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這個技術有多難?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會!|半導體行業觀察

晶圓代工大廠格芯於2017年8月 15 日宣布,採用高效能 14 納米 FinFET 製程技術的 FX-14 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整合設計系統,已通過 2.5D 封裝技術解決方案的矽功能驗證。

目前,全由晶圓代工大廠中,僅台積電擁有集成扇出型封裝(InFO)技術,速度效能較傳統的覆晶技術要高 10%,讓台積電在市場競爭上具備競爭實力。如今,格芯也成功進入先進晶圓封裝的領域,成為全球唯二擁有這類技術的廠商,將進一步增加市場的競爭優勢。

集成扇出型封裝(InFO)技術是什麼

說到InFO技術,就不得不提到FOWLP。

Fan Out WLP的英文全稱為(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FOWLP),中文全稱為(扇出型晶圓級封裝),其採取拉線出來的方式,成本相對便宜;FOWLP可以讓多種不同裸晶,做成像WLP製程一般埋進去,等於減一層封裝,假設放置多顆裸晶,等於省了多層封裝,有助於降低客戶成本。此時唯一會影響IC成本的因素則為裸晶大小。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結合內嵌式(Embedded)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技術雖符合移動設備小型化需求,然於供應鏈與成本存在問題,另一方面,扇出型晶圓級封裝不僅設計難度低於矽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 3D IC,且接近2.5D IC概念與相對有助降低成本。

FOWLP封裝最早在2009~2010年由Intel提出,僅用於手機基帶晶元封裝。

2013年起,全球各主要封測廠積極擴充FOWLP產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市場,對於成本的嚴苛要求。FOWLP由於不須使用載板材料,因此可節省近30%封裝成本,且封裝厚度也更加輕薄,有助於提升晶片商產品競爭力。

台積電(TSMC)在扇出型晶圓級封裝領域投入並開發了集成扇出型(Integrated Fan-Out, InFO)封裝技術 ,改變了晶圓級封裝的市場格局。隨著InFO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以及嵌入式晶圓級球柵陣列(eWLB)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一批新廠商和扇出型晶圓級封裝技術可能將進入市場。台積電的扇出型晶圓級封裝解決方案被稱為InFO,已用於蘋果iPhone 7系列手機的A10應用處理器封裝,其量產始於2016年。

台積電在2014年宣傳InFO技術進入量產準備時,稱重布線層(RDL)間距(pitch)更小(如10微米),且封裝體厚度更薄。

InFO給予了多個晶元集成封裝的空間,比如:8mm x 8mm平台可用於射頻和無線晶元的封裝,15mm x 15mm可用於應用處理器和基帶晶元封裝,而更大尺寸如25mm x 25mm用於圖形處理器和網路等應用的晶元封裝。

2016年可以說是扇出型封裝市場的轉折點,蘋果和台積電的加入改變了該技術的應用狀況,可能將使市場開始逐漸接受扇出型封裝技術。扇出型封裝市場將分化發展成兩種類型:

- 扇出型封裝「核心」市場,包括基帶、電源管理及射頻收發器等單晶元應用。該市場是扇出型晶圓級封裝解決方案的主要應用領域,並將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

- 扇出型封裝「高密度」市場,始於蘋果公司APE,包括處理器、存儲器等輸入輸出數據量更大的應用。該市場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需要新的集成解決方案和高性能扇出型封裝解決方案。但是,該市場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扇出型封裝的挑戰

雖然FOWLP可滿足更多I/O數量之需求。然而,如果要大量應用FOWLP技術,首先必須克服以下之各種挑戰問題:

(1) 焊接點的熱機械行為: 因FOWLP的結構與BGA構裝相似,所以FOWLP焊接點的熱機械行為與BGA構裝相同,FOWLP中焊球的關鍵位置在硅晶片面積的下方,其最大熱膨脹係數不匹配點會發生在硅晶片與PCB之間。

(2) 晶片位置之精確度: 在重新建構晶圓時,必須要維持晶片從持取及放置(Pick and Place)於載具上的位置不發生偏移,甚至在鑄模作業時,也不可發生偏移。因為介電層開口,導線重新分布層(Redistribution Layer; RDL)與焊錫開口(Solder Opening)製作,皆使用黃光微影技術,光罩對準晶圓及曝光都是一次性,所以對於晶片位置之精確度要求非常高。

