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化的堅守:抗日戰爭時期搶救古籍的故事
作者: @Symmetric
嚴格來說,這個故事與古籍文化並沒有任何牽連,只不過每談到古籍之時,後人沒一不提及到何炳松先生。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許多人逃命、害怕、反抗,也有人不知所惜;有人獨自憂傷。但是,何炳松先生只心繫古籍的存亡,關心中國未來的前途。
首先介紹一下何炳松先生。何炳松先生字柏丞,在1890年出生,終年56歲何炳松先生以擅長研究西方的歷史而為人所熟悉,他在1917年回國以後是一位史學家、歷史文獻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歷史學教育學家,著作有《通史新義》、《新史學》、《歷史研究法》、《歷史教育法》、《西方歷史》、《中古歐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歐洲史》、《浙東學派溯源》、《程朱辯異》等等。
在1931年9月18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戰火迅速向各地蔓延,即使日寇鐵蹄一時尚未到達之處,也是一片恐慌,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不久,八一三事變發生—日軍進攻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僅花了3個月,日軍就攻佔了上海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外的所有地區。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事態的瞬速,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在變幻之際摸索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何炳松先生誠然就是其中之一人。
因為戰亂而造成的古籍流散,從而引起了日本、美國和北平書商等各方的注意,特別的是日本自近代以來就十分羨慕中國的古籍典藏。結果可想而知其中,陸心源宋樓珍藏的東渡,使日本學界舉國歡慶。陸心源是清代藏書家,在宋樓珍藏了種類繁多的古籍。此外,陸心源先後編纂了《皕宋樓藏書志》、《儀顧堂題跋》等善本、題跋目錄並校勘、補正、刊印了大量古籍,在版本鑒定、目錄編製、校勘方法上均有其自得之處。但是,在現今中國學者如果要研究陸心源的學術史,都要到日本去留學研究。
在上海淪陷後的混亂局面,給了日本最好的機會都搶奪古籍。除了日本之外,偽滿、汪偽、梁鴻志等各路漢奸,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等都直接或委託他人到上海搶購。這實在是中國人文學界的悲傷之事。但是,在抗戰期間,何炳松先生冒著生命危險,而且在日偽和其他各方的爭奪的情況下,幫助中國購買了大批古典文獻,其中絕大多數是東南一帶藏書家歷史悠久的藏品。
東南沿海一帶,不但經濟繁華,而且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這時,由於戰爭造成物價暴漲,生活水準急劇下降,加上大規模的遷徙,原來由私人珍藏的大批珍本古籍紛紛流出,不但在舊書肆隨處可見平時難得一見的珍本善本,甚至地攤上也到處都是各種古籍。何炳松先生通過從與地攤、小書商那裡,收集起一些尚遺留下來的古籍。
而後,何炳松先生接到中英庚款委員會董事長朱家驊及朱家驊和教育部長陳立夫聯名給他們的複電。朱家驊在電文中表示,關於購書之事正在籌商進行。朱、陳連署的電報則說,同意購書,但是值此抗戰時期,籌集鉅款深感不易,而匯劃至滬尤屬困難,希望能由上海熱心文化有力人士共同發起一會籌募款項,先行搜訪將來由政府償還本利,收歸國有。由此,何炳松先生開始了兩年之久的搶救古籍的工作。當時候參加上海地區收購古籍工作的人員還有鄭振鐸、張壽鏞、張元濟、張鳳舉
此外,搶救古籍是一件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工作。關於這一點,在蔣復璁先生的回憶中有著驚險的描述。蔣復璁先生奉命從重慶飛往香港,訪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葉恭綽,告以此行的使命,並請其負責採購廣東等地散出的珍籍和轉運圖書等事宜。在離港前一日夜間,發現有一人在他的房門外徘徊不去。次日黎明一出房門,此人又已在門外,並隨同進入電梯。到了樓下,正好有計程車在門外,蔣復璁飛步登車,曲折繞行,才安全上船。到上海被在檢查時,還目睹了數名旅客被日本憲兵帶走。
如果說蔣復璁是冒一時之險,那麼在上海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則無時不處於生命受到威脅的狀態下。同樣也是估計收藏家的何炳松的朋友鄭振鐸曾經回憶到,他們在聚談時,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選擇位址,以防不測。而作為負責人的何炳松,還要擔負與潛伏在上海的重慶方面人士的聯繫任務。蔣復璁在離開上海的前夕,在何炳松的家裡見到了國民黨上海黨部負責人吳紹澍,「據吳先生說,他是化裝而來,沿途都暗中布崗,想要探聽重慶方面消息」。蔣復璁與吳紹澍冒險會見,到底談了些什麼,他的回憶中沒有說,但為公務而非閒聊則是絕對可以肯定的,對何炳松來說,其危險是可想而知了。
從結果而言,他們真正做到了搶救文獻:做了孤本書籍的翻錄副本、出版稀見本及編纂叢書的工作。從《善本叢書目錄》一書可見到,1941年3月,善本已近2000種,加上擬購嘉業堂的1900至2000種,約得善本3800種左右,抵得過北平圖書館善本目1900種。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古籍雖然只是一本書,但是蘊涵著前人的精神和生命價值,所以它又不僅僅只是一本書而已。古籍研究是古代的一門最重要的學科,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源流,而這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編《詩》、《書》,定《禮》、正《樂》,贊《周易》,作《春秋》。它是一種有效的系統以傳承過往思想價值,而至整理和分析未來的學術路徑。而古人對古籍的創建流通已積累了豐富系統的經驗,並且有了一套完整的內涵與有效的理論體系。不過,時至今日,這門學科又漸被忽略而成了邊沿小學的傾向。
致謝:感謝作者的慷慨授權!
推薦閱讀:
※征服中國:日本為何不能複製蒙古、滿清的奇蹟?
※這16個字,就是一面照妖鏡吶
※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如此耗費國力?如此勞民傷財?
※搞不明白,虞嘯卿為什麼老是想讓手下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