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之後網路發帖評論彈幕全面實名制,你還有什麼不放心?
作者|李春暉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成為呈堂證供」。看到今天網信辦的重磅新聞,硬糖君立刻想到TVB這句經典台詞。阿SIR,我這就跟你走!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今天(8月25日)公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要求網站應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對註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同時建立先審後發制度,加強彈幕管理。
《規定》共計十三條,監管涉及互聯網站、應用程序、互動傳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聞輿論屬性和社會動員功能的傳播平台。與之相應,網民以發帖、回復、留言、彈幕等方式,發表文字、符號、表情、圖片、音視頻等信息,都在監管之列。
而對網路生活構成比較大影響的包括以下幾條:
一是落實實名制要求。網站要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對註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
二是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三是建立先審後發制度。網站負起管理責任,當好跟帖評論的「把關人」,維護跟帖評論良好生態。
四是加強彈幕管理。要求提供彈幕服務的網站要在同一平台和頁面同時提供與之對應的靜態版信息內容。
五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網站要建立跟帖評論審核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信息。
六是技術保障措施。開發跟帖評論信息安全保護和管理技術,創新跟帖評論管理方式,研發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垃圾信息處置能力;及時發現跟帖評論服務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採取補救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跟帖評論服務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網路生活,但同時也出現了傳播網路謠言、散布污言穢語、發布違法違規信息等不良現象,擾亂信息傳播秩序,破壞網路輿論生態,需要依法加強治理。
此消息一出,人民群眾拍手稱快。人人為自己在網路的言論負責,有效控制謠言,大大凈化網路,網路水軍更是無所遁形啊。
不過實名制是不是真的能有效遏制謠言和不法信息的傳播呢?起碼早早實名制的手機號碼,至今無法阻止詐騙簡訊故事集錦越編越厚。
作為普通網民,難免對實名懷有兩重疑慮:一是說話不自在,二是信息不安全。
也不是說我們非要在網上當噴子、裝逼、甚至更嚴重的什麼,但總歸在網上說話,還是比較放鬆,偶爾當個鍵盤俠也是爽到飛起。但實名之後,多數人會選擇更加謹慎發言。
這種回帖障礙包括兩層:一是隨意在小論壇發言,可能也需要手機認證了。二是心理負擔加重,雖然以前也知道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但總歸實名後感覺更直接了。
當然,《規定》要求的是「後台實名」。理論上,虎撲的綠帽俠、貼吧里撕逼的粉絲、凱迪里年薪百萬的中產……大家都還是安全的,並不會因為實名制而讓自己或真或假的隱私大白天下。
但理論骨感,現實卻很豐滿,這就牽扯出信息安全問題。全面實名制後,每個網站都能確保自己的信息安全很到位嗎?特別是中小網站,如果發生大規模信息泄露,或者有心人士「人肉搜索」,是否也變得更加容易?
