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放療深度科普:重要常識和基本概念
放療是使用高能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殺死癌細胞來治療腫瘤的方法,和手術、化療並列為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X射線、γ射線和帶電粒子如電子、質子和重離子是用於癌症放療的常見輻射類型。
電離輻射可以通過身體外的機器(外照射放療)來實施,也可以通過來自放置在癌細胞附近的放射性物質(內照射放療,也稱為近距離放療)。局部放療(內照射和外照射),和外科手術一樣,是腫瘤患者重要的局部治療手段之一。而全身放療使用放射性物質,如放射性碘,在血液擴散以殺死癌細胞。
在美國大約一半的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了某種類型的放射治療,根據美國放療協會ASTRO的研究,約2/3的腫瘤患者在不同階段能從放療中獲益。我國新發腫瘤患者約有20%左右接受了放療,只知道外科和內科治療(化療)、不知道還有放療能治療癌症,以及缺乏對放療的正確認知阻礙了本來應該接受放療的患者。腫瘤需要綜合治療,放療的缺席可能會讓絕大多數腫瘤治療的效果大打折扣。
放療最常見的是外照射,下述文字如果不做特殊說明,一般指的是外照射放療。全文近10000字,讀完約需15分鐘以上。
放療是如何殺死癌細胞的?放療通過破壞DNA來殺死癌細胞。放療既可以直接破壞DNA,也可以在細胞內產生帶電基團(如自由基等),從而間接破壞DNA。
當癌細胞的DNA受損無法修復時,癌細胞便停止分裂或死亡。當受損的癌細胞死亡後,它們會被身體的自然過程分解和消除。
放療是否只殺死癌細胞?不,如同外科手術會不可避免的切除正常組織、化療藥物會不可避免的殺滅正常細胞一樣,放療也會破壞正常細胞,導致副作用。
醫生在規劃放療的過程時,要考慮到放療對正常細胞的潛在損傷。科學家做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身體所有部位的正常組織能夠接受的安全受照劑量(受照的體積劑量和最大劑量等)目前都是知道的。醫生利用這些信息幫助他們決定在治療期間瞄準何處進行照射,以及如何更好的避開腫瘤周圍的正常臟器和組織。
放療都能達到哪些治療目標?放療有時是以根治為目的的(也就是說,希望通過放療來治癒癌症)。在這種情況下,放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手術、化療/靶向藥物治療或兩者結合使用。
根治性放療:
放療為首選根治治療:腫瘤生長在重要器官或鄰近重要器官,手術切除將嚴重影響重要器官的功能或無法徹底切除,同時腫瘤對放射線敏感,放療能有效控制或消滅腫瘤。例如頭面部皮膚癌、鼻咽癌、頭頸部惡性腫瘤(包括扁桃體癌,口腔癌,口咽癌等)。還包括不可手術的早期肺癌,SBRT立體定向放療能達到和手術一樣的效果。
放療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外科手術是大多數常見腫瘤的首選局部腫瘤治療方法,然而目前外科發展的趨勢是對早期腫瘤縮小手術範圍,目的是保留病人器官的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於是放療作為一種輔助治療可以在手術前和手術後使用,以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
對局部晚期的腫瘤,在技術上無法切除,使用放療使腫瘤縮小,使這些病人有接受手術切除的可能,或單獨進行放療或放療加化療。雖然這些晚期病人的療效不夠好,然而總有一部分腫瘤能被放療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期延長和生活質量改善。這包括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宮頸癌、頭頸部腫瘤、精原細胞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等。
姑息性放療:
