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分析香港樓市(8):「劈價」是調低叫價│脫苦海

所謂劈價個案

傳媒報導所謂劈價個案,還列明成交的單位及價格,但是另一方面又要說新盤高價賣,部份二手盤都賣得高價。其實各種不同的物業長久以來都有不同的強弱表現,正如股市裡不同的股票都有強弱之分,在單邊市之下人人都份升,就不覺得兩極化;市況受阻之下,強勢股仍可保持上升,弱勢股就難免要跌。

套在樓市,2011年初無論一手二手均以溢價叫價,市價加一兩成為常例,到現在要降下來,跟市場平水叫價都較之前減一兩成,而部份追價而沽者更以低於市價放售。以下是筆者在網上找到太古城被稱為「劈價」成交的個案,部份的成交價更比前叫價低一百多萬:

當中最多人談論的是鄱陽閣個案,由於跌破七千大關,被視為大劈價。可是翠湖台及高山台均是太古城最早的期數,是典型的「量產型初發行」,不單樓齡較高,設計亦較舊,且在整個屋苑的邊緣位置,又是兩房細單位,呎價一向就比同屋苑其他期數為低。反觀海景花園及海天花園,尤其是冠天閣個案,更是低層單位,呎價又不過一千呎,話就話劈了一百個,一除之下呎價一樣過萬。

網上討論區有人羅列數據,說明何謂劈價:finance.discuss.com.hk/

發展商賣一手新盤,報出一批批同坐向相近層數的單位,將不同批次同類單位作出比較,可以得出加價或減價。或者撻訂重售,同一單位比上一次價格低,稱之為劈價尚可。二手市場亦有撻重售的個案,同一單位價位有所出入而作比較亦算合理。可是所謂二手市場劈價,往往是將叫價與成交價比較,差距大的就叫做「劈價」。

識得睇大利市機的人都知,掛賣盤一定貴過掛買盤,如果兩個價相差只有一個價位,那一邊「唔抵得頸」就要遷就對方。比如賣方急於出貨,只要掛買方價沽就成交,反之亦然。簡單講,「出價入,入價出」就一定有成交。如果買賣價相距太遠,就會出現跳價,比如要掛低十個價位才有承接,用「劈價」來形容很合理。問題是樓市是沒有所謂「價位」,買賣雙方的叫價可以差距很大,而且叫價亦沒有所謂合不合理,你情我願才有成交。

報載很多所謂二手劈價個案,是將叫價與成交價比較,正如上面所講,叫價一定高過成交價,難道有人以高過叫價買貨么?這又叫做「追價」嗎?那些計算器督出來的所謂劈價幅度,只不過是買賣雙方的差價。再與銀行估價比較,原來成交價還要比估價高,是不是又要說「銀行鼓勵劈價」呢?

節錄自拙作:《八大角度分析樓市》 (2011年)

相關資料夾:脫苦海分類:房地產

推薦閱讀:

中國會走日本的路?只說對了一小半
分析香港樓市(7):資料碎片及印象無助分析問題│脫苦海
分析香港樓市(5):同是100點,樓價是平是貴?│脫苦海
房價跌了,我能有什麼好處?
2018年,北京的哪個區域最適合投資?!

TAG: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