遠的不說,此前快手管理員從後台追蹤知乎用戶賬號的事件大家想必都有印象。如果有網站員工濫用權力,窺探用戶隱私,確實讓人細思極恐,只好緘默不言。
不過,對於網民,這些可能還只是一時的不適應,並且早晚會適應。對於各大網站,即《規定》所指的「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這可能是更現實的危機。
大中型網站事實上已基本實現驗證手機號碼註冊的間接實名制,但每一次「實名制」來襲,仍難免在輿論上對其形成壓力。2010年曾出台的微博實名制規定,就曾令新浪股價應聲跳水。
中小網站則更加危險。一面是網信辦的施壓,另一面如果真正嚴格執行,有多少用戶願意在小網站使用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證號註冊?如果小網站索性關閉評論功能,別人不知道,硬糖君就會先失去很多樂趣。
不論大小,對於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新用戶註冊和老用戶活躍度,都可能受到新政影響。而《規定》同時要求,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不得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基於錯誤價值取向有選擇地刪除、推薦跟帖評論,並建立健全違法信息公眾投訴舉報制度。
事實上,就在10年前,我們的近鄰韓國,就曾實施一場不成功的網路實名制。
2007年7月,韓國正式推行網路實名制。日均頁面瀏覽量在30萬人次以上的門戶網站,以及日均頁面瀏覽量在20萬人次以上的媒體網站,被要求必須引入身份驗證機制,共計35家。
起因是2005年一起人肉搜索網路暴力事件,基本就是陳凱歌電影《搜索》的故事。該事件令韓國民眾開始反思網路暴力。2005年7月,雅虎韓國的一項在線用戶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支持網路實名制。韓國政府決定,將網路實名制以立法形式付諸實施。
「狗屎女」事件
韓國推行網路實名制的初衷,同樣是減少網上的語言暴力、名譽損壞、侵犯隱私、虛假信息傳播等不良行為,促使網民對自己的網路行為負責。
但三年後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效果並不理想。2010年4月,首爾大學的一位教授發表《對互聯網實名制的實證研究》稱,該制度實施後,誹謗跟帖數量從13.9%減少到12.2%,減少僅1.7個百分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路論壇的平均參與者從2585人減少到737人。互聯網實名制導致的「自我審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網上的溝通。
調查同時顯示,三分之二曾發布惡意貼的網民對是否使用實名並不在意。出於「法不責眾」的心理,他們即便以真實姓名登錄,仍會故伎重演。同時,一種被稱為「身份證偽造器」的軟體也應運而生。
網站自身也存在各種規避行為,部分日訪問量可能超過10萬人次的網站選擇不公開瀏覽次數,部分網站選擇繞道海外。
對網路實名制的致命一擊發生在2011年7月。當月,韓國門戶網站Nate以及社交網站「賽我網」遭黑客攻擊,導致約3500萬名用戶的個人信息外泄(韓國2010年總人口約為5000萬)。被泄露的資料極為詳盡,包括姓名、生日、電話、住址、郵箱、密碼和身份證號碼。
同年11月,韓國遊戲運營商Nexon公司伺服器被黑客入侵,導致1300萬名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網站所掌握的海量用戶資料,最終卻成為黑客的盤中餐,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網路安全危機。
2010年初,韓國民間團體向憲法裁判所提起訴訟,稱網路實名制侵害用戶的匿名表達自由、互聯網言論自由以及隱私權。2012年8月23日,經八名法官一致同意,韓國憲法裁判所判決網路實名制違憲。實施五年之久的網路實名制,在韓國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韓國是世界上首個實行網路實名制的國家,這是在強烈民意推動下進行的一場實驗。為了避免對中小網站造成成本壓力,韓國推行的其實是「有限實名制」。卻造成中小網站蓬勃發展,大網站怨聲載道,市場陷入不公平競爭,最終大家一起弄虛作假,名存實亡。
當然,我國網路實名制與韓國實名制所處的時代、技術水平、制度設計、產業發展規模、法治水平、誠信狀況、市場環境大相徑庭,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硬糖君堅信,只要認真貫徹「依法治網、依法上網、依法辦網」基本原則,認真落實《規定》及其他法律法規,我國的全面網路實名制一定會成為網路清明的屠龍寶刀。
其實依硬糖君看,目前「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實名制還不夠徹底。應該把性別、年齡、學歷、薪資、住房……全部實名制認證,而且頭像必須使用身份證照片!這才是還網路一片朗朗乾坤啊!看你們那些PS的、劃胖的還敢不敢對我們普通群眾施加人神共憤的壓力。
推薦閱讀:
※快訊:Ubuntu官方論壇被黑,200萬用戶信息泄露
※有哪些可以深入學習信息安全、網路安全的地方?
※如何評價知乎在 2015 年 7 月 20 日 13 點 20 分左右開始被人刷屏攻擊的事件?
※有哪些屬於做安全的人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