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精神系統的結構——「自由」是什麼?
內容提要:所謂「自由」,只是意識對自身獨特風格的錯覺。
前面說過,自我感是基於自他關係的一項生命功能,如果要追求「不依他」的自由,必須超越「依他而立」的自我,那麼,這樣的自由是誰的自由呢?
這是個悖論,要麼沒有這樣的自由,要麼這不是我的自由!
生命體與環境本是一體的,「自我」只是用以區別於現實性環境的、用來承載虛擬性應對模式的人為設定。「現實」之外別無可作載體的存在,這就是「自我」的虛擬本性的根源,也是「我的」自由感之根源,還是心理干預能成為可能的理論根基。
我們平常講的所謂自由,不過是意識對「自我」的一種特殊體認罷了。「自由——不自由」的判斷(自由感)就構成了這個獨特的認知視角,自由(不自由),只是把主體與它物區別開來的一個認知標籤。
但是,由自我感所構築的主客體邊界,以「環境規範」的形式,反過來卻成了限制自由的現實根源。
自由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自由感使主客體的邊界更加鮮明;另一方面,卻由這個邊界生成了限制自由的現實規範。
所以,有理由懷疑,自由真的是生命先驗的價值追求嗎?自由與責任,那一個更能代表生命的本質?也許這種極端化的追問本身,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吧!
自由感與責任感,同是我們在生活中確立「自我」的重要內容,兩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作為能自作主的人」這樣的自由體驗,不正需要通過對現實責任的主動承擔來驗證嗎?而一旦沒有了自由感所凝聚的自我體認,所謂「責任」也將喪失其行為主體吧!
因此,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自由意志」,所謂「自由」,只是意識對自身獨特風格的錯覺。
008 精神系統的結構——為什麼「整合主體的現實功利指向」是意識活動的核心特徵?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推薦閱讀: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004 精神系統的結構——建一個坐標系
※哪些流行的心理學理論其實並不靠譜?
※恐怖谷理論是心理學理論嗎?弗洛伊德在1919年發表過一篇名為《恐怖谷》的論文,這篇論文真實存在嗎?
※心理學上的厭惡性模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