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日報Vol.123]中蒙考察隊在蒙古國杭愛山發現《封燕然山銘》

今天,《封燕然山銘》刻石在蒙古國杭愛山發現的消息發布後即備受關注。澎湃新聞記者隨即聯繫了此次中蒙聯合考察隊的中方專家、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主任齊木德道爾吉教授,他在會議的間隙向記者簡短介紹了摩崖石刻發現的相關問題。

《封燕然山銘》刻石拓片照

  齊木德道爾吉教授是蒙古學方面的著名學者,曾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對於杭愛山此處的摩崖石刻,他透露說,其實,這處摩崖石刻蒙古國方面在1990年代既已發現,也做過多次踏查,其中也有國外學者參與,但始終未能確認石刻的具體內容。2014年,蒙古國方面聯繫到了齊木德道爾吉教授,雙方一直想尋找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和機會對此處摩崖石刻進行考察和研究。「蒙古國方面此前的踏查進行過多次,但是他們沒有進行拓片、沒有搭架子上去進行仔細的查閱。2014年我們接觸之後即有考察的想法。但由於近兩年時間、條件不允許,今年才有了這個機會,考察終於成行。」齊木德道爾吉教授說。

  此次中蒙聯合考察隊的中方成員由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主任齊木德道爾吉教授、高建國博士組成,蒙方人員由成吉思汗大學校長喇呼蘇榮博士、著名史學家巴拉吉尼瑪教授以及國家電視台瑪西巴圖等人組成。

  據齊木德道爾吉教授介紹,2017年7月29日至31日,中蒙聯合考察隊對蒙古國中戈壁省德力格爾杭愛蘇木境內的一處漢文摩崖石刻進行了實地考察。此摩崖位置在蒙古國中戈壁省稍微靠西南的地方,刻在杭愛山一個支脈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當地稱此山為Inil Hairhan(北緯45°10′403″,東經104°33′147″,海拔1488m)摩崖石刻寬1.3米、高約0.94米。經過兩天的艱苦工作,考察隊完成了對該摩崖石刻的拓片、照相等工作,並對石刻文字做了仔細的核對和辨識。「當時石刻是匆忙完成的,一些石材的取材並不是很好,而且經歷了近2000年的風吹雨淋,石面風化嚴重,字跡漫漶脫落,不好辨認。」考察隊最終確認了該摩崖石刻的20行約260多個漢字中的220多個漢字,確定該摩崖石刻即為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銘》,是東漢永元元年竇憲率領漢軍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紀功的摩崖文字,反映的是東漢與北匈奴之間所進行的最後一場大戰的內容。

考察工作現場

  該處摩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邊塞紀功碑銘,繼此以後,刻石紀功的形式不僅在東漢一直沿用,包括北魏、唐、明、清等時期也一直沿用這種形式慶祝軍事成功,使紀功碑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金石類型。這次該摩崖石刻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齊木德道爾吉教授表示,這一考古發現的詳細經過、內容以及資料整理和解讀正在進行中,部分內容將於8月下旬在包頭召開的蒙古史學會的年會上進行發布。(本文圖片由齊木德道爾吉教授提供)

附:

漢-班固《封燕然山銘》全文: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其辭曰:

鑠王師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載兮振萬世!

文章出處:澎湃新聞 作者:於淑娟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52]甘肅肅北大黑溝再次發現岩畫 成為游牧民族生存的文化見證
[考古日報Vol.27後續3]王楚寧,張予正:海昏侯墓《齊論·問王》章句蠡測
[第0007期]「絲綢之路·天山道關鍵地段路網綜合考察」 第三天:形制獨特罕見的古代遺存
[考古日報Vol.30]廣西南寧市那北咀貝丘遺址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初步成果
舒翼原本上青雲,不想猶在塵夢中——古籍的版本

TAG: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