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三春」指的是什麼?
文/夕四少 微信公眾號:少讀紅樓
最近讀紅樓,猛然想起「三春」來,我們都知道,賈府有四春,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春名字合在一起的寓意被後世紅學家和紅學界普遍解讀為「原應嘆息」,按照曹公對於人名寓意的講究,參照脂批相關提示,這個諧音的推斷是有道理的。
但關於「三春」一說,歷來卻有爭議,眾所周知的是對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的合稱,每每三人一起出現的場合,大多被曹公以迎探惜三春稱之,所以,很多人對三春的理解就是指迎探惜三人,這個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把「三春」放在詩詞之中,似乎就沒這麼簡單了。
我們不妨一一來分析。
三春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詩詞中是在元春判詞里,原文說「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我們不禁要問,這裡的「三春」是指什麼?是指時間還是指人?
我們知道,古代人將春天分為三個階段,孟春、仲春和季春,孟春是一月,仲春是二月,季春是三月,而我們知道,元春出生在正月初一,探春出生在三月初三,按照這個推理,二丫頭迎春應該出生在二月,甚至可以大膽猜測是二月初二,而惜春極有可能是四月初四,因為這一天是文殊菩薩聖誕日,而惜春最終也是出了家的,又因為四月份已經不再是春天,故名惜春。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大膽的猜測,即元迎探惜四春的生日分別是正月初一、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四。
言歸正傳,如果這麼理解,三春如果指人的話,應該是指元春、迎春和探春,但這樣的話,套在詩句上就不通了,而如果三春指迎春、探春和惜春的話,初春理解成是元春,這樣似乎就解釋得通,等等,如果三春不是指人,而是指時間呢?
答案是一樣說得通,即元春封妃,賈府平安地度過了三個春天,即三年,但一年不如一年,所以說是三春爭及初春景,即元春封妃後的那一年是賈府最好的時候,後面的幾年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最後敗落,即虎兕相逢大夢歸。這個解釋似乎更有說服力。
三春第二次出現在詩詞中,緊接著是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如果我們按照指代人物來理解,以惜春的視角來看,這裡的三春自然是指元春、迎春和探春,這跟元春判詞里的三春,如果指代人物即是迎春、探春和惜春明顯相矛盾。
雖然四春之中,任意三個人組合在一起都可以簡稱為「三春」,但以曹公思維之縝密,布局之巧妙,應該不會犯這樣前後矛盾,三春指代不明的錯誤,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凡是詩詞之中的「三春」並不是指人,而是指時間,即三年的光景。
仔細讀原著會發現,元春從第十六回封妃,到第七十二回王熙鳳所做象徵賈府敗落的奪錦之夢,這中間的五十餘回,恰好是三年的時間,這樣來看,惜春判詞的前兩句也就好理解了,即三年的時間過得很快,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三年後元春死亡,賈府敗落,惜春不得已出家。
三春出現的第三處是關於惜春的紅樓曲子「虛花悟」,開頭便是「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按照上面「三春」是指時間的推斷,就很好理解了,且桃紅柳綠四字可以佐證,「三春」是指時間無疑,意指時間過得快,一年一年桃紅柳綠,不知不覺。對惜春來說,三年的時間,早已看透一切,她最終出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三春第四處出現是從秦可卿口中,秦可卿去世前託夢王熙鳳,最後說了兩句話「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對於這句詩里的「三春」,很多人理解不一,有說是指元春、迎春和探春的,也有說是指迎春、探春和惜春的,莫衷一是,但如果我們把「三春」理解成時間,一切就迎刃而解。
這兩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三年時間過去後,賈府眾女兒亡的亡,散的散,各有各的命運,各有各的造化和歸宿。三年後賈府敗落,大家也有各奔前程。
綜上,無論元春判詞,還是惜春判詞,無論紅樓曲子還是秦可卿臨別對王熙鳳的贈言,其實都是曹公一次又一次通過「三春」這個詞告訴我們,離賈府最後的敗落,眾人最終散亡的結局,只有三年的時間,這與其「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行文思路吻合。
所以,詩詞里提及的「三春」不是指具體的人,而是一個時間,具體地說,是賈府敗亡的倒計時,它只有三年時間了,時間一到,大夢初醒,一切煙消雲散。
推薦閱讀:
※寶釵撲蝶時,用的是團扇還是摺扇?
※紅樓夢裡有個庸醫先後出現兩次,每一次都要人命!
※人如其名多姑娘
※賈寶玉和蔣玉菡互換汗巾子,忠順王府的長史官是如何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