線。眼下汽車正在具備聯網能力,內置地圖輔以NB-IoT等通信技術,有望更加實時地互聯互通,進而提高整體交通效率。
3、AI讓出行更舒適。
車載應用如空調、娛樂,可結合語音等AI技術更好地響應司機和乘客的指令;汽車解鎖引入步態識別、聲紋識別、面部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汽車還能根據天氣、用戶狀態自動調整空調……通過這些AI技術應用,提升用戶與汽車、汽車與環境的交互體驗是眼下就能實現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許多停車場基於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車牌,避免拿卡刷卡,AI技術早已在應用。
4、AI讓生產更高效。
利用AI技術改變整個汽車的設計、製造、測試等諸多環節,谷歌無人車之父Sebastian Thrun就指出,未來80%的工作會被AI所替代,汽車製造商也可以在工廠里用AI取代工人,目前中國有一些新興工廠就已經在大量應用機器人,降低成本的同時確保一致性降低錯誤,尤其是一些對人類安全有威脅的生產環境,更是十分適合應用AI技術,比如汽車行業的測試環節。在這一點上,汽車巨頭已在實踐,如北汽新能源的智能工廠以智能化的方式實現了客戶與廠商信息的透明,供應商的信息集成以及即時的互通,實現了個性化訂單的批量化生產。
5、AI讓管理更高效。
將AI技術應用到車企的企業管理、渠道管理、市場營銷諸多環節,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比如在營銷環節,通過消費者在交通、電信等領域的大數據來洞察消費者,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北汽推出VOCe+項目,從社會化媒體中獲取消費者的數據,從自身的服務生態中獲取多維度的消費者特徵信息,進而充分了解消費者需求。騰訊汽車AI報告也指出,AI現階段就可以幫助汽車營銷端及銷售端實現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化銷售。
汽車擁抱AI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對於人工智慧,車企都表現出十分積極的態度。特斯拉這位野蠻人現在整個汽車市場所佔據的份額還微乎其微,但其市值已超過最大的老牌汽車公司通用,這表明市場對新型汽車的看好。蔚來汽車李斌在AI大會上也指出,在某些領域如科技人才上蔚來已經超過北汽這樣的大廠。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因此直言,「傳統車企在這輪變革中如果不很好地和這些AI的企業、資源結合,很可能掉隊」在演講環境更是指出「協作互聯者存、閉門造車者亡」,這並非危言聳聽,反而是汽車產業對於AI技術應有的態度。
在大會上騰訊集團和騰訊汽車牽頭成立了全球汽車AI俱樂部,其旨在打造一個集產學研一體的泛產業聯盟,加速AI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這個俱樂部得到北汽、蔚來汽車、Intel、寶馬等汽車或科技公司的響應和參與,由此可見,汽車行業對於擁抱AI十分積極,也很關心應當如何擁抱。
互聯網公司布局AI有不同思路,但整體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先有技術,再找應用場景,如百度;還有一類是先找場景,再去研發技術,比如阿里和騰訊。對於汽車公司來說,更適合採取第二種方式,先找市場和用戶需求,再去利用已有成熟技術,這些技術可能來自互聯網公司,可能來自自身儲備乃至第三方創業公司,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最初就是由MobileEye提供,寶馬則與英特爾、Mobileye結成自動駕駛聯盟共同研發無人車技術。
要知道,AI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不能為了應用AI而應用AI。如果智能只是工程師思維下的產物,即便成功應用到汽車上也賣不出去,僥倖賣出去了消費者也不會使用。曾經,智能汽車玩家都宣稱要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讓用戶在駕駛時便捷地發號施令,要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讓汽車駕駛更安全導航更精準,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來提醒用戶不良駕駛習慣,要通過表情追蹤技術來判斷用戶是否疲勞駕駛……不過,這些技術真正普及的又有多少呢?
正如馬化騰所言:
AI最重要的四個要素是:場景、數據、人才和計算力,有了應用場景,有了市場,數據自然會產生,也會驅動技術發展,人才也會隨之而來。如果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忽視了市場的本質,應用AI只會是緣木求魚。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不論應用什麼技術,都不能忽視汽車的本質,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看法是,汽車會發生本質改變,從以往的交通工具變成一個智能的移動空間。然而在我看來,不論智能汽車會發展成什麼樣、不論自動駕駛技術有多麼成熟,都不能改變汽車的本質:運人載物的設備,用戶對它快速、安全、舒適、優雅、低成本、環保出行的需求不會改變,用戶對於駕乘樂趣、汽車生活和汽車文化的追求恐怕還會延續,這些正是汽車行業的百年積澱,因此汽車在應用AI技術的同時,依然不能停止在「做好一輛車」這件事情本身上的努力。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頻道(luochaotmt)
推薦閱讀:
※吉利帝豪GL玩完碰撞玩盲測,玩夠了沒?
※密西根dearborn汽車專業?
※最低6萬起 誰挑起中國品牌小型SUV大梁?
※雪鐵龍C4L拉風T訓營,每個人都有好故事
※以用戶為中心,從0到20萬+的銷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