放療也可能是姑息性的。姑息的治療目標不是治癒癌症,而是緩解癥狀,減輕癌症帶來的痛苦。姑息性放療常用於局部晚期癌症病人,手術、放療和其他局部治療方法已經不可能控制腫瘤,或用於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的腫瘤病人,現代的治療方法已不可能挽回他們的生命。當然,當上述病人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時,一般不必進行局部治療。然而,當各局部腫瘤的存在引起嚴重癥狀和體征時才可考慮使用放療,目前在於緩解腫瘤引起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為方便治療,一般採用大分割放療,即每天大劑量3~5Gy,甚至更高,少數幾次照射在1~2周內完成。骨轉移是最常見的指征,放療對骨轉移,尤其是溶骨性病變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對於脊椎轉移的局部放療還可能預防截癱的發生。對椎體和肢體長骨病灶的放療還可防止病理性骨折的發生。
顱內轉移性腫瘤可引起顱內壓增高、中樞神經定位癥狀(如復視、口角歪斜)等。多發性的腦轉移瘤,常給予全腦照射,然後局部加量放射。對孤立性的腦轉移腫瘤,也可以全腦照射後加X刀或γ刀照射。
對腫瘤引起的壓迫導致病人產生嚴重的臨床癥狀,如肺癌的上腔靜脈壓迫綜合症,放療常可以緩解癥狀。
如何為每個患者制定放療計劃?放療醫生通過一個叫做放療計劃設計的過程來制定病人的治療計劃:
第一步是模擬。在模擬過程中,詳細的影像掃描顯示病人的腫瘤部位和周圍的正常區域。這些掃描通常是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有時也需要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超聲檢查做圖像融合輔助使用。
計算機斷層(CT)掃描儀。CT掃描常被用於放療計劃中。在CT掃描過程中,人體內部的圖像是由與X光機相連的計算機產生。
在模擬和日常治療過程中,確保患者每天都在相對於實施放療的機器或掃描的機器完全相同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體模(身體模型)、頭罩或其他裝置可以為病人量身定製,使病人更容易保持固定。臨時的皮膚畫痕是用來幫助病人精確定位的。
頭部放療的患者可能需要一個面罩。面罩有助於保持頭部不動,使病人在每次治療時處於完全相同的位置。
圖:放療面罩在模擬之後,放療醫生確定確切的需要接受放療的區域,將給予腫瘤的總照射劑量,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以及投照射線束最安全的角度。
和放療醫生合作的工作人員包括物理師和劑量師,放療醫生勾畫靶區後,物理師使用計算機設計放療計劃。放療醫生批准該計劃後授權開始治療。在治療的第一天,此後通常每周至少一次,要做許多檢查來確保治療完全按照計划進行,這就是放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工作。質量保證旨在控制治療實施,減少放療方案實施差異化,來協調提高劑量分布的準確性。當然在這點上,不同醫院嚴格的程度和實施的程度差異也非常的大。
如何評估放療的質量?放療的首要原則,是精確的給予照射靶區足夠的劑量來最大限度殺滅癌細胞(好的療效),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減少副作用)。放療需要達成的目標是雙重的,如果劑量足夠高癌細胞殺滅了,正常組織損傷也很大,那相當於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毫無意義(這種情況不常見,因為急性期出現嚴重反應,可能會發生醫患糾紛);降低放療劑量呢,正常組織是保護了,癌細胞沒控制住,癌症很快就複發轉移了,整個放療是完全失敗的,當然因為急性期副作用較小,患者不會意識到療效和副作用的問題,甚至都意識不到癌症複發是放療失敗造成的。放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射線的性質,加速器、治療計劃及其他相關設備的性能;但是在更大程度上依賴放療醫生和放療團隊的經驗和水平。
說得好像放療完全像一個黑箱似的,那麼普通患者如何知道自己接受的放療質量如何呢?