(3) 晶圓的翹曲行為: 人工重新建構晶圓的翹曲(Warpage)行為,也是一項重大挑戰,因為重新建構晶圓含有塑膠、硅及金屬材料,其硅與膠體之比例在X、Y、Z三方向不同,鑄模在加熱及冷卻時之熱漲冷縮會影響晶圓的翹曲行為。

(4) 膠體的剝落現象: 在常壓時被膠體及其他聚合物所吸收的水份,在經過220~260℃迴焊(Reflow)時,水份會瞬間氣化,進而產生高的內部蒸氣壓,如果膠體組成不良,則易有膠體剝落之現象產生。

此外,市場的發展也給FOWLP封裝技術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根據麥姆斯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扇入型封裝技術的增長步伐到目前為止還很穩定,但是 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轉變,以及未來應用不確定性因素的增長,將不可避免的影響扇入型封裝技術的未來前景。

隨著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從 2013 年的 35% 下降至 2016 年的8%,預計到 2020 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下降至 6%,智能手機市場引領的扇入型封裝技術應用正日趨飽和。儘管預期的高增長並不樂觀,但是智能手機仍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預計 2020 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 20 億部。

扇出型封裝有哪些公司

除了台積電之外,STATS ChipPAC(新加坡星科金朋)將利用JCET(江蘇長電科技)的支持進一步投入扇出型封裝技術的開發(2015年初,江蘇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星科金朋);ASE(日月光集團)則和Deca Technologies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係(2016年5月,Deca Technologies獲日月光集團6000萬美元投資,日月光集團則獲得Deca Technologies的M系列扇出型晶圓級封裝技術及工藝授權);Amkor(安靠科技)、 SPIL(矽品科技)及Powertech(力成科技)正瞄準未來的量產而處於扇出型封裝技術的開發階段。三星看上去似乎有些落後,它正在抉擇如何參與競爭。

TechSearch International總裁Jan Vardaman指出,在iPhone 7內部,主要的印刷電路板(PCB)上包含了43種其他晶圓級(wafer-level)封裝,照明電纜和耳機上亦有採用此技術。

聯發科和海思的應用處理器(AP)也將跟進採用先進的封裝方式,其他業者如大陸手機廠Oppo和Vivo也已經採用其他更新穎的技術。新的封裝技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重點均在於多元異質模組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因為主機板空間越來越壅擠,晶元封裝必須設法縮小尺寸。

在琳琅滿目的新技術中,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an-out wafer-level packaging;FOWLP)運作了近10年之後,現在已成為移動市場的首選。第一代扇出型封裝是採用英飛凌(Infineon)的嵌入式晶圓級球閘陣列(eWLB)技術,此為2009年由飛思卡爾(Freescale,現為恩智浦)所推出。

但是集成扇出型封裝(InFO)在此之前就只有台積電能夠生產!

集成扇出型封裝壟斷局面已改變

但是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改變。

根據格芯表示,採用高效能 14 納米 FinFET 製程技術的 FX-14 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整合設計系統解決方案包含一個縫合載板中介層,用以克服微影技術的限制,以及一個和 Rambus 研發的多通道 HBM2 PHY,每秒可處理 2Tbps。本解決方案以 14 納米 FinFET 技術展示,將整合至格羅方德新一代 7 納米 FinFET 製程技術的 FX-7 ASIC 設計系統。

格羅方德的產品開發副總 Kevin O』Buckley 表示,隨著近年來互連與封裝技術出現大幅進展,晶圓製程與封裝技術間的界線已趨模糊。將 2.5D 封裝技術整合至 ASIC 設計中,能帶來突破性的效能提升,這也再次展現格羅方德的技術能力。這項進展讓我們能從產品設計開始一路到製造與測試,以一站式、端對端的形式支持客戶。

而 Rambus 存儲器 PHY 目標為在低延遲與高頻寬要求的系統中,處理高端網路及數據中心的高密集運算。PHY 符合 JEDEC (固態技術協會)JESD235 標準,支持的數據傳輸率高達 2Gbps,整體頻寬可達 2Tbps。Rambus 存儲器及界面部門資深副總暨總經理 Luc Seraphin 指出,與格羅方德合作,結合 HBM2 PHY,以及格羅方德的 2.5D 封裝技術及 FX-14 ASIC 設計系統,為產業發展快速的各種應用提供徹底整合的解決方案。

