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的邏輯

信貸業務,實質上就是對信息的驗證和對信用的考核,也就是邏輯分析。但是各家銀行的產品政策或授信指引里並沒有具體的指向,最多也就是要求進行現場調查、財務分析、信息核實,那麼,政策里並沒有具體要求的流程,信貸人員如何操作呢?憑藉經驗和邏輯。

還是有點繞,好吧,繼續,舉一個栗子。

2014年11月的某天,資金掮客四人組在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的貴賓室里,導演一場驚天騙局。此前,得益於資金掮客的遊說,郵儲銀行河南分行和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永明」)達成了資金託管協議。作為託管人的郵儲銀行河南分行正將20億元存款存入後者在天津銀行濟南分行的活期賬戶內。

可郵儲銀行和光大永明工作人員都來自金融行業,對銀行業務十分熟悉,當即提出了質疑—大額《單位定期存款證實書》應從銀行櫃檯列印、出具,這VIP室看起來更像一個貴賓休息室,怎麼能隨便辦理如此重要的櫃檯業務?兩人堅決拒收;演員之一的「行長助理」卻一再解釋,銀行系統無法聯網,操作流程絕對規範。雙方爭執不下。

持續三天,眼看騙局無法實施,「行長助理」提出,將款項退回郵儲銀行。這又完全不符合銀行間同業匯劃的做法,引起了天津銀行的警覺,同時銀行人員發現《單位定期存款證實書》竟是假的,當即報警。當警方介入後發現,不僅《單位定期存款證實書》是假的,銀行印鑒是假的,甚至連「行長助理」也是假的。

這場鬧劇看似狗血,其實一點也不可笑,因為就在前不久,同樣的演員四人組,已成功導演了一場,將廣發銀行北京分行的3億元資金轉到山東德州樺超化工有限公司,事後看起來疑點更多的是,樺超化工從2014年連續三年被4個地方法院5次核定為「失信被執行人」,被劃入濟南市「老賴」黑名單,無法從任何銀行貸款。此次能夠貸到3億元,就是因為相關人員受利益驅使,借款人能提供高額的「回報」。

大劇最終落幕,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有人在為此買單。我們再回到信貸的邏輯。

顯而易見的流程不對,為什麼受騙者廣發銀行就沒有發現呢?因為騙子的精心設局:有裝模作樣的電腦操作(電腦壓根就沒打開),有逼真的銀行公章(拿到衛間間蓋的),假的畢竟是假的,不符合邏輯,再強硬的態度也沒用,在此,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郵儲銀行河南分行和光大永明的朋友們,僅從一個細節就挽回了20億的損失。

信貸的邏輯始終存在於信貸流程的各個環節:拿驗證銷售收入說吧,客戶說每年銷售3億元,得有3億元的貨物從倉庫里出去吧,請拿你的出庫單來;每天平均出貨價值將近100萬的貨,請讓我調取監控對照出庫單據;每月銷售將近3000萬,生產成本也不低吧,看看你的採購合同、付款憑證、銀行流水、工人工資、電費單據、銷售稅票……環環相扣,信貸的邏輯並沒有高深,都是常識而已,信貸政策里沒有寫,但是如果你發現調查的結果不符合「眾所周知的事實」、或不符合「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就不要再聽他解釋,就要喊停,情節嚴重的立即報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推薦閱讀:

銀行櫃員不辦理業務的時候在做什麼?
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是什麼 流程是怎麼樣的?
請問廣發銀行個貸經理這個職位主要業務是什麼?工作流程又是怎樣的。?

TAG:信贷 | 信贷审查 | 银行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