首先要看接受的放療的劑量是否達到了指南對劑量的最低要求,如NCCN指南對於不同類型癌症應該使用的放療技術以及劑量都做了明確的規定。【癌症治療的照射劑量是用一個叫做「Gray(Gy)」的單位來衡量的,這是測量1公斤人體組織所吸收的輻射能量的單位。殺死不同類型的癌細胞,需要不同劑量的照射。】
例如NCCN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常規放療和姑息放療的劑量要求如下,達不到最低Total Dose總劑量要求的最低值,那麼這個放療就是失敗的,這是經歷過大規模多年驗證後,多位頂級專家共同給出指導方針:
接著要看正常組織接受的放療劑量否達到了指南對劑量上限的要求,還是肺癌NCCN指南對不同正常組織可接受的最高劑量也有限定:
例如脊髓最高劑量是50Gy,如果超過50Gy,可能造成患者癱瘓。某些類型的正常組織更容易受到輻射的損傷。例如,生殖器官(睾丸和卵巢)對輻射比骨骼更為敏感。放療醫生和物理師在制定治療計劃中需要考慮到所有這些信息。
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曾經接受過放療,那麼病人的此部位可能無法接受第二次放療,這取決於在最初治療中給予了多少照射劑量。如果身體的某部位已經接受了安全的終身照射劑量的最大值,那麼如果兩個身體部位之間的距離足夠大時,另一個部位可能仍然可以接受放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放療是一鎚子買賣,患者及家屬要高度重視放療質量的原因:如果接受劑量不夠高或者照射範圍沒有高度適合腫瘤的形狀,這會導致放療的失敗,腫瘤很快會複發轉移。這種複發間隔時間一般很短,患者很難再接受第二次放療。
選擇照射的區域通常包括整個腫瘤加上少量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需要照射(治療)正常組織主要是出於如下兩個原因:
放療一個療程一般需要照射多次(平均30次左右),考慮到呼吸和體內器官的正常運動造成的身體移動,經歷了一定的照射次數後,也可能會改變腫瘤(相對於加速器)的位置,因此範圍需要外擴。
減少癌細胞擴散到腫瘤旁正常組織(稱為局部微擴散)造成複發的可能性
實際上大部分腫瘤,談及放療靶區(照射範圍)時會有GTV,CTV和PTV三個不同的範圍,如下圖所示。GTV是可見腫瘤靶區,CTV是臨床靶區,PTV是計劃靶區,其範圍最大,也是實際照射時範圍,這個範圍大於臨床靶區和可見腫瘤靶區。實際情況更為複雜,因為腫瘤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腫瘤形狀也不是規則的,此外,腫瘤和其他組織及器官的關係也不是如此清晰,很多時候彼此相連。
GTV,CTV,PTV這也是非常複雜的概念,通常情況下患者不需要了解這些內容。如果不知道如何評估放療質量的話,儘可能到放療患者多的放療中心或對專攻某類癌症放療、經驗豐富的放療醫生處接受放療。
放療是如何實施的?放療可以來自身體外的機器(外照射放療),也可以來自放置在癌細胞附近的放射性物質(內照射放療,更常見的稱為近距離放療)。全身放射療法使用一种放射性物質,由口服或靜脈注射,經由血液吸收擴散到全身,達到腫瘤組織。
放療醫生處方的放療類型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
腫瘤的類型。
腫瘤的大小。
腫瘤在體內的位置。
腫瘤距離對輻射比較敏感的正常組織的距離?
病人的總體健康情況和既往病史。
病人是否有其他類型的癌症治療,例如化療等。
該醫院和放療科室能提供的放療類型和放療技術
其他因素,如病人的年齡和其他醫療條件
外照射放療通常以光子束(X射線或γ射線)的形式實施。光子是光和其他形式電磁輻射的基本單位。它可以被視為能量束。光子中的能量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如果不做特別說明,放療指的就是外照射放療。
上圖為用於外照射放療的直線加速器。許多類型的外照射療法都是使用直線加速器(也稱為LINAC)來完成的。直線加速器利用電磁場形成快速移動的電子束,直接引出或打靶產生可以用來治療癌症的高能輻射。
病人通常在幾周的療程中接受外照射治療。一個療程的照射次數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患者的放療類型、總照射劑量和分割劑量。
外照射放療中最常見的技術類型,也是NCCN指南的最基本要求被稱為三維適形放療(3D-CRT)。三維適形放療採用非常複雜的計算機軟體和加速器設備為目標區域實施放療。
目前許多其他的外照射放療正應用於癌症治療,也有各式各類的分類。這些方法包括:
調強放療(IMRT):在一次放療中,IMRT使用上百個微小的、名叫準直器的輻射束流調整裝置。準直器可以是固定的或可以在治療期間移動,允許照射光束的強度在治療過程中發生變化。這種劑量調節允許腫瘤的不同區域或周圍組織接受不同劑量的照射。
