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也要有中型坦克——義大利坦克Part II

前作→山地勇士——義大利坦克Part I

目錄:

Carro Armato Ansaldo da 9t

Carro di Rottura da 10t

Carro Armato M11/39

三、義大利也要有中型坦克——M11/39中型坦克

1.失敗的嘗試——9噸級坦克

1929年,義大利陸軍要求設計一輛9噸級安薩爾多坦克(Carro Armato Ansaldo da 9t),該坦克需要搭載一門65mm短管火炮進行火力支援。1932年,首輛原型車面世。

9噸級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俯視著看這台車似乎挺長的。

在1932-33年間,9噸級坦克的計劃經歷了一些調整,車體變得更大,履帶也變寬了。下圖為修改過的9噸級坦克。

在1935年,9噸級坦克的計劃裝上了軍用卡車菲亞特634N的6缸汽油發動機。該發動機可提供85馬力的動力。隨之進行修改的還有坦克的懸掛系統,每側由9個小路輪修改為6個大路輪。改進後的坦克隨後繼續進行測試直到該計劃在1937年被停止。

2.從突破坦克到中型坦克——10噸級突破坦克

義大利軍方並不喜歡9噸級突破坦克的設計。在1935年,義大利軍方提出還是想重新設計一個適合山地使用、重量在8-9噸左右、最大行程達100km的坦克。安薩爾多接到要求後,在1936年底便拿出了新的原型車,該車被稱為Carro di Rottura da 10t,10噸級突破坦克。其擁有一個全向炮塔,裡面裝有兩門同軸6.5mm斯科蒂機槍;此外車體上還連接著一門37mm Vickers-Termi L40型火炮。

10噸級突破坦克(左)即為M11/39的直系祖先。

10噸級突破坦克沿用了之前廢案的發動機及懸掛,依舊是85馬力的動力輸出,依舊是6對大路輪。

上圖為10噸級突破坦克在進行測試

上圖為10噸級突破坦克的四視圖,已經能看出M11/39的影子了。

1937年,10噸級突破坦克的引擎更換為8缸的菲亞特SPA。它可以提供105馬力的動力。這款發動機的採用帶來了一系列更改。該坦克炮塔上的主炮修改為兩門8mm布萊達38機槍;路輪的分布變為每側兩對轉向架、每個轉向架兩對路輪的設計,每側共8枚路輪;車體右側的逃生門也被取消了。

同年,編號為RE 2576的原型車首次將圓形炮塔帶到10噸級突破坦克上。該炮塔除了形狀以外還去掉了不少觀察孔。

該原型車經歷了很多測試,最終該底盤也沒有再經歷過修改。

在1938年,10噸突破坦克的炮塔又經歷了一次修改。新炮塔依舊是圓形的,但採用鉚釘加固。火炮等內容物並無改變。

同年,10噸級突破坦克迎來了它的最後一次改進:車體尾部加了一個傾斜面,將原本用T字槽固定的兩顆備用輪胎放到那裡去了;一個RF 1 CA電台也被加裝在坦克上。經過這次修改後,10噸級突破坦克被重新命名為Carro di Rottura 8 T,8T突破坦克。(叫做8T是因為其內部的8缸引擎)

上圖為墨索里尼在1939年10月26日於葛羅麗別墅檢閱2576號原型車。

1938年5月16日,8T突破坦克被送給墨索里尼過目,同日世界媒體也得以一窺該坦克的真面目。同年1月11日義大利陸軍曾下100輛該型坦克的訂單。藉此契機,8T突破坦克被軍方重新命名為M11。1938年12月,陸軍還追加了50輛的訂單,隨後又追加了400輛。但這些追加訂單都隨著陸軍對M13/40的偏愛在1939年10月26日被取消了。

量產型的M11/39與8T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但由於變化太細微,從外觀上基本看不出來。

M11/39截至1939年10月就已經交付了22輛,最後一輛M11/39在1940年5月交付陸軍。因為缺少原料,安薩爾多的月均產量僅為9輛。

M11/39的火炮設置為這輛坦克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弱點:37mm口徑的Vickers-Termi火炮射界僅為左右各15°,俯仰角也僅為-8°~12°。在使用37炮的時候,駕駛員需要關上觀察口。在此期間駕駛員只能通過小縫隙進行觀察,視野很不好;更不用提非全向炮塔的壞處了。

而且這門火炮的穿深也很低,在1000米的距離上M11/39自己的火炮都不太能擊穿自身30mm厚的前裝甲。因此該車的火力是十分成問題的。

最終定型的M11/39有三名乘員,戰鬥全重10.9噸,由一顆105馬力的菲亞特SPA發動機提供動力,其前部裝甲30mm,側後裝甲均為14mm,公路時速33.9km/h。

第一批M11/39在1939年發配部隊,第一次作戰是在1940年進攻利比亞,之後它也參加了北非的大部份戰役。儘管閱戰無數,但是戰績都不怎樣。不用提英國的厚甲步兵坦克,英軍巡洋坦克如A9,A10就已經在性能上超越M11了。M11的裝甲薄弱,武器設計不科學,意軍的戰術也落後。因此,北非戰場上的M11/39沒有什麼耀眼的戰績。

M11/39是義大利研製中型坦克的一次失敗的嘗試:它火力貧弱,主炮僅為兩門8mm機槍,並未和L3/38拉開差距,而後者已經在西班牙內戰中被T-26的45mm火炮教育過了。這也直接催生出M13/40這個在全向炮塔中裝47mm火炮的後繼者。但M11/40又是成功的:它奠定了義大利中型坦克的基礎,為之後設計的義大利中型坦克們鋪平了道路,為安薩爾多的坦克設計積累了經驗。一直到M15/42,義大利中型坦克的外觀都基本延續了M11/39的設計理念。


推薦閱讀:

《國論》——納粹德國(續)
二戰是「因為正義所以勝利」還是「因為勝利所以正義」?
下圖是什麼哪個國家的什麼設備?
在美國玩槍,都能玩到啥槍?能否玩到二戰或者二戰以前的經典武器?
加拿大在一戰和二戰做出了什麼貢獻?

TAG:坦克 | 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