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賬外賬不神秘
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大都有兩本賬,有的還有三本賬,嚴謹的說法是三套財務報表:一套給老闆看,一套給銀行看,一套給稅務局看,只有給老闆看的那一套才是最真實的,這就是內賬,僅供「內部使用」的賬,不得外傳,悄悄地幹活,打槍地不要。那麼,外賬呢,至少有一套,有的有兩套。用於上報給稅務局、工商局(現在叫市場監管管理局)或其他監管機構,資產收入方面可能是縮水的,比內賬要小,成本費用是增加的,經營困難啊,因為企業在監管部門面前一般都不太想聲張顯富,哭窮或許能撈點好處,希望少繳點稅、少被拉贊助捐贈、少出血;如果企業有融資需求,有戰略合作意向,則會準備一套專門給貸款人或投資人看的報表,數據同樣會有調整,收入里加些水分,以增加投資人的信心。內外賬有哪些特點呢?
1、外賬更好看、證據更充分。
外賬是讓相關部門看的,要外表光鮮,還要證據鏈完整,憑證齊備,不然很容易被挑出毛病的,要知道,稅務、審計和銀行也是有大神的,他們天天跟假賬接觸,看到的陰暗面太多,如果你稍不留神,就被抓住了小尾巴,輕則罰款補稅,重則一個百年大計的上市計劃就此泡湯了,你說你不是歷史的罪人老闆會相信你嗎?當會計的真不容易。
2、內賬最真實、最準確,但不一定是最完整的。
奇怪了,讓老闆看的賬還能不完整?對嘍,在「大敵當前,全力以赴對付外部」的情況下,老闆也是可以委曲滴。這裡說的完整,是指相關的原始憑證。某些證據不齊全的時候可以通過複印外賬的原始憑證放到內賬里,或者直接夾一張紙條標註,見外賬某年某月的某號憑證。
3、內外有別,按需編製。
內賬是老闆用的,以真實為準則,哪怕不合理、不合法、不符合會計準則也沒關係,但是必須是真實的;外賬講好看,稅務看的,緊一些,銀行看的,放大一些,這裡的「一些」,有時候可能是幾倍甚至是十倍。拿企業提供給銀行的報表來說吧,收入多利潤多,與之配套的銷售、採購,成本費用都要做得象,公司專門有人負責做賬,不怕做不象,關鍵時刻有關聯企業幫忙、上下游配合掩護,甚至老闆直接成立兩家空殼公司,為了能弄來投資、貸到款,這點精力和費用只是洒洒水。
4、做賬順序,先外後內。
前面說了,既然內賬是最真實的,為什麼不先做內賬類?老司機告訴我們,遠來的都是客,先外後內有禮貌,哈。外賬要做得好看,還要證據充分,憑證的使用和選擇都要優先外賬。要說使用憑證還好說,那麼選擇呢?虛增的收入和資產,只能用於外賬,內賬是不需要的。違規的票據、民間借款、應付賬款等等,這些盡量不要讓銀行知道,但是一定要放到內賬里,顯然,此時,兩套報表數據將完全不一樣,分別向你充分展示會計的魅力。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麼審查內外賬。
專業的財務人員已經教給了我們很多方法,比如突擊檢查法、賬證核查法等等,作為信貸人員,沒有財務人員那麼專業,但是信貸人員有自己的強項-邏輯校驗,工具就是證據鏈。比如,賬實核對,三流合一,還是相當的好用。
企業不是要虛增銷售收入嗎?他有的是錢去多開稅票,票是真的,甚至還可以把轉款憑證、銀行流水與採購收入做得天衣無縫,此時,你只需要一招就把他搞定,對照出入庫單據!他總不會真的從外面把關聯企業的原料拉進來,生產好,產品入庫,銷售時再出庫,如果做到這樣,那就不需要打假了。但凡他要做假,絕不會這麼折騰。
通過三流合一,還能把各項流動資產與產量、銷量變化一一對應,假的立即現無形。諸如此類,後續接著分析。
推薦閱讀:
※一手房按揭貸款被拒綜合評分不足,有什麼措施如何補救?
※申貸用途真實,但資料難提供;用途不真實,能提供合規齊全的申貸資料,在貸款審查時這兩種情況該如何把握?
※按揭年限越久越好,那銀行為什麼還願意借錢給貸款者了,長遠來看,銀行不是虧了?
※校園貸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獐子島」事件後,所擔負的銀行貸款和股權質押融資會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