調強放療的目標是將照射劑量增加到需要的區域,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特定敏感區域的照射。相比3D-CRT,IMRT可以降低某些副作用的風險,如當頭頸部接受放療時的唾液腺損傷(可引起口乾症等)。然而,隨著調強放療的實施,整體上更大的正常組織暴露於輻射中。相比3D-CRT,調強放療是否改善腫瘤生長的控制和更好的生存尚不清楚。
圖像引導放療(IGRT):在IGRT,治療期間進行重複的影像掃描(CT,MRI,PET)。這些影像掃描由電腦處理,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因治療而導致的改變(腫瘤放療起作用需要時間,但依據敏感性的不同以及腫瘤大小等原因,治療期間腫瘤也有可能開始縮小,位置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並允許病人的位置或此前計劃的照射劑量在治療過程中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重複影像掃描可以提高放療的準確性,並可使待治療組織的計劃體積減少,從而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總照射劑量。
Tomo刀放療(Tomotherapy):Tomo刀是圖像引導的調強放療。Tomo刀使用的放療機器(加速器)整合了CT掃描儀和外照射加速器。Tomo刀放療機器提供影像掃描和放療的部分,可以和常規CT掃描儀一樣,圍繞患者身體旋轉。如欲了解更多可閱讀: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TOMO刀/托姆刀。
Tomo刀可以在每次治療前捕捉病人的腫瘤CT圖像,使得非常精確的腫瘤照射和更好的保護正常組織成為可能。
像標準的調強放療一樣,對比三維適形,Tomo刀放療可以更好的避免正常組織受到高劑量的照射。然而,並沒有臨床試驗直接對比三維適形放療和Tomo刀放療。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為小的腫瘤實施一次或多次的高劑量照射。SRS對腫瘤靶區使用非常精確的圖像引導和患者定位。因此,可以在對正常組織不造成額外損傷的情況下給予高劑量照射。關於SRS的放療介紹可以閱讀文章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伽馬刀。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只可以用來治療小的、腫瘤邊界定義清晰的腫瘤。它最常用在治療腦部腫瘤或脊髓腫瘤,以及其他類型癌症的腦轉移。腦轉移的治療,除了SRS外,一些患者可能會接受全腦治療(所謂的全腦放射治療WBRT)。關於腦轉移以及相關治療的更多信息,可以閱讀相關文章一文讀懂癌症的腦轉移。
SRS需要使用頭架或其他設備在治療中固定患者的頭部,確保高劑量照射準確給予到患者。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實施的放療次數較少,絕大多數情況下照射劑量比三維適形放療的劑量要高,照射範圍比三維適形放療要小。因此SBRT單次放療的照射劑量遠遠大於三維適形放療,這要求照射靶區非常精確,以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這對放療醫生和物理師的要求非常高。我國有能力進行SBRT放療的放療科室單位很少,此外很多放療科室的加速器設備沒有配備SBRT必須的配件。根據定義,SBRT治療腦部之外的腫瘤。因為這些腫瘤更可能隨呼吸和/或身體的正常運動而移動,因此不能向針對大腦那樣固定不同,SBRT照射次數通常為一次以上五次以下,次數再多超過10次,基本上不符合SBRT的定義了,這就是「偽SBRT」,多數學者認為,這種治療的療效和常規調強放療沒有多大區別。SBRT可用於治療小的,孤立的數個轉移或原發的腫瘤,包括肺癌和肝癌等。射波刀也是SBRT的一種。
質子治療:外照射放療可以由質子束實施。質子是帶電粒子的一種。質子束與光子束不同,主要是在於它們在組織中沉積能量的方式不同。光子經過組織時一路均由少量能量沉積,導致到達路徑末端時能量損失較大,但質子在路徑的末端沉積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一特性稱為布拉格峰),在行經路徑上僅沉積很少的能量。
從理論上講,使用質子應該能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照射,這使得向腫瘤提供更高劑量的照射成為可能。因為質子放療在兒童腫瘤上的應用前景,在日本已經進入醫保。成人腫瘤上,質子放療更多的益處在於毒副作用的減輕。如欲了解質子放療更多信息,可閱讀文章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質子刀(質子放療)。
重離子放療:外照射放療可以由重離子(目前主要是碳離子)實施,質子重離子放療常被稱為粒子線放療。重離子放療設施主要在日本,其次是德國,美國目前沒有開展重離子的放療。如欲了解更多重離子放療可閱讀一文讀懂腫瘤重離子(碳離子)放療。
