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你長大,你卻讓我養孫子!
結婚組建家庭,生子順理成章。
但生活常令我們灰頭土臉,假使真有什麼明月光硃砂痣,如果跟孩子的奶粉錢比起來就算冷落一下詩和遠方,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世上大多數事情都是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麼努力工作要麼悉心看娃,能把這二者完美平衡的可以說寥寥無幾。
那該如何是好?要不自己出去工作,讓長輩幫著養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幫忙養孩子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帶娃問題,還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不是。但你所想的兩全其美的方法,可能會不如你的心意……
讓老人帶娃,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不論是老人帶孩子的精力,還是教育孩子的觀念都跟我們有差距。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孩子還待在襁褓里的時候,要是一不注意感冒了,老一輩就會把寶寶裹得跟個粽子似的,即便小臉都憋紅了也不願讓寶寶「風邪入體」。
日盼夜盼,寶寶終於長大了些能夠自己走路了,但長輩們還老抱在懷裡,捨不得讓孩子走兩步。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前面一個是天真爛漫無拘無束,後面一個是手提肩扛身影佝僂,隔代的疼愛到了什麼地步呢?已然是手中寶掌上珠了。
她們的愛有錯么?愛永遠是沒有錯的,只是愛的有些「笨拙」。如果你想改變老一輩的觀念,那麼這將是一項艱巨且進展緩慢的「工程」。
正如老一輩一直試圖用他們的經驗改變我們所相信的一樣,這不是個體的對抗,這是一場不同時代的新與老的意識衝突。
一位抱怨婆婆不願帶娃的網友發帖說:
我和老公都在醫院工作,婚後不久就迎來了一個可愛的男寶寶。全家歡天喜地。
月子里本來打算請月嫂的,婆婆心疼錢,說寶寶的媽媽是護士,爸爸是醫生,日常生活她可以照顧,就不用請月嫂了。
婆婆很能幹,月子里忙裡忙外把寶寶與媽媽都照顧的很好。我看著心裡安心不少,以後產假結束了就不用擔心了,寶寶交給婆婆帶沒問題的。
時間過的很快,不知不覺產假要結束了,我要回到工作崗位了。一天晚上,我把寶寶哄睡之後,婆婆把我叫到客廳。對我說:「我不能帶娃,你辭職回家帶娃吧!」婆婆的一句話讓我跌入谷底,「為什麼?」
婆婆知道我肯定會有這樣反應的樣子,然後說:「不是我不想帶娃,我聽很多人都說隔代教育不好,為了寶寶以後的成長,只能犧牲一下你了,我跟你公公商量好了,我們兩老省吃省穿,一年補貼你們5萬吧!」
之前對她的各種好,原來搞了半天是在這裡等我啊。「你的孫子你不帶,5萬塊,我一年就值5萬?」真的是氣死啦!
大家在後面也紛紛留言評論
其實如果老人不願意帶娃,你也不該心生怨念。
她們曾經也為人父母,也替你們遮風擋雨,畢竟她們履行了做父母的責任,而現在這份責任不該由她們承擔。
一個孩子的童年缺少或者沒有母親的參與,將成為孩子和母親共同的遺憾,而這並不是信口開河。
據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
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
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
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老話說「三歲看老」,並不是毫無道理的。
生命的傳承往往不是簡單的血脈傳承,它還包含著上一代的觀念符號價值準則。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到你的教育,那麼孩子與你的關係就僅限於生物學意義上的「親子」關係。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母乳餵養呢?
除了母乳其本身的天然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那種「儀式感」。
孩子對「母親」這個身份的認同,來自與他人決然不同的體驗,那種水乳交融的親切讓母親與孩子之間建立起更深層次的關聯。
不管生活多麼無奈,都請不要忘記你的初衷。
如果有一天,當你回憶自己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時,竟是吃力的、瑣碎的、像透過布滿霧氣的窗戶,那麼他未來的人生也將與你無關。
推薦閱讀:
※媽媽這樣說話,孩子肯定會很懂事(建議永久保存)
※《小小孩和他們的大狗狗》
※餵養 | 為了孩子和蚊子死磕!「天然」不是萬能,驅蚊還得「專業選手」來!
※寶寶可以戴銀鐲子嗎?
※天涼了,寶寶一個人睡小床怎麼蓋被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