格羅方德指出,未來將充分利用在 FinFET 製成技術的量產經驗,讓 FX-14 及 FX-7 成為完整的 ASIC 設計解決方案。FX-14 及 FX-7 的功能化模組以業內最廣、最深的知識產權(IP)組合為基礎,得以為新一代有線通訊/5G 無線聯網、雲端/數據中心伺服器、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路、汽車、太空/國防等應用,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

先進封裝行業成創新引擎

在過去的幾年裡,先進封裝行業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封裝業從IC製造商的服務行業轉變為為「超越摩爾」定律的創新引擎和關鍵領域,促使半導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並增加了創新應用的附加值。據Yole報告顯示,先進封裝行業市場規模在2016年為220億美元,到2020年將增長到約300億美元。

麥肯錫指出,摩爾定律時代下封裝行業的特點:重人力成本、輕資本與技術 。這一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摩爾定律下的傳統封裝。

在摩爾定律驅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時代,半導體產業鏈「設計—製造—封測」的核心主要集中在設計和製造環節,三大產業中,設計對技術積累與人才要求最高;而製造對資本投入有大量的要求,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 唯有封裝產業對資本與人才要求相對較低,而對人工成本相對敏感。

而「超越摩爾」時代下的封裝行業則有所不同:從人力成本驅動走向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龍頭廠商將會深度受益。

更為明顯的是,「超越摩爾」時代,封裝行業地位將會顯著提升,先進封裝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

中國先進封裝佔比穩步提升

2015年中國封裝市場營收3017.3百萬美元,同比增長28%,預計至2020年可達5484.1 百萬美元,2015年至2020年 GAGR 12.7%,中國封裝產業全球份額將隨之由2015年的 12%增至2020年的17%。

2015年,中國生產的IC晶元數量僅占其消耗量的12.5%。因此,中國IC晶元進口額超過石油,長期居各類進口產品之首。

同年,中國先進封裝生態系統產生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家公司涉足半導體封裝和組裝領域。幾乎全球主要的IDM和封測廠商都在中國設有封裝工廠,以獲得成本優勢。在中國進行封裝和組裝的IC晶元中,有很多產品的出貨量來自於小廠商,他們主要從事低引腳數的晶元封裝,且專註於中國市場。

總結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去?我們應當明白,無論是從價值量的角度還是從市場地位角度,封裝環節都有顯著的提升,中國與全球的先進封裝市場將蓬勃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封裝也從人力成本驅動走向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只有龍頭廠商才有可能參與其中,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更大的蛋糕將由更少的人分!

正是由於我國的人力成本優勢,過去幾年我國半導體封裝行業蓬勃發展,增速遠超設計與製造行業。由於封裝行業對人力成本最為敏感,而中國過去十幾年人力成本遠低於歐美與台灣水平,因此封測成為中國半導體過去幾十年發展最成熟的產業。

但是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先進封裝行業以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發展趨勢,則要求中國半導體封裝產業必須轉變思路,從人力成本為主,轉為重點發展技術,才能真正的迎來成熟!(文/劉燚)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366期內容,歡迎關注。

Reading

推薦閱讀(點擊文章標題,直接閱讀)

這家半導體公司如何成為2017年業界最佳?

蘋果是如何做到研發投入不大,但效率奇高的?

先進封裝走向汽車電子,或引致供應鏈洗牌!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 ,後台回復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 比亞迪 ,看《比亞迪的晶元布局,王傳福的野心》

回復 長電科技 ,看《從江陰小廠到世界前三,長電科技一路狂奔》

回復 英特爾 ,看《四面楚歌,Intel還能重回巔峰嗎?》

回復 全面屏 ,看《全面屏手機給供應鏈帶來的挑戰》

回復 晶元市場 ,看《又一個被中國廠商做死的晶元市場!》

回復 展會 ,看《2017最新半導體展會會議日曆》

回復 投稿 ,看《如何成為「半導體行業觀察」的一員 》

回復 搜索 ,還能輕鬆找到其他你感興趣的文章!

推薦閱讀: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CES 2018:半導體公司帶來的黑科技 | 半導體行業觀察
[原創] MEMS麥克風持續火熱,大挑戰近在眼前|半導體行業觀察
[原創] 格科微電子CEO趙立新:十年磨一劍,要做就做顛覆式創新 | 摩爾領袖志

TAG:半导体 | 半导体产业 | 电子封装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