其他帶電粒子束:電子束用於照射體表腫瘤,如皮膚癌或身體表面附近的腫瘤,但它們不能通過組織傳播很遠。因此,他們不能治療身體深處的腫瘤。
內照射放療(近距離放療)是將放射源(放射性材料)置於體內或體表的放療。有幾種近距離放療技術用於癌症的治療。在近距離放療中,放射性同位素被密封在微小的顆粒或「粒子」中。這些粒子通過針、導管或其他類型的載體被放置在病人體內。隨著同位素的自然衰變,它們釋放出輻射,損傷附近的癌細胞。如果留在體內幾周或幾個月,同位素就會完全衰變,不再放出輻射。這些粒子如果留在體內不會造成傷害。
對某些癌症,近距離放療可能比外照射放療提供更高劑量的照射,但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更小。近距離放射源的放置可能是暫時性的或永久性的。
全身放療
在全身放療中,病人吞咽或接受放射性物質的注射,如放射性碘或放射性物質與單克隆抗體結合。
放射性碘(
131
I)是一種全身放射療法,常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細胞自然吸收放射性碘。對於其他類型癌症的全身放療,單克隆抗體有助於將放射性物質定位到正確的位置。與放射性物質結合的抗體通過血液擴散,定位並殺死腫瘤細胞。
一些全身放射治療藥物可以緩解已經擴散到骨頭(骨轉移)的癌症的疼痛。這是一種姑息性放射治療。放射性藥物來昔決南釤(Quadramet?)和89Sr(氯化鍶?)是治療骨轉移疼痛的放射性藥物例子。
為什麼大多數放療是通過小劑量、多次照射給予的?接受大多數類型的外照射放療的病人通常需要在數周內每周5天到醫院或門診接受放療。每天給予單次放療劑量。少數情況下,每天會給予兩次放療。
大多數類型的外照射放療是按照每天一次的方式給予。每天一次主要出於兩個原因:
盡量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害。
細胞周期中當癌細胞最易受到DNA損傷的時候,增加癌細胞暴露在輻射下的可能性
最近幾十年來,醫生們測試了其他分次照射計劃是否有益,包括:
加速分割照射—每天或每周給予的照射劑量加大,以減少治療周數。
超分割放療—每天給予超過一次的小劑量的照射。
低分割—每天一次或幾天一次更大劑量的照射來減少治療次數。
研究人員希望不同類型的分次照射能比傳統的分次照射更有效,或者同樣有效但更方便。
什麼時候患者可以接受放療?病人可以在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後接受放療。有些病人可以只接受放療,不需要手術或其他治療。有些患者可同時接受放療和化療。接受放療的時間點取決於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類型和治療目標(根治性的或姑息性的)。
手術前接受放療稱為術前放療或新輔助放療。新輔助放療可用於縮小腫瘤,以便手術切除,降低術後複發的可能性。
在手術過程中進行放療被稱為術中放療(IORT)。術中放療可以是外照射放療(光子或電子)或近距離放療。在手術過程中進行放療時,附近的正常組織可以被物理防護起來以免受到輻射。當正常結構過於接近腫瘤時,有時使用IORT使得外照射放療成為可能。
術後接受放療稱為術後放療或輔助放療。
某些複雜手術(特別是腹部或骨盆)後給予放療可能會產生過多的副作用;因此這種情況下在手術前接受放療可能更安全。
同時給予化療和放療,有時被稱為同步放化療。對於某些類型的癌症,化療和放療的結合可能殺死更多的癌細胞,增加治癒的可能性,但它也可能導致更多的副作用。
接受放療後,患者需定期接受腫瘤放療醫生的隨訪,以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並檢查可能的癌症複發情況。
放療會讓患者有輻射性嗎?外照射放療不會讓接受治療的患者有輻射性。
在臨時的近距離治療中,當放射性物質放置在體內時,病人是有輻射性的;然而,一旦放射性物質被取出,病人就不再具有輻射性。對於臨時的近距離放療,病人通常會呆在醫院特殊的房間里,保護其他人免受輻射。
在永久性近距離放療中,放射源植入後,植入材料在數天、數周或數月內都有放射性。在此期間,病人是有輻射性的。然而,到達皮膚表面的輻射量通常很低。但無論如何,這種輻射可以通過輻射監測器檢測到,在數天或數周內需要限制和孕婦以及兒童的接觸。
某些類型的全身放療可能會暫時使病人的體液(如唾液、尿液、汗液或糞便)放射出低水平的輻射。接受全身放療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這段時間內限制與其他人的接觸,特別是避免與18歲以下的兒童和孕婦接觸。
如果需要任何這些特殊的預防措施,病人的醫生或護士可以為家屬提供更多的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通常是幾天或幾周),體內滯留的放射性物質會分解,這樣病人體外就測量不到任何輻射了。
