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決鬥而生—西洋刺劍的發展史

在中世紀,劍是騎士的代表,不僅意味著高昂的造價,熟練的運用劍也需要極長時間的訓練。一名合格的騎士從7歲開始侍從生涯一直到21歲受封成為正式的騎士(knight),十年如一日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用今天的話來說,騎士就是脫產的專業武士。當騎士還是侍從時,往往由領主擔負生活開銷;成為正式的騎士後,有了自己的采邑,再由自己負責自己的消費。總之,在生產力相對低下的中世紀確實也只有騎士或者類似的階層能擁有高超的格鬥技藝。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富有的非貴族階層開始興起。這些新興的階層沒有貴族的身份,但是往往擁有者不菲的身家,社會地位也因此不斷的提高。照今天的話來說就屬於新貴階級(new money)。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去由貴族壟斷的格鬥技藝開始漸漸得到了擴散。劍作為一種象徵代表著舊貴(old money)的力量也開始向新貴轉移。在16世紀前,平民們除了出遠門的時候,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不配劍。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到了1555年編年史學家克勞德·哈頓的筆下,當時的社會風氣已經成了:「在這個時代只要是個男人,就會攜帶劍或者匕首」。

不過由於新貴們很少上戰場,所以他們的劍主要用於解決私人恩怨,也就是決鬥。於是,適合於決鬥的刺劍(rapier,又叫作細劍)出現了。刺劍剛剛出現的時候,發展還不完善,劍身上仍有明顯的血槽,而且依然很寬,但是其特有的護手已經將它和其他的劍類區分開來。之後出現的義大利式刺劍和格鬥匕首一起風靡了大半個傭兵時代。超過一米的劍身,以及符合拉丁系民族奢華風格的鏤空雕飾十字護手是其顯著特點。

刺劍是一種個人自衛武器,屬於「街頭劍」,其細長的劍身設計卻使其更便於保持與敵人的距離並發動攻擊,所以適合決鬥和小規模衝突。與劈刺劍(Cut-and-Thrust Sword)之類的「戰場劍」不同,刺劍缺少劈砍能力,主要依靠劍尖刺,所以不能做多個方向的劈砍,也不易在戰場上做出致命攻擊,而一旦被近身或者偏離中心線則失去進攻能力,甚至容易折斷。故此刺劍不適用於戰場。

下面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很好地體會到刺劍的特性:

在十六世紀,一個叫做維托克斯的人殺死了德米淘德男爵,八年後繼承了哥哥爵位的另一位德米淘德男爵向維托克斯提出了決鬥。因為刺劍的特性,雙方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確保是無甲格鬥。結果在決鬥的過程中,維托克斯的劍尖還是折斷了。當他發現他的突刺攻擊無法再起到作用後,就選擇了劈砍,結果被對手四次漂亮的衝刺所殺死。有人認為德米淘德男爵當時在外衣下面穿了件肉色的薄胸甲,但是無論真相如何,刺劍劍尖在對手的胸甲或者肋骨上撞斷了是無可爭議的,而無法突刺攻擊的刺劍也就失去了威力。

▲義大利出產的細劍匕首組合

於是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刺劍系的武器往往都要攜帶副武器。可以相見,刺劍因為其「街斗劍」的本質不方便隨時攜帶笨重的盾牌。於是有人喜歡用披風來絞纏,用鏈甲手套來抓,用劍鞘格擋等手段來對付對方的刺劍,以作為防禦,但是刺劍的典型副武器就是一吧能格擋的匕首。

▲16世紀中葉的肖像畫,一名紳士匕首和劍是標準配置

到16世紀中葉,匕首已經成為刺劍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副武器。使用刺劍和匕首的技藝也由此而生。使用者一般左手持匕首進行格擋,右手持劍進行攻擊。嫻熟的劍客可以在用匕首防禦的同時用刺劍進攻,在貼身格鬥時還可以用匕首戳刺。

為了配合刺劍的攻擊,匕首外圍出現了金屬環以保護使用者的手。匕首護手兩側的橫杆也被加長,而且大多數向刀身歪曲,以幫助使用者在格擋的時候鉗制對方的劍身。由於通常被握在左手,這種匕首被稱為左手匕首。如果使用者在格鬥的時候用匕首抵禦住了對手的攻擊,同時快速扭動自己的手腕,對方的劍就很可能被卡在護手長柄和刃部之間。儘管時間不會很長,但對對於有著「迅捷劍」之稱的刺劍來說,已經足夠發出致命一擊了。

匕首的重要性從這樣一個故事可以看出。1578年,法王亨利三世統治期間,巴黎上演了一場非常著名的貴族寵臣之間的決鬥。決鬥一方雅克·德·蓋路思支持法蘭西國王,另一方昂特哈格斯男爵查爾斯·德·巴爾扎克則支持吉斯公爵。決鬥的原因據傳與一些貴族小姐有關。

決鬥的雙方各攜帶兩名同伴或者侍從,因此形成了三對三的血腥廝殺局面。一開始雙方便各有一名戰友倒下,第二天昂特哈格斯男爵又有一名同伴傷重不治而死。不過他也許算是勝利者,因為他活了下來,而他的對手——國王的寵臣雅克·德·蓋路思全身受到19處傷害,在極度痛苦中煎熬了33天,終於死去。在死之前,雅克·德·蓋路思曾經抱怨過這場決鬥不公正,因為他沒有帶匕首,只有一把刺劍,而昂特哈格斯男爵則直接反駁:「活該!他簡直就是個大笨蛋,居然連匕首都不帶!」

此後,隨著社會的進步,長達一米多的刺劍依舊十分笨重。同時匕首雖然簡便,但是「副武器」這個設定在日漸追求武器輕量化的時代依舊開始顯得多餘。於是到了17世紀,僅在西班牙和義大利還流行匕首做副武器。其他地區的人們開始更傾向用刺劍來進行格擋防禦。於是,刺劍被做得越來越輕,從而更容易操控,以便通過用外側或底側格擋來提高防守格擋能力。同時,當時的劍客們為了提高反刺能力,最終放棄配匕首,更傾向用一個簡潔快速的動作來抵擋住另一把細劍的刺擊。就這樣,因為決鬥技藝的改變,人們開始偏愛一種更輕便靈活的刺擊劍,這就是小劍(smallsword)。

和其他武器因為軍事需求而沒落不同,刺劍最早應用於下層社會,是街頭以及旅館之類室內地點的主要用劍;它後期發展成貴族上流社會使用的劍,特別是用於決鬥場。它的技術體系特點是細緻,精確。但是也意味著它的服務對象不是戰場上的戰士而是紳士和貴族(無論新舊),所以當新貴們完成了格鬥技藝轉變,也是刺劍告別的時刻了。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暗夜惠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歷史上真正的漢劍長什麼樣?
邁錫尼短劍,領先中國幾個世紀?
孔子的另一個身份竟是劍客?
為什麼自唐以後就再無高官達貴飲宴時酒酣耳熱之際有人舞劍助興的歷史記載?

TAG:历史 |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