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聽說薯條和啤酒更配噢

日本和比利時,今年的兩次小旅行,順便完成了互訪彼此留學過的城市——京都與根特。只是根特於我是時間線上的過去式,沒有同步過的心境,都是後來才聽說的故事。

但兩段人生的相遇嘛,首先做的都是加法,就像京都於你,本來是個從未聽說過毫無概念的城市一樣。

從德國起,先開始了囤糧作戰模式,包里永遠隨身攜帶著一大包吐司腌肉水果牛奶,以防又遇到超市餐廳雙雙關門的厄運。於是把德國的櫻桃醋栗帶到了荷蘭,又把荷蘭的熏肉果汁帶到比利時,而法國的一袋米居然經由西班牙摩洛哥帶到了土耳其。

但去到比利時後,沒有先消滅囤糧,卻急吼吼地搭車出去,為了吃一份充滿憧憬的皇家薯條。

這份神物一樣的薯條,先是被洗腦了好幾天,灌輸了各種「你之前吃到的薯條都不是薯條」的概念。

對我來說,M記和KFC的漢堡和雞翅等受歡迎還好說,最難理解的是為什麼套餐一定要搭配薯條和可樂,連備選組合都沒有,何況只有討厭的番茄醬配。

對於薯條本身沒有如此大的仇恨,更討厭脆不拉幾的薯片,歸根結底,討厭的還是「薯條+番茄醬」這一固定組合。這裡就好了,各式不同的醬才是主角,薯條相當於米飯,醬才是菜噢!

7月的根特傍晚依舊冷得要死,我執意先要尋找那間傳說中的「兄弟薯條」。沿著空無一人的長街下坡,經過空無一人的大教堂廣場,餓著肚子,經過了數家似乎正在關門的蕭條薯條店,直到前方的轉角處,突然扎堆出現了七八個人圍在一個店面前。

▲哇,好熱鬧耶

若是東南亞我可能還會感嘆生意好冷清之類,但在空蕩蕩的根特街頭,這場面看起來熱鬧非凡,而大家果然都在等著買兄弟薯條。

傳說中薯條是起源於比利時,但為何又有french fries這樣的稱呼,可能涉及到誰都想把一項偉大發明據為己有的私心了。Anyway,看現在誰做的好吃才是真較量。

儘管這一帶薯條的配料已經花樣百出,蛋黃醬、塔塔醬、咖喱醬、蒜味醬、番茄醬……數了數差不多有20款,包括不知道什麼鬼的Chinese sauce。但番茄醬狂人的P先生卻強烈推薦一款獨家的Royal sauce,據說來兄弟薯條,就不會點別的醬。

那一瞬間眼前浮現了江南的面,大家主要吃的是澆頭,沒有人在乎麵條本身;這裡吃薯條則是看醬,澆上不同醬汁,轉身成了一份新的薯條。

寒風中排了快20分鐘隊,餓得兩眼冒綠光,接過用一大張紙包著的薯條,就近找了張長椅,打開一看,royal sauce是混合牛肉醬和咖喱蛋黃醬之後,上面再撒上滿滿的炸蔥。

什麼醬都不重要了,關鍵是香酥熱乎的炸蔥幾乎可以令大冷天里任何一樣東西煥發光輝!

其實,花了那麼多篇幅來寫薯條,一是在努力甩脫對薯條的固有偏見,儘管只是把馬鈴薯切條炸一炸,這裡有料的實心薯條比M記那種空氣薯條好吃得多;

二是也預感到它將會是接下來幾天的主食。可這麼多年來都覺得薯條是零嘴,讓我把它當飯吃還是需要經過一些心理建設。

有了熱薯條,還要冰飲料,如今洋快餐店千篇一律都拿可樂來配,但可樂發明之前呢?我問,啤酒咯。

不愛喝碳酸飲料星人又在比利時長了新的知識,大名鼎鼎的Jupiler啤酒,來之前我從未聽說這個牌子。

薯條啤酒,大概就是紅極一時的「炸雞啤酒」之比利時版本吧。

學生群體是這個小城一大半活力的根源,大學生嘛,在酒精和煙霧中胡亂暢談理想和未來,在午夜的酒吧門口枕著空啤酒罐子睡著,在清晨頂著一堆昏沉的腦袋興沖沖地步行回宿舍,擠在一塊兒吃著薯條炸雞漢堡說著某某的八卦也是頂有趣的。

夏天的根特,陰冷加沉悶,想不出比這兩個詞的結合更無聊的東西了。

P先生也說,好像現在再回來看看,覺得好弱噢。人都是這樣,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感受。

當年他出發時還是天寒地凍的2月,第一次出國,拖著兩個塞滿了鍋碗瓢盆的大箱子,轉機再轉火車,大冬天更容易滋生悲涼。一個人站在冷清的異國大街上,還是歐洲這種半天弄不出個鬼影的地方,多凄涼可想而知。

而我聽說的那部分卻都是絕妙的體驗,每月有獎學金拿,暑假和三兩好友遊歷歐洲,去附近各國的朋友家小住,拍照、喝酒、結交各式人物,在一個月內刷完我可能需要五六年慢慢走的國家數目。讀書是次要的,不同文化和語言的碰撞,大家混在一起發泄青春的荷爾蒙才是正經事。

▲星期五二手市場

後來兩天,被帶著逛各種我永遠記不清名字也分不清長相的教堂,在你學生時代常常聚會的露天酒吧喝了一杯,買了盒甜膩死人的比利時leonidas巧克力,逛了終於有點生活氣息的星期五市場。

▲賣烤雞的小姐姐也精心化妝了呢

無論哪個轉角的café,都坐滿了看上去毫無心事的人們,把陽光攪拌進里並不好喝的咖啡,下一塊牛角麵包。河邊在忙著搭建根特節的舞台,一切都沒有變,卻似乎比變化更令人心慌。

自己也隱約明白了什麼。《項塔蘭》里的男主人公林從紐西蘭剛逃來到印度時,看到一起意外事故,整條街的印度人都湧上去圍堵,簡直要掀翻肇事車輛。他在旁邊目瞪口呆,不知道該做什麼,心裡只能想著:這不是我的文化,我沒法做什麼

當林在孟買待了一年多後,住過鄉下的小村莊和貧民窟、混過黑幫,會說一口流利的印地語和馬拉地語,再度遇到這樣的情況,他走上前去,揮拳擠入人群。

而現在,當我站在陽光滿布的教堂廣場前,看著大陽傘下喝咖啡的人們,以及一周一次熱鬧非凡的集市。

只有沮喪地說一句:這不是我的文化呢。

走過留念。

De Gouden Saté

昵稱兄弟薯條

地址:Sint-Pietersplein, 9000 Gent, Belgium

薯條+Royal sauce的經典組合,約5歐

推薦閱讀:

成米其林一星後,還能吃到曼谷傳奇大排檔的炒粉么?
想和你談一場像麵包一樣溫暖柔軟的戀愛 | 對話法國麵包師的妻子Agnes
江湖流傳的「酒駕食物」,這篇都幫你測過真偽了
天遂人願 水煮肉片
為了吃飯又起一卦

TAG:美食 | 旅行 | 薯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