放療潛在的副作用是什麼?如前所述,如同外科手術會不可避免的切除正常組織、化療會不可避免的殺滅正常細胞一樣,放療也會破壞正常細胞,導致副作用。
放療可以引起早期(急性)和晚期(慢性)副作用。急性副作用發生在治療期間,慢性副作用發生在治療結束後的數月甚至數年。所產生的副作用取決於接受放療的部位,每天給予的劑量,總的劑量,病人的總體身體狀況,以及其他同時給予的治療。
急性副作用是由於正在治療的部位迅速分裂的正常細胞受損造成的。這些影響包括暴露於輻射下的皮膚刺激或皮膚損傷。例如,當頭部或頸部放療時,唾液腺受損或脫髮,或下腹部放療時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問題。
治療結束後,大多數急性副作用消失,但一些副作用(如唾液腺損傷)可以是永久性的。如果在放療期間接受藥物氨磷汀(Ethyol?)治療,可以幫助預防唾液腺的放射損傷。氨磷汀是唯一被FDA批准用於放療期間保護正常組織的藥物。這類藥物稱為輻射防護劑。其他潛在的輻射防護劑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疲勞是放療的一種常見副作用,不管身體的哪一部分被治療。腹部放療時,噁心或嘔吐是常見的副作用;腦部接受放療時,噁心或嘔吐有時也會發生。藥物有助於預防或治療過程中的噁心和嘔吐。
放療的晚期副作用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根據治療的部位,晚期副作用包括:
纖維化(疤痕組織替代了正常組織,導致受影響區域運動受限)。
腸道損傷,引起腹瀉和出血。
記憶喪失。
生育功能受損。
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有因輻射引起的第二種癌症。
放療後發生的第二種癌症取決於被治療的身體部位。例如,接受胸部放療來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的女孩此後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一般來說,接受放療的兒童或青少年癌症患者患上第二癌症的終生風險最高,這也是為什麼兒童或青少年接受質子治療獲益更大的原因。
除了放療外,病人是否有晚期副作用也取決於癌症治療的其他方面,以及他們個體的危險因素。一些化療藥物、遺傳風險因素和生活方式(如吸煙)也會增加晚期副作用的風險。
當建議放療作為病人癌症治療的一部分時,放療醫生需要仔細權衡已知的治療風險,是否超過該患者的潛在利益(包括癥狀緩解、腫瘤縮小或可能性的腫瘤根治)。數以百計的臨床試驗結果和放療醫生的個人經驗,將幫助放療醫生決定哪些病人可能受益於放療。
放療的很多信息,很難通過一篇文章講清楚,後續我們會就不同的話題分別發文,敬請期待。
其他放療相關文章一文讀懂腫瘤重離子(碳離子)放療
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質子刀(質子放療)
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TOMO刀/托姆刀
一文讀懂放療設備系列之伽馬刀
TOMO刀放療+抗PD-1免疫治療複發的鼻咽癌患者實例報道:強強聯手,療效顯著
科普視頻【三維適形放療】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 趙建東教授
質子重離子放療是否是「水中月、鏡中花」,看2017年最新版美國國立綜合癌症指南 (NCCN Guidelines)怎麼說?
質子重離子放療的適應徵
海馬保護的托姆刀(Tomotherapy)全腦放療
Lancet Oncol 【日本碳離子放療:20年臨床經驗評估】
【日本放醫研2012年碳離子放療臨床結果小結】
視頻【乳腺癌放療護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謝茗珠護士長
在免疫治療抗PD-(L)1時代,放療更加灼灼生輝:柳葉刀雜誌關於放療聯合抗PD-1免疫治療肺癌的研究
如何預防和控制放化療引起的噁心和嘔吐?
參考資料:
Comprehensive Cancer Information
Evidence-Based Cancer Guidelines, Oncology Drug Compendium, Oncology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非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個人轉發。本信息僅供參考不做診療指南,具體疾病診治請諮詢主治醫生。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推薦閱讀:
※了解癌症的猙獰面目:癥狀和體征
※腫瘤精準醫療,靠譜嗎?
※捉妖記:腫瘤靶向藥物耐葯基因突變什麼時候出現?
※癌症相關的淋巴水腫:發生風險及治療護理
※讀懂基因,更好的了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