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影評,骨瘦如柴 To the Bone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ED):進食行為異常為顯著特徵的一組綜合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屬精神類疾病。

飢餓導致消瘦,而過度的減肥、節食在產生「消瘦」這個效果之後,還會誘導「厭食症」的發生,影響人的基本進食狀況,成為一種「病態」。(與之相反的就是貪食症,同樣是「病態」)

今天,藉此契機向影迷介紹一部以「進食障礙患者」為主題的影片——To the Bone(骨瘦如柴)。

本作由Marti Noxon自編自導,Lily Collins主演,講述厭食症患者Ellen的自我修復之旅。影片時長100分鐘,導演用極其細膩的描述手法將這批特殊人群展現在觀眾面前,意在讓更多的人理解、認識、面對「進食障礙症」(厭食症與貪食症)。

做了簡要的概述,接著進入點評。

I. 因為真實,所以感人

坦率的說,如果沒有看演員表,我壓根無法認出Lily。她在劇中的樣子(病態的瘦弱)、言語(滿口「卡路里」的計算口訣)、行為(不停的分割食物、卻從不進食),讓我徹徹底底地誤認為她就是個厭食症患者。基於這個假設,我在網路上查閱了一下,結果驚人的發現Lily早年患過「進食障礙症」(現在已經治癒)。通過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如此深知那些患者的感受、如此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說的再透徹一些,Lily就是在演繹那個當年受困於「進食障礙症」的自己。真實、感人!

II. 獨特的話題性,平淡的敘事感

講述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影片(如「split」、「Pieles」) 不少,但是涉及ED(進食障礙)這個類別的卻是相當稀缺。個人看過一些此類題材的紀錄片,但是真人演繹的電影,這是第一部,感覺十分獨特,而且相當震撼。

相比於作品「獨樹一幟」的話題性而言,影片的敘事環節就平淡了許多。當然「平淡」不能直接劃等號於「不出色」或是「平庸」,個人只是認為故事的發展過於「清淡」,沒有太多突出的亮點,感情的梳理也是「波瀾不驚」,總體感覺,就像一位老者將自己的生平娓娓道來一樣。(平鋪直敘,沒有過多的戲劇感,或許這就是導演想要呈現的作品樣式。)

III. 探尋ED癥狀的誘因(影片中隱射了兩點)

故事探討的主體是ED症候群,但是主角Ellen表現出來的癥狀卻是AN(厭食症,ED癥狀的一種),那消瘦的身影,高突的顴骨,清點卡路里的病態飲食習慣,讓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到了AN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疾病。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觸發了此類癥狀?

1,誤以為 「瘦」等於「美」(生理性)

「非洲人民為了生計,啃樹皮、吃爛草根;歐美模特為了身材,狂減肥、浪費糧食。」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典型貧富差距懸殊的格局,一個「餓死沒糧」!一個「為美節食」!可嘆。

可是瘦了就美麗了?一個個乾癟的像索馬利亞難民一樣就美麗了?瘦成一道閃電就美麗了?這是用腳後跟推斷出來的邏輯!是絕對的誤導!多少名模、多少愛美的少女,因為這個荒謬的邏輯,瘦身不成,反而患上了抑鬱症、厭食症,結果可想而知。

2,內心的創傷,導致絕食或是暴食(心理性)

影片中提到的另一個誘因是」創傷「,Ellen少女時代的創傷(母親是同性戀;父親不理解自己;最終自己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使她患上AN。這種心理上的壓抑也好,失落也好,催化了Ellen的」厭食「覺醒。

寫在最後。直白的說,這部作品最大的焦點不在於ED癥狀本身,而是通過分析癥狀的誘因,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病症!也利用大熒幕(這個媒介)呼籲更多的愛美人士找到正確的瘦身、健美方式,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理想(通俗的講,那就是健身,而非節食)。

導演☆(真實、感動、讓人思考)

演員(Lily的付出與演繹實在令人折服)

劇情☆(比較平淡,卻無比真實)

視效☆☆(除了Ellen的瘦骨嶙峋,其他視覺衝擊感一般向)

音效☆☆(不夠出色,沒有展現出從壓抑到釋懷的演變過程)

推薦人群:所有人

更多影評+劇照首發於」floyd與helen的旅途集錦「,謝謝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2anVzdERqRWFHVVhyWHpYOTI3N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電影《怪形前傳》比1982年版的《怪形》差在了哪裡?
求一部男主帥到飛起的歐美電影?
大家如何看待艾瑪·羅伯茨?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和艾瑪·沃特森哪一個更漂亮,更有味道?

TAG:欧美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